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有時候簡單的一個詞放在不同的場景,意思卻千差萬别。好比豆腐,是一種生活中常見的美食,Q彈有光澤的外表,細膩清香、滑嫩嫩的口感,可煎可炸可煲湯,深受許多人的喜愛。
而“吃豆腐”意思不止在單純的吃食這一層,在日常生活裡,它更多的是代表占人便宜的意思,即當調戲異性、耍流氓,占異性便宜時,往往會說成“吃豆腐”,這是為什麼呢?又是怎麼來的?
關于豆腐的起源,相傳,劉邦之孫淮南王劉安為求長生不老之藥,在安徽壽縣八公山以黃豆、鹽鹵等物煉丹,豈料,丹沒煉成,反倒是無意中煉出了“白如純玉,細若凝脂”的豆腐。
豆腐問世不久後,很快成為民間老百姓非常喜歡的小吃,當時流行的吃法是碗裡擱一大塊豆腐,撒上佐料,拿小刀邊劃成小塊邊吃。有需求,就有市場,于是漸漸出現了大大小小的豆腐快餐店。
對于“吃豆腐”,當時就有一種說法:
那時候豆腐店大多是夫妻合開的,丈夫半夜起來磨豆腐,白天由妻子賣豆腐。當時,長安街上有對夫妻開了一家豆腐店,老闆娘以豆腐為常食,自然生得細皮嫩肉,漂亮又風情萬種,人稱“豆腐西施”。為招攬客戶,老闆娘也是利用自己的顔值效應,時不時賣弄下風情,吸引了周邊一大批男人前來光顧,他們以“吃豆腐”為由,每次到豆腐店,調戲一番“豆腐西施”,有的甚至還動手動腳,趁機占一下便宜。
長此以往,吃醋的老婆們就不樂意了,每次丈夫又偷摸出去時,她們便會大聲訓斥道:“你今天又去吃豆腐了?”此後,“吃豆腐”便成為了占女人便宜的代名詞。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古時候辦喪事有吃豆腐的習慣。喪家準備的飯菜中必有豆腐,所以前去喪家吊唁、吃飯就叫“吃豆腐”或“吃豆腐飯”。
據傳,在江浙一帶,農民家裡有了喪事,他們會請一些人來幫忙。到吃飯的時候,主人就會在院裡或者門前的空地處擺上幾張桌子,端上飯菜給前來吊唁、幫忙的鄉親們吃。辦喪事的飯菜比較簡單、樸素,大多以白色系、豆腐為主。有些去幫忙的鄉親因為忌諱,不會說是去幫忙處理喪事的,而是說成去“吃豆腐飯”。
每當用餐時,總會有許多遊手好閑、不幫忙幹活的人去蹭吃蹭喝,即使主人知道,但大喪之日也不好發貨,隻能任他們“白嫖”,久而久之,“吃豆腐”就有占人便宜之意。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