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逐夢的路上我們共同成長

逐夢的路上我們共同成長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4 03:45:39

逐夢的路上我們共同成長?作者:魯 珊11月17日,是作家路遙逝世27周年的日子,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逐夢的路上我們共同成長?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逐夢的路上我們共同成長(逐夢是逐夢者的贊歌)1

逐夢的路上我們共同成長

作者:魯 珊

11月17日,是作家路遙逝世27周年的日子。

在剛剛結束的“雙11”活動中,《平凡的世界》穩居京東圖書暢銷榜首,其後依次是黑柳徹子《窗邊的小豆豆》、餘華《活着》和東野圭吾的《白夜行》。自問世以來,這部小說的總銷量已經達到1800萬冊。

這簡直是個奇觀。《平凡的世界》完成于1986年,全書一共三部,總字數達140萬字——在140字微博體都被嫌棄太長的碎片化閱讀時代,這很值得探究。

如果認為隻有40 的人才看《平凡的世界》,那也是誤解。有數據統計,《平凡的世界》多年來高居各大高校圖書借閱量榜首,也就是說,年輕人才是《平凡的世界》最大的讀者群。

從小說叙述的内容上看,《平凡的世界》的确有年代特色。其中“農業學大寨”“革委會主任”“令人羨慕的煤礦工人”等名詞和稱謂,令人恍若隔世。而小說中拳拳到肉的貧窮與苦難,物質極度匮乏時代的切膚之痛,當代年輕人也已很難感同身受,即使是主人公始終追求的工人夢與進城夢,在當下恐怕也很難在更大層面獲得共鳴。

在大衆層面,究竟是什麼讓年輕人熱愛這部長篇巨制呢?

路遙終生沒有走出陝北平原,他逝世于上世紀90年代初,也沒有完全走進物質豐裕的時代,他小說中描述的貧窮和苦難,基本都是他在生活中的真實感受。然而,這絲毫沒有損害他對生活的熱情、樂觀,甚至沒有削弱他對土地和未來的虔誠。他的人物或許不夠深刻,但情感充沛,充滿夢想。他始終把夢想當做英雄主義,把奮鬥當做逐夢之旅。在他的作品中,總是以拼搏和奮鬥為張力的人生,始終是以普通人為出發點,向着夢想努力的英雄主義旅程。

而這些,正是青年們所需要的力量源泉。無論青年們是生活在上世紀70年代的孫少平,還是生活在21世紀的斜杠青年,或者100多年前的苦悶青年,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年輕人都是最好的逐夢人,逐夢是逐夢人的贊歌,他們正需要這些激勵人心的力量。

在互聯網背景下觀察,有可能因為介質的碎片化、表達的淺表化,而讓我們對年輕人産生誤解。我們以為溫飽不愁,萬物互聯,年輕人就變成了佛系、宅系、自我、精緻窮,讓人看不懂。但其實,抽離時代特征,哪一個年代的年輕人,不都像孫少平一樣,無論腳踩在哪裡,都渴望夢想,追逐未來,希望通過雙手創造屬于自己人生的美好?這種心理特征,或許很多年輕人在自我解嘲中模糊了,但它既是客觀存在,也是客觀規律,看,《平凡的世界》洩露的不正是這個秘密嗎?(魯 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