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山西戲曲藝術展演劇目

山西戲曲藝術展演劇目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7-02 07:55:47

山西戲曲藝術展演劇目(舞台上的山西魅力)1

上黨落子《魏拯民》演出現場。主辦方供圖

中新網太原10月12日電 題:舞台上的山西魅力:地方戲曲诠釋三晉文化

作者高瑞峰

眉戶、上黨落子、耍孩兒等稀有劇種展演,“梅花獎”演員精品集萃,王愛愛等戲曲老藝術家輪番登台,“杏花獎”劇目評比……曆時20天的第二屆山西藝術節上,衆多底蘊深厚、新穎獨特的地方戲曲,诠釋着三晉文化。

經典戲曲劇目多取材山西

《西廂記》《楊家将》《趙氏孤兒》等中國經典戲曲劇目在民間廣為流傳,這些故事的演繹多與山西有關。

資深戲迷蘇林和說,《西廂記》中崔莺莺與張生一見鐘情的普救寺,位于山西永濟市西廂村;《楊家将》系列劇目的故事發生地多在山西雁門關、金沙灘等地;傳統劇目中的《蘇三起解》《打金枝》《下河東》《趙氏孤兒》等故事或人物,皆與山西有關。

山西省地方戲曲曆史悠久、種類繁多。宋金時期,雜劇、院本、諸宮調出現後,演出場地由平地登上戲台。公開資料顯示,山西現存元明清時期的古戲台約有3000座,位居全國前列。

山西戲曲藝術展演劇目(舞台上的山西魅力)2

晉劇《關公》演出現場。主辦方供圖

山西戲劇網的站長王嘉介紹,上世紀80年代,山西戲曲劇種多達50餘個。2016年,原國家文化部“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數據顯示,山西現存劇種38個,已有10多個消亡或離開舞台。

面對此困境,山西官方通過實施“戲曲傳承發展振興工程”和“四大梆子振興工程”等措施,激發山西戲曲的生機與活力,一改“打不完的金枝,算不完的糧”(《打金枝》《算糧》,晉劇傳統劇目)劇目匮乏局面,創作出《傅山進京》《平城賦》《太行娘親》等一批講述山西本土故事的新劇目。

10月8日,獲得第十六屆山西省“杏花獎”的8部新劇目作品中,有5部取材于山西:上黨梆子《郝經》、蒲劇《鐵面禦史姚天福》、上黨落子《魏拯民》、晉劇《關公》《泥火情》,分别取材于山西籍曆史和近代名人及民間非遺傳承人的故事。

戲曲方言、俗語展示地域文化

地方戲曲凝結着流傳區域的民風習俗,唱詞中多用該區域方言的俗語、諺語。戲曲藝術主要表現手段是“唱、念、做、打”,“念”是當地方言的音韻,“唱”是便于方言音韻表情達意的聲腔體系。

晉語方言用疊音詞較多,如對壩壩、圪梁梁、山溝溝、洋碼碼等。上黨梆子《太行娘親》唱詞中,“粉嘟嘟、嫩生生、圓滾滾,他就是我的心肝寶貝鐵蛋娃”,就用了晉語方言中的特征詞。

晉語方言保留有不少古音字,如咥(dié,吃的意思)字,在祁太秧歌、二人台等地方小戲中,多有使用。至今,晉中、呂梁、太原等方言中,仍常用該字,甚至有面館名為“咥一碗”。

貼近鄉音鄉韻是地方戲曲的一大特征。“如果當地觀衆聽不懂戲中的唱詞和說白,我們就沒有生存空間。”稷山縣蒲劇團團長賈金義談及《鐵面禦史姚天福》時說,該劇的創作,征求了很多觀衆的意見,貼近鄉音鄉韻,成為下鄉演出的必演劇目。

探索“戲曲 文旅”等多種傳播方式

地方戲曲在貼近其鄉音鄉韻地域特色的同時,也對其傳播的廣度形成限制。蘇林和說,應該在堅持劇種特色基礎上向易于傳播的方向探索,“晉劇唱腔中有不少拖腔和虛詞,‘程派’創始人程玉英,對晉劇原有的‘那一咦呀嗨’行腔進行改革,創造單用一個“嗨”字的‘嗨嗨腔’”。

“戲曲的傳承發展離不開觀衆”,運城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任紅玉說,沒有滿足觀衆需求的高質量産品,必然會影響傳承發展,“易于傳播,才能有更多觀衆”。

近年來,山西官方采用多種措施促進地方戲曲的傳承發展,如開展送戲下鄉、戲曲進校園等活動;在浙江、紐約等海内外舉辦“山西金代戲曲磚雕藝術展”展覽活動;2019年,山西啟動“送戲進景區”,探索“戲曲 文旅”的融合傳播方式。

如何以精品戲、好演員,傳播山西戲曲風采,展示人文曆史和民風民俗,講好山西故事,戲曲作為山西文化的一個重要符号,依然承擔着重要作用。(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