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青絲配美簪,姑娘頭上這一頭烏黑秀麗的美發,若是能再裝點上這一支小巧玲珑的發簪,那挽着簪子的美麗姑娘乘着清風,微微帶起發簪上流蘇的晃動,豈不是更能展現出東方的神韻啊!
頭戴玲珑玉流蘇發簪的她就宛如從詩畫中漫步而來,就好似婀娜多姿的荷花一般讨人心醉。”
看完這一段關于發簪的描寫,你是不是也想擁有這麼一支屬于自己的美麗而精緻的發簪呢?
今天,一起來深入了解一下發簪的産生以及古代發簪材質的發展,它在明清鼎盛時期的紋飾又是如何變化的吧!
發簪最開始出現在原始社會
在當時的生産力和思想發展都不完善的原始社會,人們沒有長發短發之分,所以無論男女都是長發。但是留着長頭發卻會給他們帶來非常多的煩惱,例如散落着頭發幹農活兒會使人覺得非常的累和笨重,或者是當人們正要去打獵時,零散的頭發又會影響到技術的發揮,甚至有時候會導緻人喪命等等。
當時人們就嘗試着用各種方法把頭發整理起來,最終人們發現,如果把動物的骨頭磨尖,或者是把植物枝條砍成小段打磨光滑,并且在末尾處都開一個小圓孔,人們就可以把頭發放在骨頭或者光滑的樹枝上纏繞并收拾起來,這樣不僅可以将頭發整理整齊,還可以突出原始姑娘的美貌。
當人們沒有了散亂厚重的頭發時,幹活也不累了,到了夏天也不會讓人覺得那麼熱了,人們在打獵的途中也大大降低了喪生的風險。于是,發簪就這麼産生了。
古代發簪材質的發展
随着人們社會發展的進步,發簪的材質也在不斷更新換代。
首先我們來講述原始社會中古人所選用的發簪的材質。當時人們還屬于狩獵農耕時期,每天都在為吃飽穿暖發愁,自然也沒有多少閑情逸緻去追求精緻和完美,所以大部分的制作材料都來自大自然,正所謂“大自然中來到大自然中去”。
材料基本都是動物的細骨、粗細合适的樹枝、本身就長的細長的石頭等,可見是非常的純天然了。
當人類開始發展壯大,原始人逐漸不再為吃和穿發愁,開始發展穩定的種植技術,生産力初步開始發展。人們建立起了村落和國家,開始擁有了對更高生活品質的追求。那麼發簪作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樣物品,他們當然也會思考關于它的材質我們還可以有哪些選擇。
在漫長的勞動發展中,古人發現有的山洞中竟然有很多閃閃發光的石頭,他們把這些美麗的礦石挖出來并打磨成發簪的形狀,這就形成了當初最原始的“礦石簪子”,同時這也象征着人類手工技術的開始。
後來人們逐漸掌握了火的運用,同時還研制出了關于原礦石的提煉與加工的技術,已知在唐朝時期,我國對金銀原礦石的提煉加工技術就遠超其他國家。于是我們便擁有了比原始材料看上去更加大氣美麗的紅銅、黃銅、玉石、金銀、寶石等材質。
特别是在明朝,當時工匠們對金銀礦石的加工水平特别超群,能把金銀原礦石都加工成繁雜精美的飾品,手藝非常之不錯,堪稱驚豔。到了清代,對發簪的加工手藝有點翠、镂刻、壓花、鑲嵌等,精湛的工藝加上發簪華美的材質,這已經成為了一件“完美”的工藝品了。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制作工藝的進步對與發簪材質的發展,是相輔相成不可分離的作用,發簪的材質運用也因為時代的進步不僅僅隻是滿足于人們的基本生活,而開始向多樣化,奢侈化。
明清鼎盛時期的發簪紋飾在發簪的紋飾變化中,我們來重點講述一下以紋飾變化多端而出名的明清,發簪紋飾的發展在明清時達到了頂峰,明清時期發簪的樣式豐富多彩,但最多的變化還是聚集在發簪頂部。
當時的發簪已經不再局限于隻是一根光滑而豎直的木棍,由于它的多用途,發簪已經發展成了許多的不一樣的樣子:有的帶有卡尺,有的呈現波浪形,有的還是倒鈎形等等。
因為簪子身子部分的不同,所以在發簪頭部的裝飾也随之有所改變,但更多的還是在于制造這支發簪的工匠腦中的想法了。
發簪的裝飾在明清時期主要分為普通人可以佩戴的樣式,和皇室貴族可以佩戴的紋飾兩種類型。
當時在女性中最受歡迎的紋飾主要有花鳥魚蟲,飛禽走獸、百花争豔,流蘇珍珠,但由于民間女性需要長時間勞作,複雜精緻的發簪不但容易丢失而且還會耽誤到她們幹活兒。
所以大部分民間的姑娘婦女都把發簪裝點的比較簡單大方,不會有過多的點綴。一朵黃色的菊花,兩片翠綠的竹葉,一隻可愛的小白兔等等,就是這些樸素卻不失民間風趣的裝飾,一直陪伴了我國古代女性三千多年之久。
在典籍《天水冰山錄》中有記錄着名貴發簪的各種描述:在木質簪子頂部鑲嵌着一朵金桃花、乳白玉石發簪頂部嵌有祖母綠寶石與金梅花、帶藍色貓眼石的銀簪子、垂有銀絲流蘇的倒鈎金簪……
看着古籍對明清時期皇家貴族所擁有的發簪的描述,是那麼的精美誘人,你是不是也想擁有這麼一支這樣華麗精緻的發簪呢?
但在皇家貴族所擁有的千萬精品發簪中,也有幾種獨特的紋飾是隻有在皇家才可以使用的。我們舉四個人們耳熟能詳的例子分别來具體的了解一下,來看看這幾種紋飾的獨特之處。
第一種是金鳳紋飾。就簡簡單單拿金這種貴重的材質來說,一看就不是平常人家可以用得起的東西,那還更别說用金做成的一隻鳳凰了。
在明清時期,“金”代表着皇族的權利,而“鳳凰”更是獨指後宮中的權貴之人——皇後。所以在明清時期,能夠佩戴金鳳凰發簪的女性,在全國就隻有皇後一人而已。
第二種是與它一對兒的金龍紋飾。
古代皇帝都被稱為真龍天子,那天下所有龍的飾品當然也隻能歸皇帝莫屬,更别說古代的金龍發簪,那更是帝王的象征,權利的象征。
如果當時普通老百姓誰家敢私自擁有一支金龍發簪,這可是意味着他以下犯上,在古代這是一定會被朝廷拉去砍頭的重罪。
第三種是麒麟紋飾。由于古代男性也有戴發簪的習慣,他們在盤發髻時就會用到發簪。而明清時期人們對“麒麟”的理解意為有才能的賢者,是天命之子忠心耿耿的守護者。
所以我們看到朝廷之中,被皇帝所重用的文武将相或者是親信守衛,在正規場合中發髻上的裝點大部分都為麒麟發簪,這麒麟發簪示意着皇帝對他的欣賞與信任,那雄赳赳,氣昂昂的麒麟造型一眼便讓人不可小觑這位賢者的能力。
第四種是如意紋飾。古時候,“如意”紋飾隻有在尊貴之人中才能見到它的出現,雖然它不同“鳳凰”這般獨特,但是同樣也象征着權貴和地位,多半是宮中嫔妃佩戴。
如意,無論從簪子的外貌還是它的字面意思來看,都有着家人希望借此器物來保佑深宮中的女兒平平安安萬事如意之意,希望她能在這勾心鬥角的後宮中安穩的生活下去。
這如意發簪在它用于盤發裝飾的世俗含義上,多了一份家人的寄托,正因為這份來自家人的愛,使它擁有了更加獨特的氣息與含義。
總結也許你會覺得不就一簪子,有必要這麼深入的了解嗎?但古話說得好,物品雖小,可它所蘊含的知識與精神卻是巨大的。
發簪就用它自己千年不腐的身軀為我們展示原始人的頭腦智慧;用不斷進步的制作材質與工藝向我們訴說人類技術的進步;用精美絕倫的點綴紋飾告訴我們明清鼎盛時期的文化曆史。
所以當我們有空時,一定要多多關注和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把我們民族最優美的,最良好的的曆史展現出來使它名揚四海,影響八方。使得我們中國人更懂中國文化,外國人學習中國文化,讓我們的曆史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參考文獻:
《天水冰山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