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行萬裡路和讀萬卷書哪個更重要

行萬裡路和讀萬卷書哪個更重要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27 21:51:44

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孔子治學的同時,還是想在政治舞台一展抱負,但是魯國沒有他發揮的空間,這裡從上到下都是君不君臣不臣,不遵循禮制,與孔子理想背道而馳。于是孔子決定周遊列國,尋找可以認同自己的地方。

行萬裡路和讀萬卷書哪個更重要(讀萬卷書行萬裡路)1

衛國之行:君好利,臣好妒。

孔子到了衛國,寄居在弟子子路妻兄顔濁鄒家裡。衛靈公問孔子:“你在魯國時所得的俸祿是多少啊?”孔子回答:“我的俸祿是六萬小鬥粟米。”于是為衛靈公也給了孔子六萬小鬥粟米。孔子在衛國住了不久,就有人在衛靈公那裡說孔子的壞話,衛靈公便派公孫餘假進進出出監視孔子,随時将孔子的動向禀報給自己。孔子害怕在衛國獲罪,住了十個月之後,就離開了衛國。

孔子遂适衛,主于子路妻兄顔濁鄒家。衛靈公問孔子:“居魯得祿幾何?”對曰:“奉粟六萬。”衛人亦緻粟六萬。居頃之,或谮孔子于衛靈公。靈公使公孫餘假一出一入。孔子恐獲罪焉,居十月,去衛。——《史記·孔子世家》

行萬裡路和讀萬卷書哪個更重要(讀萬卷書行萬裡路)2

孔子為什麼會離開衛國呢?首先衛靈公關注的是孔子在魯國的俸祿,證明這位君主的眼中隻有利益,他認為隻要給予利益就可留人才,實際上最重要的是對人才的信任;其次,衛靈公偏聽偏信,輕信小人讒言對孔子産生了懷疑,在這樣的君主身邊做事,随時随地都要為自身的安危擔憂,孔子不走更待何時呢?

孔子狀類陽虎,拘焉五日……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懼。——《史記·孔子世家》

行萬裡路和讀萬卷書哪個更重要(讀萬卷書行萬裡路)3

孔子本來是準備到陳國去的,但在途中經過了衛國的匡邑,因為孔子的長相類似于陽虎,而魯國的陽虎曾經踐踏過匡邑人,所以匡邑人把孔子扣押起來,孔子面臨人生一次非常大的危機。孔子的學生們都很為孔子的安危擔心,但孔子說:“自從周文王死了以後,周代禮樂制度不都保存在我這裡嗎?如果老天爺要讓周代的禮樂制度喪失殆盡,就不會讓我掌握這些東西;如果老天爺不會讓周代的禮樂制度喪失,那麼匡邑人又怎能拿我怎麼樣呢?”但憑借這番說辭是無法從匡邑脫身的,後來孔子讓一個學生去給衛國的甯武子做家臣,然後才得以離開匡邑。

孔子使從者為甯武子臣于衛,然後得去。——《史記·孔子世家》

這位甯武子是什麼樣的人呢?史料裡關于他的記載并不多,但是他能讓孔子脫困,就足以說明他在衛國的影響力。

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論語.公冶長》

行萬裡路和讀萬卷書哪個更重要(讀萬卷書行萬裡路)4

國家有道的時候,他就發揮自己的才能,是國家的棟梁之材;國家無道的時候,他就變得很蠢笨,讓人忽略它的存在。這樣的人富有智慧,懂得保護自己,因此才能曆風浪而不忘初心,臨逆境而獨善其身。

南子之會:無奈之舉,有意之為。

衛靈公夫人叫南子,他派人對孔子說:“四方各國來到衛國的名人,凡是想和我們國君稱兄道弟友好相處的,都一定要見過南子婦人,現在她也想見見你。”孔子趕緊推辭,但謝絕不了,無可奈何下,隻好去見南子。

行萬裡路和讀萬卷書哪個更重要(讀萬卷書行萬裡路)5

南子坐在細葛巾的帷帳後面,孔子進門後就向着北面叩頭,南子也在帷帳後面回拜,他身上佩戴的玉器相擊後發出了清脆悅耳的聲音。孔子回來以後,對他的學生們說:“我本不想去見她,既然已經去了,就要按照禮節行事。”子路聽了孔子回答,仍然很不高興,孔子就發誓說:“如果我說的不實,天将抛棄我,天将抛棄我!”

孔子曰:“吾鄉為弗見,見之禮答焉。”子路不說。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厭之!天厭之!”——《史記·孔子世家》

行萬裡路和讀萬卷書哪個更重要(讀萬卷書行萬裡路)6

孔子又在衛國住了一個多月以後,有一天衛靈公和南子同坐一輛車出行,讓孔子坐在副車上,大搖大擺的走在鬧市。孔子說:“我還沒見過愛好道德,就像愛好女色那樣的人。”因此感到非常羞愧,于是就離開了衛國,到了曹國。在曹國的經曆,孔子究竟經曆了什麼,《史記·孔子世家》裡并沒詳細記錄,基本上一帶而過。

宋國:殷商後裔,非禮之邦。

孔子離開曹國,又到了宋國,曾在大樹下面演習所學過的禮儀,宋國的司馬桓魋想殺掉孔子,就派人先把那棵大樹砍掉,孔子隻好趕快離開宋國。人家砍掉了一棵大樹,孔子就要趕緊逃亡,這是為什麼呢?表面上看是宋國不遵守禮樂,同時威脅到了孔子的生命安全,孔子自然就沒有辦法在宋國繼續待下去。從深層意義上說,宋國是殷商後裔,與周王室有着血海深愁,他們怎麼能接受孔子所推崇的周禮呢?

孔子去曹适宋,與弟子習禮大樹下。宋司馬桓魋欲殺孔子,拔其樹。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史記·孔子世家》

行萬裡路和讀萬卷書哪個更重要(讀萬卷書行萬裡路)7

孔子的弟子們都說:“我們走快一點吧!”孔子說:“老天爺把道德品格給了我,那個桓魋又能把我怎麼樣呢?”實際上,孔子對這件事看得很清楚,砍大樹就是一種警告,如果要殺人就不會這麼周折了。孔子是胸有成竹,因此才能淡定自若。

颠沛流離:落魄的聖人,不得志的君主。

盡管說的輕松,但實際上卻很狼狽。孔子到達鄭國的時候,跟自己的學生走散了,他孤零零的一個人站在鄭國的東門口。

孔子适鄭,與弟子相失,孔子獨立郭東門。——《史記·孔子世家》

鄭國有人看到了孔子,就對子貢說:“東門口有個人,他的頭有點像唐堯,他的脖子有點像臯陶,他的肩膀有點像子産,但是他的腰部以下比夏禹短三寸。他有氣無力的樣子活像是一條喪家之犬。”後來子貢找到了孔子,把那個鄭國人所說的話告訴了他。孔子聽了以後滿面笑容的說:“他所描述我的形象,不完全對。但說我像條喪家犬,真是對極了,對極了!”

行萬裡路和讀萬卷書哪個更重要(讀萬卷書行萬裡路)8

孔子到了陳國,寄居在司城貞子家裡。陳國是個小國,又碰上了晉國和楚國争霸,因此他們輪流來攻打陳國。後來吳國也來侵犯陳國,陳國更是經常挨打。孔子在陳國待的很不如意,他說:“回國吧!回國吧!就在家鄉的學生們,志向遠大,很有進取心,還保持着本始的善性。”

過蒲,會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車五乘從孔子。其為人長賢,有勇力,謂曰:“吾昔從夫子遇難于匡,今又遇難于此,命也已。吾與夫子再罹難,甯鬥而死。”鬥甚疾。蒲人懼,謂孔子曰:“茍毋适衛,吾出子。”與之盟,出孔子東門。孔子遂适衛。子貢曰:“盟可負邪?”孔子曰:“要盟也,神不聽。”——《史記·孔子世家》

行萬裡路和讀萬卷書哪個更重要(讀萬卷書行萬裡路)9

于是孔子離開陳國,經過蒲這個地方的時候,剛好碰到公叔氏在蒲地造反,蒲地的人因此不讓孔子離開。孔子有個學生叫公良孺,帶了五輛車跟随孔子,他自己長的人高馬大、孔武有力,他對孔子說:“老師,以前我們在匡地遇難,現在又在這裡遇難,難道這就是命運嗎?我看不如和他們拼個你死我活,殺出一條血路來!”公良孺十分勇猛,蒲地人害怕了,他們對孔子說:“隻要你不到衛國去,我們就釋放你!”孔子就和他們訂立了盟約,他們才放孔子出了東門。可以孔子違背了諾言,離開後就到了衛國,子貢問:“師傅,盟約可以違背嗎?”孔子說:“被迫訂立的盟約,是不作數的!”

行萬裡路和讀萬卷書哪個更重要(讀萬卷書行萬裡路)10

衛靈公聽說孔子回來了,很高興,馬上但郊外去迎接孔子,并問孔子說:“蒲地可以讨伐嗎?”孔子回答:“完全可以。”衛靈公說:“我手下的那幫大夫都認為不能去讨伐,現在的蒲地,是衛國用來防禦晉國和楚國的,我們去攻打它,恐怕不太好。”孔子說:“蒲地的男人甯可死也不改變自己的意志,女人也決心保衛衛國的邊境,我們所讨伐的隻不過是公叔氏等四五個叛賊罷了。”衛靈公聽了以後說:“你講的很好!”但是仍然沒有讨伐蒲地。

靈公老,怠于政,不用孔子。孔子喟然歎曰:“茍有用我者,朞月而已,三年有成。”孔子行。——《史記·孔子世家》

行萬裡路和讀萬卷書哪個更重要(讀萬卷書行萬裡路)11

衛靈公年紀大了,懶得過問政事,因此就不再重用孔子。孔子知道自己在衛國沒有機會,就歎了口氣說:“如果有人用我,保證一年初見成效,三年大功告成。”實際上這句話是說給衛靈公聽的,他隻是想告訴衛靈公,隻要任用自己主政,不需要太久的時間,自己就可以為衛國帶來很大的改變。但這些話并沒有改變衛靈公的想法,衛靈公一次在和孔子交談時,向孔子請教行軍打仗的事情,孔子說:“關于祭祀的禮儀,我很清楚,但是關于行軍打仗的事情,我還沒有學過。”第二天,衛靈公在和孔子交談的時候,看到大雁從頭上飛過,立即擡頭去看,心思根本就不在孔子身上。孔子知道自己已經不用在衛國繼續停留了,于是孔子又離開衛國繼續上路。

楚地:子西的論斷,楚王的自卑。

孔子到了楚國的時候,楚昭王準備把有民戶的富庶之地七百裡封給孔子。楚國的令尹子西勸誡說:“大王派到諸侯國去的使者裡面,有子貢一樣善于外交辭令的嗎?”楚昭王說:“沒有。”子西又問:“大王的大臣裡有像顔回這樣德才兼備的嗎?”楚昭王說:“也沒有。”子西再問:“大王手下的将帥裡,有像子路這樣勇猛的嗎?”楚昭王還是說:“沒有。”子西又問:“大王的地方官裡有沒有像宰予這樣能幹的嗎?”楚昭王仍然說:“沒有。”子西接着說:“楚國祖先受封于周,當時的封地不過五十裡。孔子如今遵循三皇五帝的遺訓,發揚了周公的德業,大王如果用他,那麼楚國的子孫萬代還能一直享有這方圓幾千裡大的地方嗎?當初周文王和周武王在鎬地,僅僅是百裡大小的國君,最後都能一統天下。現在孔子要是得到了七百裡的土地,加上他有一批能幹的學生輔佐,那對于楚國絕對不是什麼好事!”

昭王将以書社地七百裡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王之使使諸侯有如子貢者乎?”曰:“無有。”“王之輔相有如顔回者乎?”曰:“無有。”“王之将率有如子路者乎?”曰:“無有。”“王之官尹有如宰予者乎?”曰:“無有。”“且楚之祖封于周,号為子男五十裡。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業,王若用之,則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數千裡乎?夫文王在豐,武王在鎬,百裡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據土壤,賢弟子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其秋,楚昭王卒于城父。——《史記·孔子世家》

行萬裡路和讀萬卷書哪個更重要(讀萬卷書行萬裡路)12

楚昭王知道子西是在提醒他,孔子有能力是事實,但是能不能為己所用,用後能不能駕馭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楚昭王權衡利弊以後,打消了原來的想法,當然他也沒有機會做出改變了,因為這年秋天,楚昭王就死在了城父。

行萬裡路和讀萬卷書哪個更重要(讀萬卷書行萬裡路)13

孔子在離開魯國十四年後,又回到了自己的故鄉,此時的國君魯哀公向孔子請教如何治國,執政的季康子也向孔子請教,他們不過是做個姿态,盡管他們表面上認同孔子的說法,實際上卻一直沒有重用孔子。孔子也沒有伸手要官,他回到故鄉的目的不是為了入仕,而是為了治學教化世人。

一個人的曆史,一家之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