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北燕六皇子被冊封太子,不過是梅長蘇的試驗品
看過《琅琊榜》的人都知道,第一集全程就是為梅長蘇出場做鋪陳,一切的事情和關注點都在梅長蘇是何人,梅長蘇有多厲害。
先是,琅琊閣得到北燕傳來的消息,北燕毫無背景的六皇子被冊封為太子。
随後就是譽王和太子也得到這個消息。所有人都在關注,促成這件事的幕後之人。
那麼,為什麼梅長蘇讓北燕最弱小的六皇子冊封東宮呢?他以麒麟才子之名,直接去參與大梁的黨争不好嗎?
其實小說也是這麼寫的,隻是在電視劇改編的時候,加入了這一段劇情。
當小說和電視劇對比來看後,才發現開始這段太重要了。
都知道六皇子是毫無背景的人,誰成想竟然是他被冊立東宮。這消息,對譽王和大梁太子來說都是震驚的。
這麼弱的人都能稱為太子,那是不是弱者可以變強,強者可以更強呢。比六皇子強太多的譽王,已經成為冊封的東宮的太子争鬥多年,誰都想更進一步。
太子已然成為了太子,隻需要穩固,這樣對比看來,比北燕六皇子的難度系數小太多了。
但是蕭景宣當了六年太子,可是他身邊就沒消停過,譽王一直和他鬥。也就是說蕭景宣的太子之位并沒有坐的那麼穩當,急需一個人來給他穩固太子之位。
譽王這邊呢,自然希望把太子拉下馬,自己取而代之。他是梁帝最得寵的孩子,皇後不受寵,他是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到七珠親王的位置。他自己有實力,隻需要稍微輔佐一下就成,比起北燕六皇子的成功,這個難度系數也更低。
殺雞要用宰牛刀,事半功倍。
于是,北燕六皇子幕後策劃之人成了譽王和太子的争奪對象,畢竟得之可得天下。
梅長蘇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就是要告訴譽王和太子,要想得天下,得聽我的。
這一招是煙霧彈,也是定心丸。
靖王雖然多年征戰在外,對朝堂之事知之甚少,但是有一個人牽挂着他的心,這人便是庭生。
梅長蘇把庭生從掖幽庭救出來,還他自由身。這是梅長蘇給靖王的見面禮。
靖王說,他也打聽到梅長蘇一些消息,他和譽王、太子都有交情。那靖王自然打聽到梅長蘇送北燕六皇子冊封東宮的消息。
可梅長蘇卻說,他倆都不是我的朋友,他們隻不過想招攬我。
梅長蘇把話題往選擇上面引,靖王就順勢就問了,這位攪動風雲的謀士會選誰。
梅長蘇毫無掩飾地回答,他要選靖王。梅長蘇的選擇讓靖王一瞬間覺得像玩笑,但是作為皇子,為國為民,他願意一試。
其實這隻是一點,因為有北燕六皇子在前,所以靖王的處境自然比北燕六皇子強。
靖王三省六部沒有人,母妃隻是次嫔,可是人家手握實實在在的兵權。一個靖王比得上十個謝玉了。
所以,他隻是朝中無人,但真正的實力并不弱。這也是後面,梅長蘇能夠成功勸說譽王放棄慶國公,押注靖王。
靖王成為儲君,是有很大可能的,所以在大概率面前,每一位皇子都願意一試。
梅長蘇深知他所行之事,是比12年前的赤焰案更重大的事情。如果不能成功翻案,連累一衆人,再現12年前的慘案,那些活下來的人也會再受牽連。
所以,在真正的動手之前,得先試一試刀夠不夠快。于是,就拿北燕朝局動手了。
如果能把最弱的六皇子送進東宮,那麼在大梁朝堂自然多幾分勝算。
把玩人命,要有足夠多的勝算才行啊,否則就如同言侯爺炸祭台,單純是洩私憤,為己欲,還得不到想要的結果。
雖說,北燕和大梁是不同天下,但是同為國事,又能相差多少呢。
實驗成功了,不但給梅長蘇掙了名氣,也給了他底氣,還成功晉級為譽王的座上賓。
這一部分内容是原著小說中沒有的,是電視劇改編的時候加進去的,讓梅長蘇的出場更加具有傳奇色彩,也更順理成章。
原著中,梅長蘇隻是麒麟才子和江左盟主,并無實際成績。劇中加入六皇子這一段,顯出梅長蘇不僅傳奇,更有智謀,給了譽王和太子必得梅長蘇的不容置疑的理由。
很多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都不及原著好,可是《琅琊榜》電視劇比小說好,在小說的基礎上更進一個層次,人物更豐滿,情節銜接更順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