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孔子為什麼受世人敬仰

孔子為什麼受世人敬仰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1 16:51:49

文:心羽

俗話說:半部論語治天下,樊登說:論語幾乎能夠解決我們生活中的一切煩惱,讀論語,能夠讓我們真正的理解作為中國人的性格底色,擁有文化的自信心。

今天想和你分享這本《樊登講論語·先進篇》的一些感想,希望對你有啟發。

孔子為什麼受世人敬仰(孔子本是普通人)1

1、孔子是什麼樣的人: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

如果有人問孔子的學生:你的老師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學生會回答: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這就是我的老師。

孔子小的時候家裡困難,什麼樣的雜活累活都幹過,他沒有抱怨上天,也沒有埋怨過他人。從底層開始,下學人事,上達天命。

我們常講“舉頭三尺有神明”,也許從心理學上,是有道理的,因為這句話可以給予我們安慰。

當他人誤解你,诋毀你,沒人理解你的時候,想到上天是懂你的,這樣一想,也許你的内心就可以自我接納了,就不再委屈了。

希望我們都能嘗試朝“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的這個方向努力!

2、從底層開始成長:後進于禮樂,君子也。

子曰:“先進于禮樂,野人也;後進于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

孔子的身份多種多樣,有的是貴族,比如季氏的很多子弟跟随孔子學習,這叫做君子;還有的人屬于販夫走卒一類,比如子路,這叫做野人。

在當時,貴族學生含着金湯匙出生,能技能家族的榮譽和地位,直接當官,有點像現在的“富二代”,孔子說,這些出身高貴的人“後進于禮樂,君子也”,是先做事,再慢慢學習禮樂的。而出身寒微的學生,則“先進于禮樂,野人也”,他們一般是先學禮樂,再出來做事。

孔子認為,如果讓他選擇,他更願意選擇那些從底層慢慢成長起來的人,或者說,他更願意選擇從底層慢慢學習,再出來做事的人。

為什麼會如此選擇,大概是有兩個原因:

1、從底層慢慢打拼起來的人,是通過學習成長起來的,因此更懂得學習的價值。

2、因為有實踐的經驗,更了解民間疾苦,更具備生活常識和接地氣。

而孔子自身也是,在别人看來,孔子一定是上天派來的聖人,要不然為什麼他什麼都了解呢?而實際上是因為孔子出生的時候,家道已經落寞了,出身貧寒,所以是他真實的、具有煙火氣的生活,教給了孔子那麼多的道理。

孔子為什麼受世人敬仰(孔子本是普通人)2

3、學習的最佳路徑:于吾言無所不說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無所不說”。

顔回從來不會像子貢那樣提問,但隻要觀察顔回做的事情,就會發現他早已經吸收了孔子講的知識,他善于思考,自己提出的問題,經常自己内化解答了。

孔子為什麼受世人敬仰(孔子本是普通人)3

有的學生遇到問題,第一反應就是問老師,甚至老師解答後,還會提出質疑,這是很多學生的習慣,通過不斷的提問和質疑而成長,還有一類就是像顔回這樣的學生,當遇到自己不明白的新知識的時候,也不提問,而是先自己思考。

孔子說顔回是真的懂,他總會自己思考,并且将道理用在實踐中,而愚忠的人是假裝聽懂了,老師說什麼都贊成,但回家都根本做不到。

從顔回的身上,我們可以學習并找到學習的最佳路徑是:在接觸新知識的時候,不急于反駁、質疑、發問,而是先自己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會有很多自我思辨的過程,有時候問題自然就解開了。

4、努力做到中庸之道:過猶不及

子貢問:“師與商也熟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子貢問孔子:“子張(師)和子夏(商)這兩個人誰更好一點?”孔子說:“師性子急,做事肯使勁,但用力過大;商是一個慢性子,不太刻苦,需要别人帶動和監督,不積極主動。”孔子看來,兩個人一個過,一個人不及。

人這一輩子,最難掌握的就是中庸之道,過不好,不及也不行,人的一生,需要在各種各樣的事情中,去不斷的尋找合适的度,生活沒有趣味,當然不合适,玩物喪志,也不合适。

對孩子特别好,沒有問題,好到溺愛,肯定不行,整天的批評教育也不行,所以凡事都要找到一個合适的度。很難掌握,也正因為很難掌握,反而增加了很多趣味性。

樊登的樊登講論語,結合現在社會的發展情況,結合心理學和相關書籍,用通俗易懂的白話的方式,讓我們更進一步地了解論語,讀懂論語。這本書上冊銷量不錯,下冊也在頭條小店上架,隻售46.9元。同樣的論語,不一樣的解讀,期待你和我一起閱讀這本《樊登講論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