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小小的少年,都盼望自己可以快快長大。
唯恐時間太慢,唯恐自己望眼欲穿。
終于等到自己足夠大的一天,卻發現,成人世界除了一聲歡迎,相伴的還有很多無奈。
那些小小少年無論如何也無法看見更無法理解的無奈。
這個道理,毛滂當然比誰都清楚。
《雨中花》中,他如此寫道:
寒浸東傾不定,更奈舻聲催緊。堤樹胧明孤月上,暗淡移船影。
舊事十年愁未醒,漸老可禁離恨。今夜誰知風露裡,目斷雲空盡。
一、孤月
能深得蘇轼賞識,毛滂顯然屬于才華橫溢之人。
有才華者,很容易便會眼高氣傲,時不時生出睥睨天下指點江山之感。
這點很容易理解,畢竟,胸懷文章之人,若不再來點濟世之心,或者某種超然的抱負,總會感覺對不起自己飽讀的那些詩書。
毛滂正是如此。
或者說,他可能會有一種強烈的使命感,以出人頭地為自己人生的第一要務。
至于名利權勢在手之後再做什麼,那是後話。
但問題是若沒有前者,後續所有的計劃和理想,都注定隻能停留在空談層面。
毛滂不會容許自己那樣,他是個行動能力很強的實幹主義者。
為此,些許犧牲算不得什麼,包括犧牲自己的某些原則。
比如,在擁抱蘇轼和阿谀蔡京之間,如果後者能對自己的人生規劃更好,那于他來言,也似乎并沒有什麼太大的阻礙。
人生一世,對不起誰都沒有關系,但總不應該對不起自己。
如果用這種眼光去評價毛滂,他的思維方式與價值取向,倒更合乎很多現代人的口味。
可惜,毛滂千算萬算,唯獨忽略了一件事——
有些東西,未必犧牲掉一些原則就可以注定唾手可得的。
畢竟,對于蔡京之流而言,身邊像毛滂這些肯犧牲原則之人,不要太多。
若沒有别的能令蔡大人眼前一亮之物,或是偶爾“善心大動”,抑或心情大好,一點點的賞賜也不要想從他那裡撈到。
很不幸,這些機遇,毛滂顯然都沒有。
寒浸東傾不定,更奈舻聲催緊。
人生便是如此,一步錯,步步錯。
毛滂也許并不會自己的選擇有什麼錯,他怪責或遺憾的,隻能是自己的運氣太不好。
堤樹胧明孤月上,暗淡移船影。
比之一輪孤月更孤獨的情況,于現今的毛滂而言,有一說一,是個不争的事實。
看來,做好人會孤獨,做壞人,很多時候,也未必就能掙得什麼便宜。
二、誰知
有些事,不是想,不是一直想,就能想明白。
到了一定歲數,人早晚會認識這個道理:想不明白的事,不想才是最好的。
世界那麼大,何必偏偏盯着牛角尖。
舊事十年愁未醒,漸老可禁離恨。
昨日種種,不管是好是壞,都已是昨日,醒又如何,未醒又如何。
歲月流逝,通透未必,但自诩心靈已足夠堅強,或許總不至于太偏頗。
離愁别恨,或是所有不快之事,想清楚了,便會明白不過就是那麼點事。
人生不快樂事那麼多,多一件,或者少一件,又有什麼緊要。
漸老可禁離恨,并非人長大了,終于皮糙肉厚,而是不得不在現實面前認命,接受世界常常難遂人願的事實。
人間果然是公平的,這公平在于不管是愚魯蠢笨之輩,還是驚才豔絕之人,都無法改變世事無常這個事實。
所謂運籌帷幄,不過是徹頭徹尾的恭維之語,哪裡能當得真。
這樣想想,心裡竟然也能平和許多,寬慰許多。
人真是奇怪,苦難并沒有減少,但念頭轉處,感覺卻可以如此不同。
不過,以為可禁離恨的他沒有想到,不管他認為自己如何堅強,還是會遭遇風霜更猛的一擊。
或者說,毋甯說,他曾以為的堅強,不過是未遭遇更猛的風霜:
今夜誰知風露裡,目斷雲空盡。
原來,所有的平靜,都和無常的世事一般無二——
平靜都是暫時的,唯有風浪,才是永恒。
誰知,為什麼是誰知呢,他應該早就知道這個事實,也應該早就接受這個事實。
或許,真正的問題在于,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和他曾以為對自己清楚的認知一樣,實際情況都是過于自信。
結語
《雨中花》描述月夜場景,借景傳情,主人公欲說還休的傷感體驗一覽無遺。
寒夜月影孤,暗淡船影移,江湖漂泊,人生困頓,按這些場景設定與情緒傳遞,詞作應該成于作者的失意時期。
人與人之間從本質上來說,并無法完全相通,但奇妙的是,總有些人類共有的體驗,能輕易引起他人共鳴。
《雨中花》所展現的内容,無疑可以順利歸入這些人類共有體驗的長江大河之中。
後人當然無需苦過主人公同樣的苦,才能領會個中種種滋味,但這不表示在類似情感上,讀者的心靈無法與之相應。
恰恰相反,正因為作者展現的是這些人類共有的體驗,所以它能輕易打動我們的心。
人生不如意之事衆多,誰還沒有心情郁悶滿懷疲憊的時候呢。
《雨中花》詞如其名,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但美麗之所以是美麗,堅強之所以是堅強,不在于其會否被摧毀,也不在于其是否能經得住一次又一次的考驗。
縱然失敗,縱然被他人議論,甚至,被無數人指指點點,但不可否認的是,堅強便是堅強,自我寬慰便是自我寬慰。
那些人生旅途中所有的掙紮和努力,點點滴滴,得之失之,歡樂淚水,都值得被銘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