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立志的故事

立志的故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4 05:42:22

立志的故事?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看人(1)一次,柏拉圖對老師蘇格拉底說:“東格拉底這人很不怎麼樣”蘇格拉底問:“這話怎麼說?”柏拉圖說:“他老是挑剔你的學說,并且不喜歡你的扁鼻子”蘇格拉底笑了笑,緩緩地說:“可我倒覺得,他這人很不錯”,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立志的故事?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立志的故事(十個名人立志故事)1

立志的故事

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看人

(1)一次,柏拉圖對老師蘇格拉底說:“東格拉底這人很不怎麼樣!”蘇格拉底問:“這話怎麼說?”柏拉圖說:“他老是挑剔你的學說,并且不喜歡你的扁鼻子。”蘇格拉底笑了笑,緩緩地說:“可我倒覺得,他這人很不錯。”

(2)柏拉圖問:“你怎麼會這樣認為呢?”蘇格拉底說:“他對他的母親很孝順,每天都照顧得非常周到;他對他的老師十分尊敬,從來沒有對老師不恭的行為;他對朋友們很真誠,常常當面指出别人的弱點,幫助改正;他對孩子很友善,經常和孩子們在一起做遊戲;他對窮人富有同情和憐憫,有一次,我親眼看見他搜出身上最後一個銅闆,丢進了乞丐的帽子裡……”

(3)“但是,他對你卻不那麼尊敬啊!”柏拉圖說。“孩子,問題就在這裡,”蘇格拉底站起身來,慈愛地撫摸着柏拉圖的肩頭,說,“一個人如果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來看待别人,常常會把人看錯。所以,我看人,從來不看他對我如何,而看他對待别人如何。”

自己的事自己拿主意

(1)美國前總統裡根小時候曾到一家制鞋店做一雙鞋。鞋匠問年幼的裡根:“你是想要方頭鞋還是圓頭鞋?”裡根不知道哪種鞋适合自己,一時回答不上來。于是,鞋匠叫他回去考慮清楚後再來告訴他。過了幾天,這位鞋匠在街上碰見裡根,又問起鞋子的事情。裡根仍然舉棋不定,最後鞋匠對他說:“好吧,我知道該怎麼做了。兩天後你來取新鞋。”

(2)去店裡取鞋的時候,裡根發現鞋匠給自己做的鞋子一隻是方頭的,另一隻是圓頭的。“怎麼會這樣?”他感到納悶。“等了你幾天,你都拿不出主意,當然就由我這個做鞋的來決定啦。這是給你一個教訓,不要讓人家來替你作決定。”鞋匠回答。裡根後來回憶起這段往事時說:“從那以後,我認識到一點:自己的事自己拿主意。如果自己遇事猶豫不決,就等于把決定權拱手讓給了别人。一旦别人作出糟糕的決定,到時後悔的是自己。”

缺邊的牡丹

(1)中國著名的國畫畫家俞仲林擅長畫牡丹。有一次,某人慕名買了一幅他親手所繪的牡丹,回去以後,很高興地挂在客廳裡。此人的一位朋友看到了,大呼不吉利,因為這朵花沒有畫完全,缺了一部分,而牡丹代表富貴,缺了一角,豈不是“富貴不全”嗎?此人一看也大為吃驚,認為牡丹缺了一邊總是不妥,拿回去準備請俞仲林重畫一幅。俞仲林聽了他的理由,靈機一動,告訴這個買主,牡丹代表富貴,缺了一邊,不就是“富貴無邊”嗎?那人聽了俞仲林的解釋,高高興興地捧着畫回去了。

(2)同樣一件事情,角度不同、看法不同,就會産生不同的認知。讓我們凡事多往好處想,以緻少生煩惱、苦惱,而多有喜樂、平安。兩人同時望向窗外,一人看到星星,一人看到污泥。

身殘志堅的作家安意如

(1)安意如,一個身殘志堅的女孩,她有着自己的夢想。《觀音》是出自她之手的新書,這是一本關于元雜劇的賞析類作品。下筆之前,她料到這是一個浩大的工程,與唐詩宋詞不同,元雜劇是冷門中的冷門,她堅持不懈沒有放棄。不僅一年之内連續推出《人生若隻如初見》《當時隻道是尋常》《思無邪》,成為第一位靠解讀古典文學出名的青年作家,而且使她的《觀音》在繼《梅蘭芳》之後讓京劇再度升溫。

(2)或者,你不能相信這位著名的青年作家竟是靠拐杖來生活的,1984年安意如出生在安徽,因為早産缺氧,使她患上了腦癱,父母仍把她送到普通學校讀書。面對同學的嘲笑,她沒有因此而自卑,寂寞煎熬了她,也成就了她。

李陽學習英語的故事

(1)李陽祖籍山西,1969年出生于祖國大西北的新疆烏魯木齊。其父母六十年代大學畢業後響應黨的号召志願支援邊疆建設。李陽中學的學習狀況不很理想,1985-1986年高三期間因對學習失去信心曾幾欲退學,1986年自新疆實驗中學勉強考入蘭州大學工程力學系。大學一二年級李陽多次補考英語。

(2)為了徹底改變英語學習失敗的窘況,李陽開始奮起一博,他摒棄了偏重語法訓練和閱讀訓練的傳統,另辟蹊徑,從口語突破,并獨創性将考試題變成了朗朗上口的句子,然後脫口而出。經過四個月的艱苦努力,李陽在1988年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中一舉獲得全校第二名的優異成績。

李陽,絕對是高中學生學習英語的榜樣。基礎差不要緊,笨鳥先飛嘛,關鍵是我們要引導學生樹立起學好英語的自信心:人家可以講一口流利、純正、地道的英語,我們也一定能!

希望是生命的全部

(1)一位演奏二胡的盲人,渴望能夠在他有生之年看看這個世界,但是遍訪名醫,都說沒有辦法。有一日,這位民間藝人碰見一個道士,這位道士對他說:“我給你一個保證能治好眼睛的藥方,不過,你得拉斷1000根弦,才可以打開這張紙單。在這之前,是不能生效的。”

(2)于是這位琴師帶了一位也是雙目失明的小徒弟遊走四方,盡心盡意地以演奏為生。一年又一年過去了,在他拉斷了第1000根弦的時候,這位民間藝人急不可待地将那張永遠藏在懷裡的藥方拿了出來,請明眼的人代他看看上面寫的到底是什麼藥材,好治他的眼睛。

(3)明眼人接過紙單一看,說:“這是一張白紙嘛,并沒有寫一個字。”那位琴師聽了,潸然淚下,突然明白了道士那“1000根弦”背後的意義。就為着這一個“希望”,支持他心情地演奏下去,而匆匆53年就如此活了下來。這位老了的盲眼藝人,沒有把這故事的真相告訴他的徒兒,而是又将這張白紙慎重地交給了他那也渴望能夠看見光明的弟子,這個盲眼藝人就是創作《二泉映月》的阿炳。

凡高畫向日葵

(1)名畫家凡高家裡很窮,隻能買較便宜的黃色顔料來畫畫。他非常喜歡畫花,就去尋找花色的花朵,終于找到了向日葵。他把向日葵插在花瓶裡畫了起來,畫着畫着,他發現向日葵并不是都向着自己,而是有的向上,有的向下,還有的向左、向右。他悟出了一個道理:花兒是向大家開放的,它不會永遠朝一個人微笑。凡高越畫越有勁,一連畫了許多張,和向日葵成了好朋友。

(2)有一次,凡高畫的向日葵參加一個畫展,大家看了都非常驚奇地說:“我們畫的花總是朵朵向着自己,可是凡高畫的花卻向着我們大家,佩服!佩服!”從此,凡高畫的向日葵就成了世界名畫。

柳傳志的自律

(1)時間觀念反映着一個人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柳傳志以“自律”在業界享有盛名。他就是以“管理自己”的方式“感召他人”。守信首先表現在他的守時上,柳傳志本人在守時方面的表現讓人驚歎。在20多年無數次的大小會議中,他遲到的次數大概不超過五次。

(2)有一次他到中國人民大學去演講,為了不遲到,他特意早到半個小時,在會場外坐在車裡等待,開會前10分鐘從車裡出來,到會場時一分不差。

(3)2007年上半年,溫州商界邀請柳傳志前往“交流”。當時,暴雨侵襲溫州,柳傳志搭乘的飛機迫降在上海,工作人員建議第二天早晨再乘機飛往溫州,柳傳志不同意,擔心第二天飛機再延誤無法準時參會,叫人找來“公務車”連夜趕路,終于在第二天早六點左右趕到了溫州。當柳傳志紅着眼睛出現在會場,溫州的那位知名企業家激動得熱淚盈眶。

堅守尊嚴的貝多芬

(1)德國偉大的作曲家貝多芬在維也納時,曾受到李希諾夫斯基公爵的傾慕和照顧,他感激公爵,但并不因此出賣尊嚴。一次,公爵要求貝多芬到他家為一批占領維也納的拿破侖軍隊的軍官演奏。貝多芬看不起公爵這種阿谀逢迎的态度,斷然拒絕了。公爵憑他的地位和布施者的身份,一定要貝多芬演奏。

公爵的傲慢冒犯了貝多芬的自尊,他冒着傾盆大雨沖出公爵的莊園,一回到家中,就把案頭上公爵的半身塑像猛地擲在地上,摔了個粉碎,并給公爵寫了一封信。他寫道:“公爵,你之為你,是由于偶然的出身; 我之為我,是靠我自己。公爵現在有的是,将來也有的是,而貝多芬卻隻有一個。”

(2)還有一次,貝多芬與大詩人歌德在一起散步,途中與一群德意志、奧地利的權貴相遇。歌德對權貴肅然起敬,這使貝多芬十分惱火。他極力勸歌德不必卑躬屈膝,但歌德還是抽出被貝多芬挽住的手臂,恭敬地站在路旁,向皇族們一一行禮。隻見貝多芬昂然背着手走過去,這些皇族們卻首先向貝多芬打招呼,脫帽緻意。貝多芬的自尊,為他赢得了别人的尊敬。

列甯理發的故事

(1)十月革命勝利後的一天,列甯到理發館去理發。當時,屋子裡已經來了很多人。列甯一進門,便問誰是最末位的一位,意思是按照先後的次序等候。等着理發的人都認識列甯,知道列甯日夜為國家大事操勞,每一分鐘都是極其寶貴的。于是急着對他說:“誰是末了一位這不要緊,現在空出位置來,請你先理吧。”

列甯回答說:“謝謝諸位同志們。不過這是要不得的,應該按班次和守秩序。我們自己訂的法律,應該在一切瑣碎的生活裡去遵守它。”列甯一面說着,就一面找個椅子坐下來,并從衣袋裡掏出一張報紙看起來。等着理發的人們看到列甯态度很堅決,再沒有說什麼,都以敬佩的眼光看着自己的革命領袖。

(2)在規定、制度、公約面前,人們是一律平等的。比如理發要按先後次序,這對誰都應該一樣——不管是普通群衆還是革命領袖。人們所以向列甯投來敬佩的眼光,就在于他以普通顧客的身份出現,并且在人們衷心地要求他可以不講秩序的時候,他仍然堅持“在一切瑣碎的生活裡”講秩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