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天氣溫比較高,人們更容易貪涼,吃生冷的食物,一不小心就可能帶來發燒的問題。明明覺得自己渾身發冷,卻燒的身體到處都是滾燙的,看着非常吓人。為了能盡快退燒,很多人家中常備退燒貼,每當覺得體溫比較熱的時候,就把退燒貼貼在腦門上。但光靠貼退燒貼,真的有用嗎?
退燒貼真的一貼就能退燒嗎?心理安慰罷了首先,給出準确的答案,退燒貼本身不能起到退燒的作用,可以說是一種“智商稅”。如果你在發高燒後,完全依靠貼退燒貼的方式來治療,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退燒貼的作用主要是散發熱量,緩解患者發燒帶來的不适症狀。就算你不買退燒貼,自己在家裡用涼水浸濕過的毛巾搭在額頭上,也能起到一樣的降溫效果。
它的優勢頂多是在小孩子發燒的時候貼上,能夠避免在睡覺不踏實的時候,把涼毛巾蹭掉,但實際上并不能起到降溫的效果。
而且盲目地使用退燒貼,其實也可能給人體帶來一些健康風險。
首先是直接接觸皮膚表面為了降溫效果更好,可能會添加冰片、薄荷等成分,但也可能帶來皮膚過敏的風險。
而且對一些不了解發燒原因的人來說,依賴退燒貼來降溫,也可能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機,長期受到高燒的影響,更容易影響人體的内分泌。
央視報道:退燒貼無法退熱,想退燒,還得靠2物關于退燒貼的實際效果,央視也曾經點名曝光過這類産品。
在宣傳的時候,聲稱貼退燒貼就能快速地降溫,避免頭部一直處于高溫中損傷大腦細胞。但事實上,并沒有權威的醫學指南能夠證實“退燒貼能夠退燒”這件事,與其說它是“退燒貼”,還不如稱之為“降溫貼”,根本不能稱之為是一種醫療手段。
如果你真的想要盡快地退燒成功,還是要依靠2種東西。
第一種:水
對一些輕度發燒的人來說,身體的溫度升高可以看做是人體内防禦機制在發揮作用。這時可以暫緩退燒藥的使用,先通過大量的飲水,來補充發燒時蒸發掉的水分,避免出現脫水等情況。如果喝完水後,溫度還是持續的升高,就要試試第二種東西了。
第二種:退燒藥
根據誘發高熱的原因不同,退燒藥的選擇也有很多種。比較常見的是撲熱息痛、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這些藥物能夠在服用後,起到較好的退燒效果。但是具體應該服用哪一種,需要結合患者的年齡、體重、發燒程度、禁忌症等考慮,建議遵醫囑服用,切勿亂用。(目前疫情期間,對退燒藥的管理會較為嚴格,也不失為一種保護手段。)
如果是家裡的大人發燒,可能還是比較理智的,能夠冷靜地應對。自己多喝點水,捂在被子裡出汗,症狀能好轉。但對家裡的孩子發燒,很多人都慌了手腳。面對孩子發燒不退,别慌亂,尤其是3件事不能做,看看你有沒有犯錯?
錯誤做法一:酒精擦身
在孩子發燒後,很多人選擇用酒精擦拭的物理降溫法,但對孩子嬌嫩的皮膚來說,酒精過于刺激,也會導緻體溫下降幅度過大,更容易帶來不适。
錯誤做法二:捂一捂出汗就好了
對低齡的孩子來說,身體對高溫的反應比較慢,在發燒後期,寶寶們并不适合增加衣物,反而建議采取散熱的方式,多補充水分,更有助于退燒。
錯誤做法三:不燒到38.5℃,不吃藥
如果單純的靠溫度高低來判斷是否用藥,很可能傷身。家長需要結合溫度和身體症狀來考慮,當患兒因為溫度升高,導緻身體非常不适的時候,就算沒有達到38.5℃,也可以用藥。
對一些低年齡的寶寶來說,身體的溫度一直降不下來,就要考慮及時用藥。因為長期高燒不退,可能會誘發熱性驚厥。尤其是在6個月至5歲的孩子之間,更容易發生熱性驚厥,引發全身肌肉的痙攣。
如果你家的寶寶發生了熱性驚厥的情況,可以選擇松開衣服的口子,讓寶寶的臉部朝着一邊側躺,避免帶來嘔吐物嗆住的情況。在症狀有所緩解後,及時就醫,接受治療。
在疫情的大背景下,發燒會讓人格外的擔心,但這并不能作為延緩就醫的理由。身體出現高熱症狀後,使用正确的方法來退燒,能夠減少發燒對健康帶來更大的影響。尤其是家裡的寶寶發生高熱後,更應該采取正确的應對措施,以免傷身。
參考資料:
1、央視曝光:退熱貼不能退燒!兒科醫生解答真相,退燒還有3大誤區!·醫師報婦兒頻道·2020-05-01
2、科普 | 10種穴位退燒方法,有孩子的快存起來·中國食品藥品監管雜志·2020-03-15
3、新生兒高燒不退 家長要警惕驚厥·華龍網·2018-01-01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