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導讀
面癱作為常見疾病,從青壯年到中老年人都有可能發生。它不僅造成患者的語言、表情、飲食等功能下降,而且還十分影響外在形象。中醫外治法中有多種方法可以治療面癱,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學習如何通過按揉穴位解決口眼歪斜問題。
面癱,又稱面神經麻痹,中醫學稱為“口眼歪斜”。
周圍性面癱,以非特異性面神經炎為最多見。其發病突然,每在清晨醒來時發現一側面部麻木、癱瘓,不能做蹙額、皺眉、閉眼、露齒和鼓頰等動作,口角向健側歪斜,露眼流淚,鼻唇溝變淺。該病初起時或在耳後、耳下及面部出現壓痛,或伴有感冒症狀。面癱甚者可有舌前2/3味覺減退以及聽覺障礙;面神經受損位置高者,見眼幹、淚液及汗液分泌缺少等。面癱如不恢複或不完全恢複時,常可産生癱瘓肌攣縮等“倒錯”現象。
中樞性面癱,為面神經核以上病變引起,僅見面頰松弛,口角歪斜,但可以做皺眉、閉眼等動作,應與周圍性面癱相鑒别。腦血管病變和顱内腫瘤時可産生中樞性面癱,出現“僻不遂”的偏癱症狀。面神經鄰近部位炎症,如中耳炎、腮腺炎等,外傷或手術損傷及壓迫等均可發生周圍性面癱。
治療
疏風通絡
推拿部位
患側面部。
取穴
攢竹、下關、太陽、頰車、四白、地倉、陽白、迎香、聽會、翳風、風池,遠取合谷、太沖等。
手法
一指禅偏峰推、點揉、按法。
操作
患者取仰卧位,頭略偏歪,患側面部在上。以一指禅偏峰推在面部各穴循環操作,着重以下關、頰車、四白、陽白等穴為主,推至局部發熱為度。以點揉法在攢竹、翳風、風池各穴持續3~5分鐘,感酸脹放散。以一指禅推法在合谷、太沖各穴操作3分鐘。以掌按揉面癱局部,拿肩井整理結束治療。
提示
面癱初起的治療手法宜輕柔,中期要求手法刺激有感應。囑患者日常防止眼睛幹燥,并避免吹風受寒。面部可配合熱敷和針灸治療。面癱治療不當有可能轉為面肌痙攣,出現一側面部間歇、不規則、無痛性的抽搐,精神緊張、疲勞、談話過久等則發作頻繁,入睡後抽動停止。其推拿治療與面癱相近,可增加百會穴與遠端穴位的刺激,點按翳風、完骨等穴以祛風鎮痙。
經典推拿流派
一指禅推拿曆史悠久,自揚州丁鳳山創建以來已近百年曆史,在丁氏家族及其後輩們的共同努力下,一指禅推拿已由最初的少林一指禅功的武學,發展成為醫學,是現代中國推拿學的代表性技法,成為了中國傳統醫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一指禅推拿真傳》
本書包括一指禅推拿的文化背景、理論依托、練功方式、手法标準、運用技巧,以及一指禅各種推法的甄别與掌握、一指禅點穴法的腧穴定位與操作流程、推拿手法的組合、臨床治療手法與療效的關系等,采用丁氏家族傳承資料,以臨床教學方式的通俗語言叙說,并将各類手法進行比較,從作用效果出發把握手法的運用,冀有效提升推拿醫師的專業水準。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内容選自《一指禅推拿真傳》(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丁開雲 韓锺編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推薦發表,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