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北之戰
這個儀式表達了“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決心。自此之後,封狼居胥作為一種超級英雄象征,成為曆代武将的終極追求。自霍去病之後,能達到此種神武境界的,僅有東漢的窦憲、大明的藍玉、永樂帝朱棣、清朝康熙帝等少數幾人。
霍去病
一、東漢窦憲:燕然勒石。窦憲,其妹為漢章帝的皇後。公元89年,窦憲因刺殺太後寵臣劉暢,獲罪當誅,他請求出擊北匈奴,以功贖死。
次年,窦憲聯合南匈奴、烏桓、羌胡兵共三萬餘人北伐,三路大軍會師于涿邪山(今蒙古西部、阿爾泰山東脈),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單于逃亡,窦憲繼續追擊匈奴3000多裡,殺敵13000多人,俘虜20多萬人。
窦憲效仿霍去病,在燕然山(今蒙古境内杭愛山)刻石記功,史稱燕然勒功。
燕然勒功
二、大明藍玉:捕魚兒海戰役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三月,藍玉率師15萬北征蒙古。藍玉打探到元帝脫古思帖木兒躲在捕魚兒海(今貝加爾湖),便抄近路,兼程而進。
為避免敵軍發現行蹤,藍玉采用王弼計謀,穴地而炊,這樣敵人就看不見煙火,隊伍直奔元帝大營。
名将藍玉
而元帝脫古思帖木兒根本沒想到明軍會深入北方作戰,沒有作任何迎敵的準備。直到明朝兵馬出現在營地,北元軍這才驚覺。
北元太尉蠻子倉促上陣,旋即戰敗被殺,元軍傷亡人口共七八萬人。捕魚兒海戰之後,北元政權基本喪失了逐鹿中原的資本。
三、朱棣親征,五次北伐蒙古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間,為了徹底消滅北元的殘餘勢力,先後五次禦駕親征蒙古。
禦駕親征
1410年,明軍在飛雲山大戰中擊破五萬蒙古鐵騎,鞑靼向明朝稱臣納貢。1413年,明軍一直打到擒狐山,在巨石上刻字為碑"翰海為镡,天山為锷,一掃風塵,永清沙漠。”
朱棣的北伐,沉重打擊了北元、瓦剌和鞑靼的勢力,維護了明朝邊境的安甯,奠定了永樂盛世基礎。
其後十多年間,朱棣親征又進行了四次北伐,在最後一次北伐的歸途中病逝。
四、康熙親征噶爾丹:
噶爾丹叛亂
清朝康熙帝為确保北疆安定,自1690年至1696年,三次禦駕親征噶爾丹。1690年的烏蘭布通之戰,清軍以萬餘匹駱駝組成的“駝城”防禦營地,大敗噶爾丹;
1696年昭莫多之戰,清軍擊潰噶爾丹主力,噶爾丹兵敗身亡。清朝順帶将喀爾喀蒙古并入版圖,為乾隆年間平定準噶爾奠定了基礎。
史書記載:“帝親征,渡黃河幸甯夏,勒銘于狼居胥山,五月還京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