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全國老年人調查

全國老年人調查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31 05:44:14

受訪專家:阿爾茨海默病防治協會會長 王軍

9月是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月。近日,由阿爾茨海默病防治協會、國際老年癡呆協會中國委員會聯合撰寫的《中國阿爾茨海默病知曉與需求現狀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線上發布。調查顯示,我國九成居民知曉阿爾茨海默病,但願意主動就診率僅一成。專家呼籲,家庭要守好阿爾茨海默病防治的第一道防線。

知曉率高,卻隻有一成人有意願就診

我國已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65歲及以上人口有2億人,占全國人口的14.2%。目前有近1000萬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65歲以上人群發病率是5%,每增加10歲,發病率就增加5%,80歲以上的患病率更是達到30%,即每3人當中就有一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

此次《報告》涵蓋了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共計2萬餘人,前後曆時6個月,重點圍繞以阿爾茨海默病為主要特征的老年癡呆患者、親屬、陪護人員、醫務人員、廣大民衆對該疾病的認知程度,以及患者的現狀與需求展開。結果顯示,我國成年居民阿爾茨海默病的标化知曉率為91.5%。其中,女性知曉率高于男性,21-40歲的知曉率高于其他年齡段;城市居民的知曉率為97.5%,顯著高于鄉鎮和農村;大學以上學曆的知曉率最高,為98.2%,初中以下學曆的知曉率最低。

《報告》顯示,認為“阿爾茨海默病或老年癡呆病可預防”的比例占87.9%,這說明公衆對于癡呆症的預防是有信心的。當發現自己或者家人出現記憶力減退時,78.7%的人願意主動到記憶門診或專業醫療機構進行評估。但認知和行動似乎不太匹配,因為調查顯示,最終主動願意去醫院就診的比例隻有12.9%。不同性别、年齡、城鄉分布、學曆、居住地區、身份的調查對象主動就診率存在顯著統計學差異,農村居民和低學曆居民主動就診率尤其低。

“與以往調查相比,本次調查體現了三個特點:樣本量大、調查範圍寬、結果更客觀。我們對統計結果進行了科學标化,反映出的知曉率更加客觀。”阿爾茨海默病防治協會會長王軍說,《報告》與2021年發表的《中國應對阿爾茨海默病戰略行動計劃》建議書是系列之作。《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中提出,公衆對老年癡呆防治知識的知曉率2022年要提高到80%,而本次調查結果說明,全社會已初步形成全民關注老年癡呆、支持和參與防治工作的社會氛圍。這對于早期科學開展阿爾茨海默病預防、治療和康複,以及對于政府全面制定相應的對策具有極其重要意義。

全國老年人調查(全國31省市調查報告發布)1

老癡家庭:精力不足、照護能力不夠

王軍表示,由于阿爾茨海默病的病程長,從臨床前期的主觀認知下降到輕度認知障礙,再到确診後的早中晚各個時期,持續時間短則6到 7年,長則10年甚至20年,上下遊服務機構、醫療機構、社會組織和相關部門之間缺少有效的協同網絡和協同機制,造成政府和社會資源配置分散,服務斷層。當前,阿爾茨海默病防治存在着明顯的“三低三高”現象:

1.認知儲備低,發病率高。王軍說,由于腦健康科普教育仍未得到普及,公衆對阿爾茨海默病缺少必要的認知儲備,錯誤觀念依然十分普遍。尤其我國農村地區居民、低學曆人群普遍存在阿爾茨海默病知曉率低、主動就診率低,是現今防控的薄弱點,有效防控這“雙低”人群,對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目标意義重大。

2.就診率低,漏診率高。阿爾茨海默病早期篩查還沒有納入公共衛生常規體檢,個人和家庭又缺少自主發現和早期預警的專業能力,造成早期就診率低,診斷滞後,發病率和漏診率增速雙雙上升。另外,職業方面,如存在工作壓力大、工作忙碌等原因,也會影響主動就診率。

3.社會支持低,防治成本高。由于各地區社會支持性資源發展不充分,家庭往往承擔了照護的全部壓力,造成患者和家庭的生活質量嚴重下降。王軍用“人仰馬翻、苦不堪言”形容家庭照護者的現狀,由于專業人才和專業機構數量嚴重不足、專業服務能力弱,造成服務成效低下,供需不匹配。調查也發現,目前居家照護患者遇到的困難,最主要的是精力不夠(28.2%)、照護能力不足(18.4%)和缺少專業的失智養老服務機構(9.1%)。

調查還發現,對入住養老機構或專業醫療護理機構的每月承擔費用,約50%的家庭選擇的是1000元左右的機構,多數家庭費用在1000-3999元,隻有1.3%的人選擇1萬元以上。此外,由于阿爾茨海默病至今尚無有效治療藥物,所以康複和認知治療顯得尤為重要,但家庭成員對此内容有了解的僅占24.3%,多數家屬還是堅持以藥物治療為主。

三級預防,給老癡家庭“喘息”時間

有研究顯示,超過1/3的癡呆可在臨床前期,通過控制危險因素和改善生活方式預防。王軍表示,這需要開展前瞻性地探索本土化應對之策,從患者家庭、社會和國家的需求出發,堅持以預防為導向,全面構建阿爾茨海默病三級預防體系。

全國老年人調查(全國31省市調查報告發布)2

1.面向全年齡段人群,發起全民腦健康促進行動,将疾病科普、政策倡導、科學研究、早期篩查、友好化及信息化建設納入一級預防體系。對55歲及以上人群每年定期健康體檢(建檔立卡)時,增設阿爾茨海默病都早期篩查項目。

2.面向臨床前期輕度認知障礙人群,設立社區健康幹預促進中心/記憶門診,将建立從家庭、社區到機構的分層分級幹預服務納入二級預防體系。提供患者的就診、随訪、長期健康管理,方便就醫,在健康體檢中加上有關記憶的測評。

3.面向确診後的患者及家庭,落地患者家庭支持服務中心,将診斷、治療、照護和社會化支持納入到三級預防體系的工作内容。建議社區和社會公益組織為家庭照護者提供“喘息服務”項目,讓持久照護老癡患者的家屬得以适當放松和休息。

王軍強調,阿爾茨海默病或老年癡呆症重在預防,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發文提醒注意9個潛在風險因素:教育水平較低、高血壓、聽力障礙、吸煙、肥胖、抑郁症、缺乏體育鍛煉、糖尿病、社會接觸較少。最近,英國倫敦大學等機構又增加了3種新型風險,包括過度飲酒、創傷性腦損傷、空氣污染。防範以上12個風險因素,就能減緩全球40%癡呆症的發生。

王軍提醒,阿爾茨海默病并非無迹可尋,如果發現老人出現精神狀況、記憶力、計算力、定向力、理解力、注意力等異常,比如,時常記不住事、做家務不利索、不會算數、表達障礙、分不清時間、興趣喪失、行為怪異、提筆忘字、晝夜颠倒、不知饑飽等,建議家屬帶患者及時到正規醫院神經專科或記憶門診就診。▲(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高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