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新音樂産業觀察,作者 | 億謙
有人還記得大明湖畔的Winamp嗎?它可能要回來了。
不久前,Winamp的官網全新改版,不但發布了新LOGO,還發布消息稱,我們正在建立下一代 Winamp,而且,還開啟了試用招募。
Winamp的故事,跟互聯網音樂一樣久遠,作為一個“恐龍級”的音樂播放器,Winamp承載了一代人的回憶。
終于,在沉睡了八年之後,Winamp要回歸了,雖然,跟我們想象的可能不太一樣。
Winamp是什麼?
“我能說,我是第一次知道這個東西嗎?”說到Winamp,00後表示一頭霧水。但對于從21世紀初開始使用電腦的老一代來說,Winamp是一段繞不開的回憶。
那個時代,流媒體的概念剛剛出現,盜版MP3泛濫成災,唱片業快速下滑的通道上,音樂産業危機四伏。
與此同時,網民們都在享受着Winamp所帶來的便利,簡介的界面和可自助更換的酷炫皮膚,讓Winamp成為裝機必備軟件之一。
Winamp的曆史,最早要追溯到1997年。那一年,賈斯汀·弗蘭克爾(Justin Franke)和多米特裡·鮑德羅夫(Dmitry Boldyrev)基于微軟的Windows系統開發了一個音樂播放器,取名Winamp。
從名字上可以看出,這是一個為Windows時代準備的工具。彼時,剛推出的Windows 95,掀起了一場“新媒體革命”,個人電腦開始支持更豐富的媒介内容,而Winamp因為優秀的适用性和音質,脫穎而出。
Winamp不但可以支持多種不同格式的音頻文件,其界面也仿照傳統的CD播放器設計。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Winamp視覺插件,它所制造的視覺動态效果,可以随着歌曲節奏的變化而變化,在那個時代,看起來非常酷炫。
而且,Winamp還支持本地化和多種樣式的皮膚切換,快速的叠代也讓Winamp不斷修正錯誤,體驗越來越好,于是,深受用戶喜愛的Winamp,很快就成為了風靡全球的音樂播放器,是裝機必備軟件之一。
1999年,AOL以80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Winamp的開發商Nullsoft。2000年,Winamp的注冊用戶達到2500萬,一年後,翻了兩倍多,達到6000萬。
Winamp之死
2003年,Winamp 3上線,被一些用戶認為是最經典的版本,同年,蘋果公司推出iTunes音樂商店,當時,大家都還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場深刻的行業變革。
Winamp 的成功,跟盜版MP3泛濫不無關系,越來越快的網速和BT等P2P軟件帶來的便利,讓盜版下載在那個時代大行其道,下載的音頻軟件需要播放器,Winamp 提供了最好的解決方案。
21世紀中後期,互聯網和科技的快速發展,徹底改變了Winamp的命運。
蘋果公司借助iTunes iPod的模式,拿下了正版下載的江山,也催生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銷售火爆的iPod帶動了更多人選擇使用iTunes。
盡管Winamp也适時推出了可跟iTunes同步的版本,但市場已不可避免遭到iTunes的蠶食。
随後,Spotify等新興流媒體音樂服務的崛起和互聯網的移動化,則預示着,屬于個人電腦的“獨立播放器時代”行将過去。
随着一體化的在線播放逐漸取代下載播放,像Winamp這樣的第三方播放器也開始失去市場,更要命的是,Winamp越升級越來越臃腫,占用資源越來越多,發展到後來,一些用戶開始排斥升級,堅持使用老闆,還有一些用戶轉投Foobar2000等更靈巧的替代品。
Foobar2000
經過了多年的掙紮後,Winamp分别在2010年和2011年推出了Android和Mac版,但為時已晚。無心戀戰的AOL在2013年把Winamp賣給了一家叫Radionomy的公司,沒多久,Radionomy就解散了Winamp的開發團隊。
就在Winamp差不多被世界遺忘的時候,環球音樂的母公司威望迪集團出手收購了Radionomy大部分股份,随後傳出消息,威望迪将重新建隊恢複Winamp的開發。
但傳聞始終是傳聞,盡管,期間也曾有Beta版的Winamp5.8釋出,但過去八年來,Winamp的正式歸來始終停留在傳聞階段。
2019年,Radionomy被賣給了AudioValley,一家做音頻服務的公司。
Winamp歸來?
11月底,Winamp官網發布消息稱,有一件大事要發發生。
怎樣的大事?“下一代Winamp”要發布了。而且,這個“下一代Winamp”不是老版本的更新,而是重塑的新産品。
從Winamp的新官網看,Winamp這一次可能是真的要回來了,隻不過,很有可能會面目全非。
由于目前官方并沒有發布更多細節,我們隻能根據官網的介紹來一探究竟。
首先,新版Winamp的定位可能是一個圍繞音樂建構的音頻服務,但内容提供者不局限在音樂上,而是一個面向音樂、播客和電台節目内容生産者的綜合性音頻平台。
其次,新版Winamp将會是一個類似Spotify這樣的流媒體服務,用戶可以使用手機播放,“無論你在哪裡,Winamp都能将你與你的音樂聯系起來。它使你更接近你喜愛的藝術家。”
不适應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被認為是Winamp衰敗的原因,看起來,新Winamp将會根據當下互聯網的特點,進行針對性的開發。
另外,新版Winamp有可能是一個創作者社區。
官網提到,新版Winamp是音樂播客和電台廣播站的“家園”。這個“家園” 緻力于“為創作者提供的獨特空間”和“獲得更公平的收入”。
Winamp的擁有者AudioValley,是一家已經上市的音頻服務商,旗下有Soutcast、Jamendo和Briger等産品,涉及數字音頻廣告服務、在線廣播服務、獨立音樂人服務和詞曲創作者服務等業務。
從産品布局上看,AudioValley目前缺失的一塊是“内容庫”,新版Winamp扮演的似乎就是這樣一個角色:為AudioValley的産品矩陣積累内容。
一如官網所示的,Set the tone,定調。
新版Winamp正在招募歌手、樂隊和廠牌,考慮到目前授權費用較高,對于新版Winamp來說,像Soundcloud那樣吸納獨立創作者和獨立廠牌,或許是一個現實的選擇。
Winamp還有機會嗎?
Winamp回歸的時機,有點微妙。
多年布局之後,流媒體平台的競争已經從音樂領域拓寬到了音頻領域,各大音樂平台都在布局音頻市場,其中,沖得最猛的無疑是Spotify。
Spotify自2019年年初喊出“音頻優先”的口号之後,過去兩年來,除斥資數億美元收購播客制作公司及節目之外,還與不少知名播客簽署多年獨家合約。早前,Spotify還宣布收購了有聲書發行商Findaway。
不隻是Spotify,蘋果公司和亞馬遜等巨頭都在布局音頻市場,在我國國内,騰訊音樂和網易雲音樂等互聯網音樂公司也在加大對音頻内容的投入。
這一趨勢的背後,是近年來全球範圍内的“聲音經濟”崛起。
Research and Markets發布的報告稱,預計到2028年全球播客市場規模将達到948.8億美元,2021年至2028年的年複合增長率可以達到31.1%。而有聲書市場規模将從目前的約33億美元,迅速擴大至2028年的150億美元。
在音樂市場上,音樂流媒體盡管出現了增長趨緩的勢頭,但各方預測,未來十年,音樂流媒體的收入規模将有望超過400億美元,是2020年的三倍。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趨勢是“創作者經濟”的興起。所謂創作者經濟,可以視為UGC模式(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戶生成内容)的升級。随着個人創作者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創作的内容品質越來越高。
建構創作者社區、吸引創作者入駐、為創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務,已經成為一個趨勢。今年4月,為創作者提供第三方服務的Substack獲得6500萬美元投資,同一個月,創作者服務平台Patreon新增融資1.55億美元,估值達到40億美元。
據外媒的報道,新版Winamp的目标是打造“一站式音頻服務”,連接音樂,播客,廣播電台,有聲讀物和任何其他外圍内容的創作者和消費者。從市場趨勢看,這是一個與時俱進的選擇。
依托AudioValley自身已經較完整的音頻服務矩陣,新版Winamp完全有可能在激烈競争的市場環境下實現一定程度的突圍,隻不過,想要重現老版的輝煌曆史,太難了。
話說回來,新版Winamp的回歸,目前隻是開了個頭,甚至有報道稱,今年年内不會看到它的發布,所以,新版Winamp究竟長什麼樣,發展前景又會如何,隻能拭目以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