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宇宙中的天體和地球的距離

宇宙中的天體和地球的距離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0 01:07:18

科學家告訴我們,雖然宇宙中的天體數量多得難以計數,但是天體在宇宙空間中的分布卻非常稀疏,以至于其他天體與地球的距離動辄就是成千上萬光年。相信大家在對此表示感歎之餘,不免也會有點将信将疑,天體與地球的距離到底是怎麼計算的?靠譜嗎?

宇宙中的天體和地球的距離(科學家是怎麼計算天體離地球有多遠的)1

實際上,已知天體的距離都是通過多種科學方法得出來的結果,并非拍拍腦袋就給出來的數據,從整體上來看,這些數據都是比較靠譜的。下面我們就以從近到遠的順序來簡單介紹一下,科學家是怎麼計算天體離地球有多遠的。

對于距離地球較近的天體來講,三角視差法是科學家最常用的測距方式,為了方便理解,我們不妨來做個小實驗。

如果你在視野較為開闊的情況下伸出大拇指,并把胳膊平舉在自己的面前,然後再分别閉上左眼和右眼進行觀察,那麼你就會發現,你的大拇指相對于較遠處的背景劃過了一個角度,這個角度就被稱為“視差”。

宇宙中的天體和地球的距離(科學家是怎麼計算天體離地球有多遠的)2

在這種情況下,你隻要測量出這個“視差”的角度,以及你兩隻眼睛之間的距離,就可以通過三角函數計算出你的大拇指與你的雙眼的距離了。

同樣的道理,地球一直在圍繞着太陽公轉,每公轉一圈就是一年,這就意味着,在不同的時間點,地球在空間中的位置是在變化的,如果我們在地球上觀察同一個天體,也會存在“視差”。

比如說我們在1月的時候記錄好一顆恒星在背景星空中的位置,然後在7月的時候再記錄這顆恒星在背景星空中的位置,将兩者進行對比之後就可以得到一個三角形。

宇宙中的天體和地球的距離(科學家是怎麼計算天體離地球有多遠的)3

如上圖所示(注:實際情況沒這麼誇張),這個三角形的底就是地球公轉軌道的直徑,也就是2天文單位,它所對的角就是“視差”,它的角度可以通過這顆恒星在背景星空中的位移計算出來,在此之後,科學家就可以通過三角函數計算出這顆恒星與地球的距離。

由于距離越遠“視差”就越小,因此三角視差法是有很大局限的,通常來講,這種方法隻适合測量100秒差距(約326光年)以内的天體距離。那對于更遠距離的天體,又應該怎麼辦呢?

我們知道,對于同一個發光體來講,它距離我們越遠,在我們眼中就越暗淡,其實這個規律也适用于宇宙中的那些發光的天體,比如說恒星。

在天文學中用“絕對星等”來描述恒星的真實發光本領,用“視星等”來描述我們所看到的恒星亮度,這兩者的關系可用公式“M = m 5 x log10(d0/d)”來進行描述(注:公式中的M表示“絕對星等”,m表示“視星等”、d0為10秒差距(約32.6光年)、d為觀測者與目标恒星的距離)。

也就是說,科學家隻需要知道一顆恒星的“視星等”以及它的“絕對星等”,就可以根據上述公式計算出它與地球的距離,其中“視星等”是可以直接測量的,而“絕對星等”則可以通過觀測恒星譜線的強度或寬度差異,再結合“赫羅圖”進行估算。

值得注意的是,宇宙中有一些特殊天體的“絕對星等”是非常有規律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造父變星”和“Ia型超新星”。

宇宙中的天體和地球的距離(科學家是怎麼計算天體離地球有多遠的)4

顧名思義,“造父變星”就是一種亮度會發生變化的恒星,根據科學家的觀測,這種恒星的亮度會發生周期性的變化,并且其發光總量與光變周期存在着嚴格的線性關系。也就是說,我們隻需要測量出一顆“造父變星”的光變周期與它的“絕對星等”的關系,就可以将這個規律推廣到和它同類型的所有“造父變星”。

幸運的是,“造父變星”在宇宙中普遍存在,即使在地球100秒差距之内,也存在着這樣的恒星,所以我們就可以先測量出距離地球較近的“造父變星”的“視星等”,然後通過三角視差法計算出它們與地球的距離,再通過前面提到的公式,就可以計算出它們的“絕對星等”了,接下來,我們隻需要持續觀測,就可以得到它的光變周期與它們的“絕對星等”的關系。

在此之後,我們就可以通過觀測分布在宇宙中的那些遙遠的“造父變星”的光變周期,再結合它們的“視星等”,就可以計算出它們與地球的距離,然後再以這些“造父變星”與地球的距離為“标尺”,就可以得知在它們附近的其他天體與地球的距離了,正因為如此,“造父變星”也被科學家稱為“量天尺”。

“Ia型超新星”則是一種特殊的超新星,它們通常出現在宇宙中的那些雙星系統。

如果宇宙中某個雙星系統中的一顆恒星演化成了巨星,另一顆恒星演化成了白矮星,并且兩顆恒星的距離足夠近,那麼緻密的白矮星就會不斷地吸收松散的巨星的物質,随着這個過程的持續,當白矮星的質量達到1.44倍太陽質量的時候,其自身的重力就會引發失控的熱核反應,進而發生超新星爆發。

宇宙中的天體和地球的距離(科學家是怎麼計算天體離地球有多遠的)5

“Ia型超新星”非常明亮,其亮度可與整個星系媲美,即使距離非常遙遠,我們在地球上也可以觀測到它們。

由于“Ia型超新星”總是發生在白矮星的質量達到太陽質量的1.44倍的時候,因此宇宙中所有“Ia型超新星”的“絕對星等”都是固定的,并且是可以計算的,所以科學家也将它們稱為“标準燭光”,我們隻需要測量出它們的“視星等”,就可以根據前面提到的公式計算出它們與地球的距離。

從理論上來講,通過對上述方法的綜合使用,可以測量100億光年之内天體距離,如果距離超過了100億光年,就需要通過測量天體的宇宙學紅移來進行計算了。

觀測數據表明,宇宙一直處于一個膨脹的狀态,這會造成宇宙中的天體都會因此而具備一個互相遠離的速度,這也被稱為“退行速度”,對于宇宙中的兩個點來講,距離每增加1百萬秒差距(約326萬光年),“退行速度”就會增加67.8(±0.77)公裡/秒。

宇宙中的天體和地球的距離(科學家是怎麼計算天體離地球有多遠的)6

正因為如此,那些非常遙遠的天體都在以極快的“退行速度”遠離地球,在這個過程中,它們向地球方向發出的光的波長就會變長,同時其頻率也會相應地降低,這在光譜上表現為譜線向着紅端移動了一段距離,這種現象就是所謂的“宇宙學紅移”。

由于天體與地球的距離越遠,“退行速度”就越快,其紅移值也就越明顯,因此我們隻需要測量出某個遙遠天體的紅移量,就可以計算出它與地球的距離。

結語

總而言之,所謂的“天體與地球的距離動辄成千上萬光年”,其實是科學家通過大量的實際觀測數據,再結合相關的理論計算出的結果,雖然由于觀測水平的限制,這可能會存在着一定的誤差,但從整體上來講,科學家給出的數據還是相當靠譜的。


好了,今天我們就先講到這裡,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作者聯系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