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胤禛為何又叫胤禵

胤禛為何又叫胤禵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0 18:13:28
導語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果真是一句至理真言!

胤禛為何又叫胤禵(胤禛傳位于四子)1

康熙

“千古一帝”康熙,愛新覺羅·玄烨,一輩子的豐功偉績至今仍曆曆在目。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擒鳌拜,平三藩,收台灣,驅沙俄………等等。可以這麼說,康熙皇帝雖是滿人,但他比許多漢族皇帝更配得上“聖祖”這個廟号!

但就像本文開頭所講,人無完人,英明神武的康熙爺亦是如此。生前無比輝煌的人生藍圖,到最後卻被自己的兒子們打掃的幹幹淨淨!

康熙晚年,身體日益不佳,這位“長壽皇帝”終究抵不過歲月蹉跎,于是乎,他開始挑選自己的繼承人。

然而,一切都沒有那麼簡單。前頭在位時間長了,便堵了後頭的路。康熙執政60年,他的太子都四十多歲了,其他的幾個兒子也早就老大不小。

伴随着康熙晚年兩立兩廢太子,其他的阿哥們早已躁動不安。看着那“搖搖欲墜”的皇位,哪個不躍躍欲試?這便有了後來著名的“九子奪嫡”!

今天要講的,便是這九子奪嫡中的其二——四阿哥胤禛、十四阿哥胤禵。這對兒一個娘胎裡生出來的龍子,他們之間會有什麼瓜葛糾紛呢?

事情原委

胤禛為何又叫胤禵(胤禛傳位于四子)2

公元1722年,康熙皇帝駕崩。随後,軍機大臣張廷玉與九門提督隆科多一起到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取下康熙遺诏,并在衆阿哥面前宣讀。

遺诏的長篇大幅并不重要,我們隻需要知道其中一句話:傳位于四子!

就這麼一句話,有人榮登大寶,有人卻心如死灰。然而,看似風平浪靜的皇權交接,實則暗流湧動,危機四伏。康熙屍體躺着的那個大殿之外,被金戈鐵甲的重兵包圍……

胤禛為何又叫胤禵(胤禛傳位于四子)3

果然,雍正即位之後不久,謠言四起!整個京城都議論了起來。

“聽說了嗎,康熙爺傳于十四子,被當今聖上改了遺诏!”

“還有還有,據說康熙老爺子升天那天,雍正爺派兵圍了聖駕,逼着老爺子把皇位傳給自己!”

…………

胤禛為何又叫胤禵(胤禛傳位于四子)4

像這樣的謠言,整個北京城遍地都是,一時間人心大亂,政局渙散,當官的無心辦事,一個個都跑去巴結上司,抱大腿,好像一場宮廷政變就要來了……

好在雍正皇帝不是平常人,在聽到這些謠言的時候,便立刻采取了雷霆手段!散布謠言的,抓一個罰一個、賄賂官員抱大腿的,抓一個殺一個。些許時日,原本渙散的人心和政局,便在這雷厲風行的手段中穩定了下來。

但滿城風雨并不會這麼結束,關于那份“遺诏”的謠言延續至今。是傳位于四子?還是傳位十四子?一字之差,便是天上與地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關乎的可不僅僅隻有兩個人!

書童曰

咱們今天的主題,便是要研究一下這“一字之差”,也就是康熙到底想把皇位傳給誰的問題。

胤禛為何又叫胤禵(胤禛傳位于四子)5

是四皇子胤禛,即後來登基的雍正帝?還是十四皇子胤禵?

要想弄清這個問題,我們就必須先來“認識”一下這兩個人,以及他們各自在康熙老皇帝心中的形象。

四阿哥胤禛:

胤禛為何又叫胤禵(胤禛傳位于四子)6

在“九子奪嫡”的過程中,原屬“太子黨”,是有名的“辦差阿哥”,後來太子犯事被廢,胤禛為求自保便自成一派。

胤禛生性冷峻,是一個“冷面親王”,刁鑽的性格下卻并不暴戾,刻薄的手段裡卻很少寡恩。以至于他的很多奴才雖受過嚴厲懲處,卻無一人出賣或離他而去。正如他登基後所批奏折:“朕就是這樣的漢子!”

關于康熙對胤禛的印象,書童認為:該是個“孝”字。

康熙駕崩的前些日子裡,幾個阿哥們為了繼承皇位煞費苦心,明刀暗槍什麼招都用了,可偏偏忘了去照顧一下自己的父皇。一位風燭殘年的老皇帝,同時也是一位老父親,他在自己的彌留之際,最想得到的便是親人的照顧。而這微妙卻不可得的照顧,僅胤禛一人做到了。

康熙帝晚年多病,再加上衆皇子們不斷惹事,曾多次氣得康熙暈過去。所以,為了調理身體,便需要經常服藥,而常在身邊侍候的,便是四阿哥胤禛!

十四阿哥胤禵:

胤禛為何又叫胤禵(胤禛傳位于四子)7

在“九子奪嫡”中,表面上屬于“八爺黨”,背地裡卻自成一派。他常常表現出唯八阿哥馬首是瞻的樣子,卻又有自己的小心思,屬于典型的“兩面派”。

胤禵性格直來直去,與十三阿哥相似,尚武力,懂兵法,會帶兵。曾在康熙年間出兵西藏,并大獲全勝,被康熙封為“大将軍王”。

胤禛為何又叫胤禵(胤禛傳位于四子)8

至于康熙對他的印象,書童認為,應是不好的。他不僅常常參與八阿哥的苟且,有時還自作聰明行大不敬之事。像描摹太子筆迹,矯诏派兵圍了康熙行宮;康熙大壽時,送了一隻死鷹……等等。相比與八阿哥籠絡朝臣為自己拉票而言,老十四的做法貌似更加下三濫!

總的來說,單單從表現以及康熙對他們的态度而言,胤禛是勝于胤禵的。也就是說,在不存在篡改遺诏的情況下,我更願意相信,皇位傳給胤禛,是康熙的最終決定!

“傳位于四子”還是“傳位十四子”

回到标題提出的客觀問題,僅僅一字之差。是“于”還是“十”呢?

第一,清朝時期的“于”字,并非這樣寫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漢字的書寫也是曆經千年不斷變化而來。如今的漢字,恨不得都是一劃,已經簡化到了極緻,可古文字卻并沒有這麼簡單。

胤禛為何又叫胤禵(胤禛傳位于四子)9

雖說清朝統治者是滿人,但他們也一直在漢化。他們的皇帝從小便要學習儒學周禮,學習書法繪畫。

就拿這個“于”字來講,在清朝時期,他寫作“於”,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繁體字。這麼一來,你再看看:

傳位於四子

這是加一筆,少一筆就能改得了的嗎?

第二,滿足皇帝遺诏,是用滿、蒙、漢三種文字書寫。

自古以來,皇位交接便常常伴随着腥風血雨。康熙皇帝深知這個道理,所以他才不會如此草率的書寫遺诏。

按滿族統治者的規定,遺诏書寫需一式三份,分别用滿、蒙、漢三種文字書寫,以便後世宣讀。

所以,你能改得了漢字,你能改得了其他兩種文字嗎?

第三,遺诏宣讀者隆科多與張廷玉沒有這個膽量篡改遺诏。

隆科多與張廷玉,兩人都是軍機大臣,與康熙見面的機會最多。同時,康熙也對他們二人最是了解。

胤禛為何又叫胤禵(胤禛傳位于四子)10

隆科多,曾經救過康熙的命。而康熙也對他恩待有加,但隆科多最終也陷入了“九子奪嫡”中,與八爺黨狼狽為奸。不過,最後被康熙恩威并施,兩份诏書吓的隆科多瑟瑟發抖,所以,諒他也不敢再為非作歹。

張廷玉就更不用說了,他一輩子隻忠于皇帝,曆侍康雍乾三朝皇帝,從來都是本本分分,皇上讓幹什麼,他就幹什麼,從不節外生枝。

結語

其實,那份遺诏的秘密已經不重要了,《清史稿》和人們心中的那個勤勉皇帝是雍正而非他人。況且,篡改遺诏的事明顯是不可能的,我們也沒必要去糾結那一字之差!

我們需要知道的是,雍正是個好皇帝!他配得上那份遺诏,他值得那個皇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