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惠帝為文景之治打下基礎?以前央視播過一部電視劇叫《漢武大帝》,由焦晃老師飾演的景帝劉啟讓我至今記憶猶新西漢王朝到武帝極盛乃源自祖輩和父輩“文景之治”的數十年辛苦經營今天重讀《史記》的《孝景本紀》,想聊一下自己對漢景帝在文景之治中的作用和曆史地位的一點個人看法,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漢惠帝為文景之治打下基礎?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以前央視播過一部電視劇叫《漢武大帝》,由焦晃老師飾演的景帝劉啟讓我至今記憶猶新。西漢王朝到武帝極盛乃源自祖輩和父輩“文景之治”的數十年辛苦經營。今天重讀《史記》的《孝景本紀》,想聊一下自己對漢景帝在文景之治中的作用和曆史地位的一點個人看法。
漢景帝在位的十六年中,比較大的事迹主要有三件:
一、采納晁錯的建議削藩,引發七王之亂;
二、改革官制和賦稅制度;
三、立劉徹為太子;
其中,第一件事情上。漢景帝前期聽從恩師晁錯的“削藩”建議,動了諸劉王的“奶酪”誘發了吳楚七王之亂。見叛軍勢大,初期顯得張皇失措,慌亂中采納了晁錯政敵袁盎的“馊主意”—斬晁錯以安諸王。結果非但沒有平息諸王之亂,反導讓其氣焰更嚣張。從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漢景帝并非是一個有強大政治定力的帝王(不如其子劉徹),政治才能平平無奇。後來不得不仰仗母後窦氏,讓窦嬰做了大将軍,讓周亞夫做太尉,借助自己胞弟梁王劉武的勢力一起才把七國之亂平定了。因此在這件事情上景帝展現出來的政治才能是露怯的。
在賦稅制度改革上,漢初由于吸取了秦亡教訓對民衆多采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漢朝建立到景帝一朝已近百年,國家發展已經日漸成熟,孝景帝繼續推行“輕徭薄賦”的政策,将十五稅一改為三十稅一,提高徭役年紀,縮短徭役時間,進一步減輕了人民負擔。此外,由于漢初大部分繼承了秦時的官僚體系,到景帝時,他做了一些改革。“改名廷尉為大理,将作少府為将作大匠,主爵中尉為都尉,長信詹事為長信少府,将行為大長秋,大行為行人,奉常為太常,典客為大行,治粟内史為大農。把大内的官秩确定為二千石,設置左内官和右内官,隸屬于大内。”進一步完善了漢朝的官僚體系,為武帝朝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因此在内政上,漢景帝還是有所建樹的。
立儲問題是漢景帝的最大政績。在立劉徹為太子前,景帝四年曾立長子劉栗為太子,後因栗太子母親過于跋扈得罪了長公主劉嫖。被長公主劉嫖左右遊說,于景帝七年被廢為臨江王。(這裡有小劉徹與陳阿嬌“金屋藏嬌”的美談暫且不表)。他最終選擇了皇七子劉徹。在帝王立儲問題上,立嫡和立賢曆來頗有争議。如漢高祖劉邦原意立戚夫人之子如意為太子,奈何呂後和諸大臣阻力太大最終采用了立嫡之策(惠帝并非是長子,長子是劉肥。惠帝是嫡長子,所以按周禮的立嫡之說是合情合理的)。而立劉徹為太子前,景帝也扶正了其母王夫人,立劉徹生母王美人為後,因此立劉徹也算是立嫡。劉徹被立為太子的時候才七歲,十六歲那年正月十七,景帝自感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強行提早給劉徹加冠(古代男子二十一歲才加冠,此時的漢武帝才十六歲),正月二十七日即病逝于未央宮。在立儲問題上他無疑是西漢王朝各帝王中最慧眼的一個,成就了西漢帝國武帝一朝近半個世紀的盛世!
因此,在談論西漢前期“文景之治”時,把文帝和景帝并舉,個人認為,單從政治才能和治國方略上來說景帝真的乏善可陳,其當政時期基本吃着父親的“老本”,後來自己的兒子又太強,所以司馬遷在給景帝的最終評語是“漢興以來,孝文皇帝廣施大德,天下百姓懷恩而安。到了孝景皇帝,不再憂慮異姓諸侯王。然而晁錯削奪同姓諸侯王的封地,導緻七國共同起兵,聯合西向。這是由于諸侯王的勢力太強大,而晁錯在行動的時候不是采取漸漸削弱的方法。等到主父偃提出建議,(被孝武帝所采納,)諸侯王的勢力才衰弱下來,終于國家得到了安定。”确實沒太多評論點,奈何有個太能幹的兒子,太史公真的不太好意思說“景帝太平庸”了,所以隻能拿晁錯之事做評說了,也真是為難他了。借用現在我們常說的一個詞“躺赢”,景帝就是在“父親的餘蔭”和“兒子的光環”之下“躺赢”進入賢名君王的典型代表。因此,在我看來,自己優秀與否不打緊,如果擁有一個賢如文帝的父親和強如武帝的兒子,那真是完美人生劇本了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