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企每年拿國家3億補貼,中小散養戶憑什麼不服?
最近豬肉漲價很快,導緻生豬市場也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趨勢,那就是大場在擴産,小戶在清退。
對于這種情況,有些散養戶說,大豬場之所以能撐住,還不是拿那麼多補貼麼,如果沒有這些補貼,鹿死誰手還不一定呢?
對于這一點,規模養殖場也承認。
比如大佬牧原就公開說過,它能有今天,确實依賴于國家政策和補貼的扶持。
現階段,它的養殖成本一斤才7.75元,而各項補貼加一起,牧原拿到了29301.43萬元的補貼。 按照出欄量計算,一頭就拿到了16元補貼。
其實對于規模養豬場的巨額補貼,現在已經不算啥秘密了,拿到補貼的也不止一家兩家。
但這些大豬場,可并非隻靠“規模化”去拿規模養殖場補貼而已,它們集中把錢花在這3處,就能獲得更多的補貼。
那到底把錢花在了哪兒呢?
一是買豬場用的飲水投喂自動化設備等,按照國家的補貼目錄裡來,去争取農機補貼。
二是新建或者擴建豬場時,盡可能的選擇名單裡的“生豬調出大縣”,然後就可以“坐等”生豬調出大縣獎勵。
三是按照畜牧良種推薦目錄去買小豬,反正都得養,按補貼目錄裡的養,還能有補助,頭均至少補貼7.5元。
所以别說大豬場就靠規模拿補貼,倒推30年,牧原、溫氏、新希望,不都是靠幾頭豬起家的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