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藏族各種禮節中
“獻哈達”是最為普遍、最恭敬的一種
無論在民間還是隆重的宗教儀式
無論是偏遠的鄉村
還是繁華的八角街
都可以看到這種簡單的絲織品
如我們所見,為什麼哈達還有藍綠黃紅白之分?
獻哈達就是簡單地遞送到脖頸嗎?
今天我們來說說這條來自高原的禮物
打開你對哈達的認知
哈達的由來
哈達是藏語“卡達”或“達呷”之音譯,“哈”字是“卡”的變音。
關于哈達的起源,說法不一,有學者認為是起源蒙古族,也有些學者認為是起源于藏族。
成書于1629年(明崇祯二年)的《薩迦世系史》記載,八思巴在被國師晉升為帝師時,皇帝除奉送了“白銀一千錠綢緞五萬九千匹”“還有每次見面時所送的禮品及哈達、銀币等”。
根據這個記載,有人推斷哈達源自蒙古,其理由還有,蒙古人也有獻哈達的習俗,隻是顔色不同而已。
但據有人考證,在元朝關于西藏地區活佛、高僧進行賞賜的史料文獻中,從未出現過“哈達”一詞。
直到明末清初,蒙文中才出現這一名詞,而倒是藏文史料中元代就出現了“哈達”一詞,這說明哈達可能是随藏傳佛教在蒙古地方的傳播而從西藏地區進入蒙地。
根據西藏地區的傳說,大約在吐蕃第九代贊普布代貢傑執政的時候,苯教徒在舉行宗教儀軌時,就有把白羊毛纏在頭及脖子上的習俗。
哈達到底是何時成為藏族人的禮品,尚無資料記載。
但從阿裡托定寺壁畫上古格王國君臣百姓盛迎阿底峽尊者來藏傳教的場面中,就有獻哈達的畫面。阿底峽尊者來藏時間為公元1037年。這個時候藏族就有獻哈達的習俗,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曆史。
哈達的分類
一、按顔色分
哈達的顔色有白、藍、紅、綠、黃5種。
(1)5種色相配的哈達稱“達崔朗昂”,意為五彩哈達。
按照佛教教義解釋,五彩哈達是菩薩的服裝,所以隻在特定時候敬獻。結婚時用五彩哈達意為五彩祥雲降臨婚禮,以示吉祥喜慶。
(2)五色哈達,單獨出現和使用時寓意也不盡相同:
白色的哈達象征白雲。寓意着美好、純潔和信任,一般禮佛或遇見貴賓常用白色哈達;
藍色的哈達象征藍天。是請求祛除障礙、修行順利的含義。
黃色哈達象征智慧和宗教。代表富貴吉祥、心想事成、豐收、喜慶。
綠色哈達象征大地。是請求身體健康、消災護法之意。
紅色哈達象征守護神。是請求保佑加持的寓意。
二、按長短和質料分
哈達通常以绫、綢、絲原料制成,現在人們生活中的哈達也有不少是呢絨材料的,不過都紡織得稀薄透明。
哈達上面織以八瑞相及蓮花、如意、祥雲等圖案。哈達長短不一,短者三五尺,長者一二丈。
按質料來分,哈達分為三種:
普通品為棉紡織品,稱為“素喜”,不到1公尺長;
中檔品為一般絲織品,稱為“阿喜”,約有2公尺長;
對政治、宗教界高級人物使用的高級絲織品,是檔次最高的一種,稱為“浪翠”,有3公尺多長。
哈達的使用
(1)哈達作為藏民族一種傳統的社交禮品,它的使用十分講究。根據不同的場合和對象,有着不同的規矩、規格和方式。過去官場使用哈達規矩較嚴格,所用哈達的等級也十分講究。
(2)獻哈達的姿式也十分講究。将哈達叠成雙棱整整齊齊把棱角一邊對準對方,躬身俯首,雙手奉獻,以表恭敬和誠意。接受哈達的人也要彎腰低頭,雙手承接,以示謝意。
(3)獻哈達的部位也講究規矩:
①獻給佛、菩薩時,一般将哈達放在台座前或腿部上,不能搭在頭上或肩上;給活佛、長輩、尊長敬獻哈達時,要躬身90度,雙手奉獻哈達必須舉過頭頂,獻到對方手裡或獻放于座前桌上,也可以通過代理人轉獻;
②下級向上級敬獻哈達,要彎腰雙手奉獻到上級手裡或獻放于座前桌上,也可以通過代理人、秘書、侍從、衛士等人轉獻;
③同輩之間獻哈達,一般略躬身,把哈達呈送到對方的手臂上;
④若給晚輩或下屬贈哈達,可将哈達搭到對方肩上或遞送到對方的手臂上即可;
⑤迎送團體呈獻哈達,一般隻獻給被迎送團隊的首領即可,不必獻給所有成員,更不得連侍從人員都獻,這意味亂了規矩,混淆主次等級。
⑥團隊中有特殊人員,但又不是團隊頭領,則可以單獨獻給他,以表迎送者對他的特殊相待或格外尊重;
⑦晚輩拜見長輩、學生(弟子)拜見師長,下級求見上級時,一般不獻到手上,獻放在座前或連同其他禮物一并放在面前即可。
在各民族之間的交往和聯系越來越多的今天,獻哈達這一藏民族傳統崇高禮節,已經成為加強民族團結、友誼的彩橋。
但很多地方卻出現不分場合、不講規矩、不看對象、不分規格、不講方式,獻哈達泛濫現象。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很多,主要是不甚了解或不懂得哈達和哈達文化内涵意味所緻。
雪域高原是個尚禮之地,獻哈達是藏民族傳統崇高禮節,了解哈達習俗,在今後我們才能正确使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