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枞陽縣以前是桐城的嗎

枞陽縣以前是桐城的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2 03:54:34


枞陽縣以前是桐城的嗎(桐城枞陽本來是一家)1

桐城經開區


在漫長的時期内,枞陽屬于桐城。1949年2月,析桐城東鄉全部、南鄉部分、北鄉部分置桐廬縣。1951年2月更名湖東縣,1955年7月更名為枞陽縣。

但是,簡單認定枞陽屬于桐城并不準确。枞陽得名也早,古三代為長江之域;春秋為群舒宗子國屬地;戰國屬楚;秦屬九江郡;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置枞陽縣,屬廬江郡;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屬同安縣;唐至德二年(757年)屬老桐城縣。

把時間順序整理一下:桐子國與宗子國幾乎同時并存;漢武帝置枞陽縣,領地相當于老桐城,枞陽縣得名實際上比桐城縣得名還要早。也就是說,在1949年析分之前,枞陽和桐城加在一起的這塊地方,或曰枞陽,或曰同安,或曰桐城,始終是同一個地方。但是,也不能說枞陽得名比桐城早,因為“桐鄉”早在春秋時就已經存在,并不比枞陽遲。竊以為,争論桐城、枞陽得名誰早誰遲沒有任何意義,因為,桐枞本是一家。

為什麼這麼說呢?

1.“桐”就是“枞”

桐從木,分為油桐、梧桐、泡桐、法梧、桐梓諸類;枞從木,或曰冷杉,實際上指的就是松樹。枞通松,z/c/s相通,讀sōng(松),讀zōng(枞),又讀cōng(叢)。方言将松樹稱為叢樹,《鄂君啟節》将枞陽稱為松陽。

由于“桐”“枞”兩個字都從木,固執的現代人便認定桐城、枞陽一定得名于兩種樹。又由于桐樹、枞樹明顯是兩種不同的樹,所以沒有人會想到“桐”“枞”兩個字在古音中是相通的。更不會想到,“桐”“枞”在這裡并不指樹,而是同音假借。

那麼,它們假借什麼字呢?會、集、同、合、總!

(1)“桐”通“同”。這一點上,鄉友皆知,不再贅述。

(2)“枞”通“同”

枞,讀若總,彙總也,彙合也。合者,同也。

枞,讀若贈,贈者給也。給,從合,合者同也。

枞,讀若增,增者益也。同一、一同。

枞,讀若憎,憎者惡也。惡讀若我,我者吾也,梧桐互訓。

枞,讀若叢,叢者彙合也,合者同也。

枞,讀若存,存者,在也。在下,我也,我者吾也,梧桐互訓。

枞,讀若縱,放縱。放從方,方者合并也。合者,同也。

枞,讀若棕,椶,栟櫚也。并、侶,合也,合者同也。棕通櫚,讀若侶,侶者相同、相似也。

枞,讀若蹤,迹也、跡也,人形從之也,與足履相同也。


枞陽縣以前是桐城的嗎(桐城枞陽本來是一家)2

航拍枞陽


(3)“松”通“同”

雖然“枞”就是“松”,但将“枞”簡單解釋為“松樹”是不正确的。松樹是一種平常的樹,古代多野生,全國各地幾乎所有的大山、小山都能見到,何止枞陽一地。在上古時期,沒有多少人認識字,所以字的讀音比寫法重要得多,造成古代典籍中假借字橫行。凡是多音字,十有八九是假借;同音字中,假借現象也很普遍。枞陽早在西漢之前就得名,我們不能一看到“枞”從木,就認為它一定與樹木有關,這樣是沒法考證曆史的。舉個例子:現在帶三點水的字,好多本來指的都是河流的名稱,“油”本義指湖北荊州的油河,你能說這條河裡流動的都是油嗎?同理,“松”不過是個假借字,假借“同”。

松,從公,公者集中也,共同也。

松,放松、放縱,松弛也,舒也。放從方,方者并同也。

松,讀若送。送者給也,給從合,合者并同也。

松,讀若訟。擡杠,本字就是争訟。杠從工,工讀若公,共同也。

松,方言稱為叢樹。叢者彙合也,并同也。

松,讀若頌,贊也。贊讀若攢,積也,并同也。

“桐”“枞”通“同”,相當于會、集、合、總,集中、會合、彙總、并同也。更為重要的是:廬江、泸江、浍江,意思就是會合、并同,多條支流彙總的合稱(參見第三部分論述)。廬通浍,枞讀若總,彙總也。從全國觀之,叫桐廬的地方有好幾個,證明“桐廬”是個連綿詞。由此推之,“桐”“枞”通“廬”“泸”“浍”,極有可能指的就是廬江。


枞陽縣以前是桐城的嗎(桐城枞陽本來是一家)3

枞陽長河

2.桐子國就是宗子國

春秋群舒之地有個宗子國,大抵是沒有問題的,但枞陽跟宗子國到底是什麼關系,曆來講不清楚。

将枞陽縣綁定到宗子國,并将宗子國與桐子國截然分開,最主要證據來源于《左傳》的杜預注解。《左傳·文公十二年》“楚子孔執舒子及宗子,遂圍巢”。杜注:“宗國為群舒之屬,即枞陽,是古代偃姓方國,漢武帝在舊邑設縣,以古國為名。”這些話都是帶引号的,按理說應當很嚴謹。奇怪的是,杜預是晉代人,不太可能會說出這樣的大白話。細查杜預《春秋經傳集解》,以上資料的原文應當是“夏,子孔執舒子平及宗子,遂圍巢。”杜注:“平,舒君名。宗、巢二國,群舒之屬”。杜預的注解中根本沒有引号中的哪些話,也沒有說宗子國跟枞陽有什麼關系。那麼,引号中的那些話是哪裡來的呢?不得而知。

宗子國,其地望杜注未言,《春秋大事表》卷4以為在今舒城與廬江之間,這樣就跟枞陽沒什麼關系,但其亦無确證。對照譚其骧《中國曆史地圖集》,宗國的位置與今天枞陽縣域出入很大,并不吻合。光緒《安徽通志》卷44說得明确:“宗,國名,群舒之屬,即枞陽也。”但光緒也晚,所說不足為憑。曆史久遠,宗子國的具體位置實難稽考。但從《左傳》将宗、巢二國并提推測,這兩個小國應當接壤,那麼宗國在舒城與廬江之間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試想,巢國與現在的枞陽隔着舒國、桐子國(假如巢國在巢湖),或隔着群舒、皖國、桐子國(假如巢國在六安),如果宗國就是枞陽,《左傳》怎麼會說将宗、巢二國同時給滅了?

隻有一種合理的解釋,那就是:宗子國就是桐子國。在1949年之前,所有古籍中提到的宗子、枞陽,指的都不是現在的枞陽,而是老桐城,包括現在的桐城、枞陽兩地。也就是說,宗子、桐子、同安、枞陽、桐城,過去指的都是同一個地方。如果認定宗子國就是桐子國,以上所有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那麼,為什麼同一個地方,卻有着諸多不同的稱呼?桐、同讀音相通比較好理解,枞、宗讀音相通也好理解,為什麼桐、枞讀音也相通呢?這是因為,古代的群舒之地有着太多的變故。本來,群舒内部就有不同的派系,各自可能就有不同的語言體系。加之後來先後依附于徐、楚、吳、越,又統一于秦,不同的語系對這片水域自然就有不同的稱呼,把後人弄得無所适從。

3.廬江就是枞江

既然桐、枞通同,進而又通廬、泸、浍,我們由此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廬江就是枞江,或曰枞川、枞水。

将這個結論詳解,它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意思:

其一,廬、枞、桐,這3個字都是假借,通“同”,意思是集中、會合、彙總、并同。

其二,什麼會合、并同?諸多支流的會合、并同。具體來說,包括孔城河、挂車河、大沙河、龍眠河以及菜子湖東部周邊的水系,彙合于菜子湖。

其三,我們大體可以确定,廬江指的就是菜子湖水系,它的确是多條支流彙集的總稱。每條支流都有自己的名稱,廬江隻不過是個總稱,相當于四川的“泸江”、江西的“九江”。

其四,山南水北謂之陽,枞陽當在枞水之北。又,《鄂君啟節》“庚松陽,泸江,庚爰陵”,枞水不應當是長江幹流,隻能是支流。那麼,古枞陽就不應當在現在江邊的位置,而應當在孔城附近,即一定要在菜子湖之北。否則,何來水北之稱?

(來源:方言分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