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孩子畫畫家長别限制孩子的想象力

孩子畫畫家長别限制孩子的想象力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0 05:14:50

孩子畫畫家長别限制孩子的想象力?該書的作者是日本著名兒童教育專家、畫家鳥居昭美,作為日本現代兒童早期繪畫行為研究第一人,鳥居昭美畢生以推動日本新一代兒童的素質教育及全面發展為己任,不僅是頗具建樹的幼教理論專家,也是素質教育的倡導者和積極實踐者至今,該書在日本暢銷近30年,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孩子畫畫家長别限制孩子的想象力?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孩子畫畫家長别限制孩子的想象力(你真的會教孩子畫畫嗎)1

孩子畫畫家長别限制孩子的想象力

該書的作者是日本著名兒童教育專家、畫家鳥居昭美,作為日本現代兒童早期繪畫行為研究第一人,鳥居昭美畢生以推動日本新一代兒童的素質教育及全面發展為己任,不僅是頗具建樹的幼教理論專家,也是素質教育的倡導者和積極實踐者。至今,該書在日本暢銷近30年。

該書積累了作者在幼教領域50餘年的豐富經驗,通過樸實親切的語言,結合經典案例,深入淺出地分析孩子自然繪畫中所隐藏的寶貴信息,幫助父母正确認識孩子的繪畫作品及其背後的内在需求和教育價值。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探尋書中的精華内容。

繪畫是孩子的一種表達方式

首先,讓我們來看第一個問題?畫畫對孩子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作者鳥居昭美從一開始就提到畫畫對孩子意味着什麼,他說,畫畫是孩子運用自己的手和腳讓世界發生變化,那種變化可以直接通過孩子自己的眼睛、耳朵、肌膚來感受。

然後,思考、制作、畫出來。

并且,熱衷于這種遊戲。

——對于孩子來說,沒有比這更快樂的了。

為什麼?

因為——

這體現着作為文明生物的人類本性;這是人類不斷學習、發展的根本幸福所在。

如果開篇說的這種意義過于宏大,我們不妨來講一個更為接地氣的觀念,你一定不會否認,最初,嬰兒是通過哭、抖動身體或者笑來表達高興或者不高興,而父母則通過觀察嬰兒的反應來分析原因,了解嬰兒的心情,比如嬰兒哭,可能是尿不濕該換了或者該喝奶了。

這樣說來,您應該更能理解了吧?

其實,孩子的畫和嬰兒的哭是一樣的,都是直接表達心情的一種方式而已。

低頭看我們的孩子,他們從來不說:“我不會畫”。當他們拿起紙和筆之後,就會非常自信地畫起來,這就是大師!他們心靈的語言通過他們的手臂,再通過他們的手,流淌到紙上,無論畫什麼,都是他們想要表達的内容,這其實就是表達的本能。

就如書中提到,可能一歲左右的孩子最開始畫的畫,是散亂的不規則的點,或是像蚯蚓爬一樣的線,這其實正是代表孩子繪畫起點,這個時間的孩子,偶爾會把拿在手裡的東西當作畫畫的“工具”在紙上按壓,或咚咚地敲打,這種淘氣的結果,成就了孩子第一次“塗鴉”作品。

握着筆揮舞着,在紙上留下痕迹,可能嘴上還興奮地喊着“啊啊”,或許任何人都能明白這其中的樂趣,而這種特殊的表達方式自然不言自明。

你是否會“聽”孩子的畫

那麼問題又來了,随着幼兒年歲的增長,繪畫内容的日漸豐富,作為父母,則要如何去解讀這類表達方式呢?這時,作者又向家長抛出了質疑——你是否會“聽”孩子的畫?

可能有些聽衆納悶了,這聲音用傾聽還是能理解的,這畫又無法發出聲音來,這要怎麼去聽?

别急,對于這一點,鳥居昭美是這樣認為的,他表示,從孩子的塗鴉到教父母怎樣去傾聽孩子的畫,這是一條成熟的幫助孩子的道路。

正如任何一個成人都不會讓幼小的孩子去飲酒或抽煙一樣,如果以欣賞成人繪畫的眼光去鑒賞孩子的畫是不恰當的。而當孩子畫畫時,成人在旁邊指指點點或者直接插手更是對孩子的妨礙。

因此,學會“傾聽”孩子的畫,孩子繪畫的行為才有意義,才有了表達的樂趣,才能真正被理解。

當然“聽”畫的方式方法也要根據年齡有所不同,如果是兩到三歲的孩子,就問他“這是什麼”,要聽他給他所畫的東西賦予的意思。到了四歲以後,就要問“他們再做什麼”,要聽聽他的畫裡故事的内容。

但是家長也要注意,不是一說“畫是用來聽的”,我們就熱心過度,喋喋不休地去詢問孩子,我們的原則是,在孩子專心畫畫地時候,最好不要發問,等他畫完拿給你看,或者畫得有些厭煩暫時告一段落時,再去問問他也就足夠了。

繪畫也會長“蛀牙“?

當然,如果隻學會了“傾聽”孩子的畫,還遠遠不夠,稍不留神,可别給繪畫長“蛀牙”了?

這又該如何理解呢?

大多數父母在孩子兩至三歲時經常畫給孩子看一些畫,但那是成人教授的是成人的畫——這些都是成人為了孩子畫的畫,而不是孩子自己畫的畫。

更有時候,孩子不願意自己畫,希望父母給他/她畫,就央求“畫一個吧”,父母就畫了,孩子就笑容滿面,父母自然也高興,但這本質上就如同為了孩子高興,無限制地給孩子買糖果吃長蛀牙是一樣的。

因此,作者特别希望父母在對待繪畫的問題上表現出同樣嚴格地愛心來。甯可遷就孩子繪畫,而不是過早地教孩子畫形象。

為什麼呢?

書中提到兩個原因:一是成人與孩子的畫不一樣;二是繪畫不是像文字那樣隻要教就能會的東西,而是把自己的想法通過形象表現出來的過程,這是孩子自己創造出來的,無論是誰都擁有與生俱來的繪畫能力,所以父母完全不必擔心,如果遇到孩子不願意自己畫,不防創造機會讓孩子和同伴在一起,會引起孩子對繪畫的熱情,同時也滿足了孩子和同伴一起遊戲的社會性需求。

切忌教孩子畫形象,畫形象給孩子看,指導孩子用色,讓孩子全部塗滿顔色等最具有代表性的拔苗助長行為。

你是否讨厭孩子弄得很髒?

為人父母都明白,教育這條路上永遠沒有停息的一刻。

理解了繪畫的重要,懂得如何“傾聽”,控制自己不去教授孩子畫作,可您是否忍得住孩子在房間的牆壁上“肆意”作畫? 如果孩子不小心畫畫時顔料掉地上、沾身上,您是否會第一時間去擦拭?

曾經帶兒子去上早教時碰到一對家長,聊到繪畫,聽到别的父母在說孩子成天在牆壁上亂塗亂畫時,這對父母直接回了一句:“我們打算貢獻一幢房子給他們畫。”

誠然,這對父母的回答中有無奈和戲谑,可也讓我們看到,唯獨家長擁有這樣一種豁達,才有可能最大範圍地保護孩子對于畫畫最初的熱情,這份保護,着實難能可貴。

其實正如鳥居昭美書中提到的,藝術真正的本質就是以弄髒、毀壞已有形象為基礎的,而破壞,弄髒的行為,在幼兒的生活中,是家常便飯,比如玩沙子,用手将沙子弄攏變成山峰,或者加水拍成球就是改變了原有沙子的形狀;

而其實繪畫從某種意義上也是用馬克筆或蠟筆把紙弄髒,改變了紙原來的樣子,對于這種破壞性的活動,孩子是非常喜歡的,所以無論多麼有潔癖,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讓我們學着寬容點:“髒點兒,沒什麼的。”

所以,不要去輕易剝奪孩子作為人必要的學習機會,也不要去剝奪作為人發自内心的喜悅,機會來了可能稍縱即逝,喜悅若被澆滅了,重燃的成本無法估量,髒了,擦幹淨就是了。

分享到這裡,不知道有沒有解答您最初的那些疑惑,這本書中除了這些獨具一格的培育理念外,其實有極強的可操作性經驗。

作者鳥居昭美結合自身經驗,将孩童從1歲至9歲的繪畫作品特點、繪畫要點等用圖文并茂的形式進行展示。

比如教孩子繪畫的最好時期是從六至七歲開始,盡量不要讓孩子臨摹或是畫電視裡的人物角色,應多給孩子講講故事和開展課外活動,幫助孩子挖掘繪畫主題,鼓勵畫自己的畫;六歲以下不要教授任何形狀、畫法、簡筆畫、塗顔色;

5歲時,作畫時不是把經曆過的事情按照自己的看到樣子畫出來,而是把感興趣的事情按照自己的認識畫出來等,包括文末還把家長常見的一些問題單獨做了彙總解答,比如用兩手同時畫畫是否需要糾正?

不喜歡畫畫,想寫字怎麼辦?新手家長或者成長型家長或多或少都可以在這本書中得到啟發。

借用鳥居昭美在序裡談及的願景,希望天下的父母都能看一看這本書,想必讀過這本數之後,父母們就不會再問“怎樣教孩子畫畫”這樣的問題了。

更希望大多數的媽媽能減少不斷重複試錯的成本,嘗試去理解孩子,去保護孩子的探索性藝術生活,不斷學習,去保有孩童最原始的質樸和純真,去保有孩童用自己的方式這去探索這個未知世界的權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