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載月君,正在參加頭條萬粉計劃。文章開始前,請您花2秒鐘的時間,給作者點個關注,如果您覺得我寫的尚可,請您給我點個贊,分享一下文章。如果您不同意我的觀點,或者給我提批評、意見和建議,也歡迎您留言或者私信我。
在開始今天的詩詞之旅之前,載月君想問問大家幾個問題。
想想,你自己有多久沒有認真地做過一件事情了。
多久沒有認真地陪伴過孩子和伴侶?多久沒有認真地對待自己的工作?多久沒有認真地看完過一本書?
你是不是發現,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自己變得越來越沒有耐心了。
看視頻,會選擇倍速播放;打電話,聊不到幾句就想挂了;讀文章,不管内容如何看到字數一堆就想退出了。
普遍浮躁的年代,内心的清淨,變成了人人渴求的奢侈品。
如何清心靜氣?讀詩背詩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那麼今天載月君今天給大家整理了16首最經典五言律詩,願你心似白雲常自在,意如流水任東西。
01
歸園田居·其三
陶淵明 〔魏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這兩年,湖南衛視《向往的生活》一直很火。
經曆過繁忙的都市生活,沉浮在職場間爾虞我詐,又或是被人情往來弄到焦頭爛額,太多的人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過,誰能不喜歡詩意的田園呢?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暧暧遠人村,依依墟裡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巅。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陶淵明的歸園田居,詩化了一個甯靜悠閑的田園生活,傳遞了一種自得其樂的生活方式。
即便是“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這樣的辛勤勞作,那又何妨,雖然獨自一身,卻有一輪明月陪伴,穿行在齊腰深的草叢裡,這是一幅多麼美好的月夜歸耕圖啊!
沒有那麼多複雜的人情往來,也不必受社會浪潮的過度沖擊,那是無數人對田間生活的向往。
02
入若耶溪
王籍 〔南北朝〕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陰霞生遠岫,陽景逐回流。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此地動歸念,長年悲倦遊。
蟬,算得上是這個世上最有禅意的昆蟲了嗎?
這兩個字形近,音似,意同。
鄭振铎寫過他山中居住的日子,天熱,沒有一絲涼風。
卻在這時,有幾縷蟬鳴在檻外鳴奏着。他閉目靜聽,聽它們此唱彼和,仿佛是一大陣絕清的樂陣,在那裡奏着絕清幽的曲子。
炎熱似乎也減少了,然後,朦胧地睡去了,什麼都覺不得,良久良久,清夢醒來時卻又是滿耳的蟬聲。
能在這躁亂的聲音和炎熱裡,靜下來聽那蟬鳴,本身就是一種禅修。
據說古時佛門子弟參禅時,也總是會選擇樹下、山野,伴着聲聲蟬鳴盤腿而坐,修習心靜入定。蟬音就成了禅意。
就像作家簡媜說的那般:“一段蟬唱之後,自己的心靈也跟着透明澄淨起來,有一種“何處惹塵埃”的了悟。”
03
宿業師山房期丁大不至
孟浩然 〔唐代〕
夕陽度西嶺,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
樵人歸欲盡,煙鳥栖初定。
之子期宿來,孤琴候蘿徑。
張嘉佳在《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中說:“我希望有個如你一般的人,如山間清爽的風,如古城溫暖的光。從清晨到夜晚,由山野到書房。”
山風和暖陽,都像是等待着我們的那個剛剛好的人,他們總是能以恰到好處的力度和溫度,去安撫我們内心的累累傷痕。
回想一下,你有多久沒有走進過森林了?你還記得森林的聲音嗎?
若你感覺到浮躁,不妨尋一座近點的山林,選一個夕陽西下的傍晚,從暮霭沉沉,走到涼月初升,聽松風和流泉之聲交合,在山中回旋,整座空山,猶如一挂巨大的古琴在鳴響。
04
春江晚景
張九齡 〔唐代〕
江林多秀發,雲日複相鮮。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興來隻自得,佳處莫能傳。
薄暮津亭下,餘花滿客船。
《菜根譚》中有言:“孤雲出岫,去留一無所系;朗鏡懸空,靜躁兩不相幹”。
春暮之時,獨步江畔,林木枝葉繁茂,花朵盛開;雲層與落日相輝映,景象明麗。
看到閑雲缥渺的自由自在,會有超越凡俗的念頭;聽到山谷間的澗水清泉,就會産生洗滌心靈的想法。
天地間萬事萬物的本質,隻有心靜的人,才能品味出其中的真谛;天地間蘊含的玄妙規律,隻有心靜的人,才能夠徹底掌握其中的道理。
人活一世,心态比什麼都重要。世間之事,紛紛擾擾,對錯得失,難求完美。随性而行,無需刻意,随心而靜,不要煩憂。淡然于心,自在于世間,雲淡得悠閑,水淡育萬物。
05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唐代〕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
野竹分青霭,飛泉挂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
自然的聲音,哪怕是聲聲不息的犬吠鹿鳴,都勝過塵世之間的聒噪細語。
那是刻在我們基因裡的鎮魂曲,甜蜜又安靜。
人從自然中來,偏偏要選擇遠離自然,如同無根之草,時間一長,當然會葉黃枝枯。
如果真的因為太忙,沒有時間出去走走,不妨想象一下,那深林之中瑣碎的陽光,那叮叮咚咚的溪流,那穿雲破勢的毛竹,那穿過松林的山風。
隻是想想,是否就覺得心靈就有了一種被治愈了的感覺呢。
06
山居秋暝
王維 〔唐代〕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随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夏秋之交,一場新雨将山谷清洗的格外的清淨,空氣也格外涼爽清新。月光,從松林間灑落,清泉,在大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裡,傳出歸家洗衣女的談笑聲,水中蓮葉輕輕搖動,那是晚歸的漁舟,正順流而下。任憑春天的芳草,随時令而消逝,在美麗的秋色中,遊子自可流連徜徉。
山雨初霁,幽靜閑适,清新怡人。皓月當空,青松如蓋,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淨。如此美景,任誰都會留戀其間。
07
春山夜月
于良史 〔唐代〕
春山多勝事,賞玩夜忘歸。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興來無遠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鳴鐘處,樓台深翠微。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每次讀起這一句詩,眼前都宛如展現出一副美麗的深秋水月圖。
微涼的風攜着絲絲寒意,如練的月光傾城而瀉,月光很白,輕輕地推開綿密的樹冠,斑駁陸離。
一個人獨自漫步在幽靜的林間小道,清風朗月,暗香疏影,臨水而立,波光粼粼,月潛水底,流水淺淺,聽月華走過時光,心清幽靜谧,輕輕地彎下腰掬水在手,蓦然間一輪明月朦胧落于手中,清淺迷離。
若你真的累了,不妨在閑暇時光裡,走進山清水秀的景色裡,享受一份孤獨的惬意,靜觀雲卷雲舒,風起雲湧,放下一切煩勞,像白雲一樣淡泊自在,把心輕輕地倒空,像風兒一樣空白虛無,如秋天落葉一樣演繹生命短暫的炫麗。
08
題破山寺後禅院
常建 〔唐代〕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禅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籁此都寂,但餘鐘磬音。
如果你心存焦慮,選一個萬物複蘇的清曉,走進深山,去拜訪一座古刹。
一路溪水映落花,初升的太陽照在山林上。經曆的曲折幽深的小路,來到了禅房,眼前豁然開朗,一片光明,一片芬芳。
随着那山光的幻彩,連小鳥都被打動,發出喜悅的啼聲;而潭影的清澈,也讓人雜念全消,仿佛身心放空。
鳥感受到山林之趣,與山林相呼應,婉轉歡唱;人看到澄澈見底、倒影着山光人影的潭水,也會覺得浮生如幻,心生通透之意。
當人心進入空靈境界中時,大自然和人世間的一切聲音都慢慢消失,隻聽見那鐘磬之聲盤旋悠揚,仿佛正在引導人進入純淨愉悅的極樂世界。
“萬籁此都寂,但餘鐘磬音”,早晨時分,鐘磬悠揚,更顯得寺院的清幽,人心的自在。這種禅意,讓人心寂靜,頓生出塵之感。
09
題李凝幽居
賈島 〔唐代〕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這兩句不愧是千年“推敲”出來的名句。
隻一眼看到,便如烙鐵一般印在了腦海之中,再讀之時,無論多麼浮躁的心,也會安靜下來。
一條雜草遮掩的小路直通向荒蕪的小園,園旁也沒有人家居住。鳥兒自由地栖息在池邊的樹上,皎潔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門。
走過橋去,眼前便是最天然的野色,雲兒在飄動,影子行走在山石之上,那山石也好像跟着在移動。
人的心境,猶如一泓湖水,偶爾微風乍起,也會激起層層漣漪,然後還會恢複最初的平靜。人心的起伏曲線,會随着情緒的變化而變化,當你冷靜下來時,它自然就會像漣漪過後終歸恢複平靜。
10
詠山泉
儲光羲 〔唐代〕
山中有流水,借問不知名。
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
轉來深澗滿,分出小池平。
恬澹無人見,年年長自清。
自然中總有一些相悖論的存在,比如春山的啼鳥、夏日的鳴蟬、秋夜的孤鴻、冬日的爐火。
明明就是聲之源,卻偏偏讓我們感覺到格外的寂靜。
與此類似的,還有山中流淌的小溪流。
天空倒映在泉水面上,整個地面的顔色和天空的顔色是一樣的,泉水從高高的山崖上飛流直下如雨聲作響。
這股泉水自高山流出,漲滿了一條條山澗和小溪,分出的支流也注滿了一個個小池塘。
泉水的清靜和淡泊沒有人看見,但不論怎樣,這股泉水年複一年地依舊是那麼清澈。
11
溪居
柳宗元 〔唐代〕
久為簪組累,幸此南夷谪。
閑依農圃鄰,偶似山林客。
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
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
恬靜的田園生活,是我們内心深處永遠的期盼。無論你離開家鄉多久,走得多遠,那兒時的記憶,總是伴随着對小時候恬靜的田園生活的思念,從未有過間斷。
田園是自然的大地,是人生活勞作的場所,在田園中,人感受着春夏秋冬的萬物流變,也感受着播種和收獲的喜悅。
田園詩人生活在田園之中,詩人與自然萬物共同作為生活在天地之間的一份子,詩人與田園是共生共在的。
他們閑暇時與種菜的老農為鄰,有時還真像是在山林隐居的人。一大早帶着露水就去鋤草,晚上乘船沿着溪水前進。
有時整日獨來獨往碰不見一個行人,于是放聲高歌,聲音久久地回蕩在溝谷碧空之中,多麼清越空曠。
12
尋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劉長卿 〔唐代〕
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履痕。
白雲依靜渚,春草閉閑門。
過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與禅意,相對亦忘言。
有人問大龍智洪禅師:“什麼是禅?”
智洪禅師回答:“風送水聲來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
自然處處都呈現着禅的空靈與恬靜,悠遠與超然,所以才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千古絕唱,才有“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的清音。
晴時看雲,雲即是禅;雨時看松,松亦是禅。
即便是那渺小如沙的花,安靜的生長在潺潺的溪流之側,瞬間也有了無限的禅意。
13
燕居即事
韋應物 〔唐代〕
蕭條竹林院,風雨叢蘭折。
幽鳥林上啼,青苔人迹絕。
燕居日已永,夏木紛成結。
幾閣積群書,時來北窗閱。
愛花的人,總是喜歡在花盆之中,點綴一層苔藓。
隻是薄薄的一層,便可讓花木頓生情趣和禅意,空靈又靜谧。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苔藓,真的應該是這個世界上最安靜的植物吧。
青石上,瓦檐邊,盆栽裡,牆縫中,他們随風而來,不争不搶,在不起眼的角落,靜靜開放着~
葉小如米粒,溫潤翠綠,它們帶着歲月的古拙感,是時光沉澱的見證,一寸青苔,靜谧如斯,閑賞明目,忘乎塵世。
如果真的抽不出時間,不如在家中的盆栽之中,養點青苔,于一片朦胧的綠意中,或能拂去心上的浮躁之塵。
14
商山早行
溫庭筠 〔唐代〕
晨起動征铎,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迹闆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驿牆。
因思杜陵夢,凫雁滿回塘。
心靈之中的靜谧,在李白的“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之中,在孟浩然的“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中,在賈島的“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也在溫庭筠的“雞聲茅店月,人迹闆橋霜”中。
黎明起床,車馬的鈴铎已震動。雞聲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曉月的餘晖;闆橋彌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枯敗的槲葉,落滿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鮮豔地開放在驿站的泥牆邊。
萬物皆空無,一切唯心造。心靜的人,敢于舍棄,既能放下過往雲煙,又能拿起明日燦爛;心靜的人,淡定從容,既能丢掉繁雜枷鎖,又能拾起清淨平和。站在天地之間,笑看紅塵多痛快;站在山水之間,清淨皆是我胸懷。
心若清淨,風奈我何,不染塵埃,清風自來。
15
魯山山行
梅堯臣 〔宋代〕
适與野情惬,千山高複低。
好峰随處改,幽徑獨行迷。
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
人家在何許?雲外一聲雞。
波蘭詩人亞當·紮加耶夫斯基在詩作《等待一個秋天的日子》中寫道:
等待一個秋天的日子,等待一個明亮、高貴的日子,那樣的日子裡沒有懷疑和痛苦。
秋日的清晨,太陽初升,薄霧籠罩,帶來一絲絲神秘的感覺,森林的聲音卻是格外清脆響亮。
這裡有蟲兒窸窸窣窣的蘇醒,鳥兒梳理完羽毛開始呼朋引伴。
細碎的陽光碎片,穿過密林星星點點的落下,點燃了深山的溫度。霜雪融落,笨熊正在緩慢地爬着大樹,山林空蕩寂靜野鹿正在小溪旁飲水。
秋天的靜谧,是一種超凡脫俗的美,溫柔輕盈,千姿百态,
那是飽經滄桑過後的豁達,夾雜着欣然與灑脫,是經曆風雨過後的沉澱與明淨,那份飄飄然的絢爛,猶如是一場朦胧的夢境,讓人沉浸在其中,是那麼的詩情畫意;是那樣心曠神怡......
16
山中
秘演 〔宋代〕
結茅臨水石,淡寂益閑吟。
久雨寒蟬少,空山落葉深。
危樓乘月上,遠寺聽鐘尋。
昨得江僧信,期來此息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人本性善,佛本性空。善就是因,緣就是果;靜就是空,空便是禅了。
浮躁之時,不如去聽一聽遠山之巅的晨鐘暮鼓。
一聲聲響起,驚醒寺廟樹上的鳥兒,清醒了沉淪,鼎爐香煙袅袅升起的是虔誠。
木魚聲聲,響在佛堂,響在每一個人的心間。工作的勞煩,塵世的紛擾,仿佛都全在九屑雲外。
時光悠然,歲月靜好,晨鐘暮鼓,塵世的繁雜人心的浮躁,慢慢沉入寂靜,祥和佛音裡.人與自然一樣,融入甯靜而美好的夜......
歡迎您提供素材
@載月詩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