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寒有三九,熱有三伏。”
三伏天,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時段。而大暑恰好在中伏前後,成為一年中最為炎熱的節氣。持續的高溫,悶熱的環境,人們容易感到身體乏力、疲倦,更會出現胃口下降不思飲食的情況。于是,曬伏姜、喝伏茶、吃伏羊……一系列跟三伏天有關的飲食方式應運而生。
金銀花
即使酷暑難耐,但在古代,人們還講究“以熱制熱”的方式來度過苦夏,講究食用一些溫熱性的食材,來彌補大量出汗後虛弱的身體。但民俗專家劉孝昌講到,在舊時的成都,在三伏天還少不了一種食物,那就是——銀花露。
“昔日,成都人大多會在大暑和三伏天,到街口的中藥鋪去喝杯銀花露。銀花露不是藥,是一種清熱解暑、甘甜可口的飲料,一般在藥鋪的門口現配制現賣。”當下,銀花露在成都的大街小巷已經很難看到了,但在以前,每到夏天各家中藥鋪都是必備。
銀花露,也叫金銀花露,其主要成分就是金銀花,在熬制時還要加上少量的菊花、薄荷、甘草等材料作為配伍,等到飲用時再放點紅糖或蜂蜜,就大功告成了。
“金銀花性寒,清熱又不傷胃,且氣芳香可祛邪,具有宣散風熱、清熱解毒的功能。過去成都中藥鋪的商家,制作銀花露的方法都很新奇,目的是吸引從藥鋪前後經過的大人和娃娃們,觀看金銀花水變成銀花露的過程,以此來招攬買主。”
在劉孝昌的記憶中,在盛夏時期的老成都,一大早藥鋪的店員,就忙着門口立個燒炭的爐子,上面一口錫制的蒸餾鍋,裡面蒸餾着金銀花水。從早到晚。有客人來時,夥計用杯子接一些蒸餾管下流出的金銀花水凝露。
“隻見蒸汽順着鍋蓋上的管子,一路流向管口凝結成水滴,一滴一滴流到爐子旁邊的瓷碗中,這樣金銀花水,就變成了銀花露。”劉孝昌還說到,蒸餾到的銀花露其實并不多,當路過的行人要買一杯銀花露時,店員們隻能先舀一大杯溫熱的金銀花水,再從瓷碗中舀兩勺蒸餾好的銀花露,最後再在杯中放一勺蜂蜜,這一杯夏日解暑的飲料,就做好了。
氣味芬香、入口甘甜,倘若能在三伏天喝下這一杯銀花露,自然能夠驅散不少暑氣。“過去暑天,在成都街頭藥鋪的門口,都懸挂有布幌子和大招牌,上面寫有‘銀花露’三個大字,十分顯眼。銀花露也成為了成都人在盛夏三伏天的特制飲料了。現在想來,那一杯銀花露仍留有餘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