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禾鋤的是秋莊稼,比如,玉米、黃豆、芝麻、谷子。鋤禾的季節是農曆六月,最遲到農曆七月上旬。過了農曆七月上旬,就沒有哪個農民再去鋤禾了,哪怕他再能吃苦、再勤勞,因為秋莊稼都已經長多高了,再去鋤禾,别人要罵他“不是幹農活的人”了。
鋤地
現在正是六月中旬的時候,擱二三十年前,正是鋤禾的時節。鋤禾,在皖北叫“耪地”,用的是鋤頭。
皖北農村過去常見的鋤頭
寫《憫農》這首詩的人是唐朝的李紳,他是現在的安徽亳州人(唐朝亳州谯縣)。作為皖北人,李紳為什麼要說“鋤禾”,而不是說“耪地”,我始終感到非常迷惑。
不管是鋤禾還是耪地,為什麼非得要在“日當午”,也就是正晌午頭、大毒太陽曬得人都要冒油的時候?這裡面有秘密,是吹着空調躺平的你所不知道的。
好好躺着吧
原來這是有着原因的,老農民再樸實也不會無緣無故地在大中午頭、冒着大毒太陽跑到地裡面去鋤禾的。有誰不知道舒服呢?要知道,鋤禾不是個好活?要左腿蹬、右腿弓,還要看清楚野草和秧苗,一不留神一鋤頭下去,一棵也有可能是幾棵莊稼就命喪你手。再加背上太陽曬着、地面熱氣蒸着,也就半根煙的功夫,那汗珠子就噼裡啪啦往下掉。有人誇張地說:汗珠子掉到熱地面上,撲啦一下都能起一股子煙氣來。
鋤禾鋤的不是莊稼,第一鋤的是莊稼地裡的野草。要是不去鋤草的話,用老農民的話說,草都能把莊稼給吃了。野草不除掉,會跟莊稼争肥料,結果野草旺了莊稼沒了。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野草燒不盡,也鋤不盡;其次,鋤掉的野草經大毒太陽一曬,也就幹蔫吧死了。這就是為什麼要年複一年地去鋤禾。
第二鋤的是墒情。天氣越熱,土壤裡的水分就更會順着土壤裡面形成的毛細管道被蒸發掉。鋤頭鋤草的時候,會翻動地面表層土壤,隔斷毛細管道,土壤裡面的水分即使被蒸發,也能夠保住一些,土壤墒情也能保住,更有利于秋莊稼的生長。
鋤禾日當午,秘密就是這兩點。你了解了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