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不多說,直接上幹貨。
送禮物的三個角度
日常維系感情,我們送禮物的時候,可以圍繞以下三個角度去考慮:
A.對方喜歡,實用。
這個一般是關系比較近的人了,同事,直屬領導,親朋好友都可以從這個角度去送,需要大家平時留心一下,觀察一下對方喜好。以下都是常見實用禮物:
B.超過ta日常消費水平,能展示滿足虛榮。
這類就是你跟對方一般熟,不太知道對方缺什麼,也是大部分社交送禮的情況。現在人一般什麼都不缺,缺也不可能告訴你。
那麼送禮時,就要把握這個原則,你送的這個細分品類,不能低于對方日常使用的檔次。
比如一個小姑娘一直用蘭蔻唇膏,你送了TF,那麼她大概率喜歡帶出去。日常用歐舒丹護手霜,你就送祖瑪珑。
一個男生,日常穿幾百球鞋,你送一雙1000 的,那麼對方大概率喜歡。
諸如此類,手機、耳機、包包、首飾、鞋子皮帶、名片夾、卡包、簽字筆等等,都屬于可以帶出去的炫示物。
能讓客戶發朋友圈的産品,就是好産品。
能讓收禮人願意出去用的禮物,就是好禮物。
C.轉送别人方便
有時候還有一種社交情況,就是不算特别熟,預算一般,但出于禮節,需要送一些東西。
比如朋友的朋友幫了一點小忙,自己不小心給第三方造成了麻煩,想要咨詢陌生關系一些問題等等,這時候你的禮物最好具備普适性,人家自己用不上,還可以轉送别人。
比如茶葉,煙酒,護手霜禮盒,絲巾圍巾,品牌小音箱等,這類都屬于适用範圍廣,随手轉送都很容易送出去的禮物,如果對方用不上,也不會浪費,你要傳遞的信息也到位了。
注重日常社交維護,食品是最好的潤滑劑
很多朋友把送禮想得太隆重了,有事或者過節才送給特定對象,平時呢,則沒有一分錢花在人情上,這個是有待商榷的。
一定要記得送禮隻是維護人際關系的一個環節,它可以随時用。
平時送起來最方便的是什麼?
吃的喝的呀。
比如下午你要喝奶茶,多點2杯,給前輩同事,很正常吧。
網上看到什麼網紅食品,多買一份,寄給你的醫生老師朋友,很正常吧。
給孩子買零食禮包,給領導孩子帶一份,自然吧。
老家種的蔬菜果子,各種土特産,在網上買個好看的包裝盒,寫一張卡片:老家的特産,給您和家人品嘗,祝阖家歡樂!
不貴重,收禮人也沒有負擔,你又不讓他幹什麼,人家收到會很高興。
不能理解的朋友可以想象一下,你下午上班正在疲憊時,同事給你遞過來一杯飲料,是不是很開心?下班了回到家,收到朋友寄的草莓幹,是不是很溫暖?
這類禮物不要趕在節日送,節日送禮的人很多,随意的禮物反而不合适。吃喝的東西,就放在平時,這就是超預期的舉動,滿足别人被尊重被記挂的心理,對于你在意的關系,是很有效的維護。
這些動作,對于社交老手來說,就跟吃飯呼吸一樣自然。
很多朋友可能會覺得這些東西好麻煩,好累,為什麼人跟人不能簡單一點呢?
你要這麼看,這就是一項技能,為人處世的技能。你要掌握任何一樣幫協助你立足,幫助你往上走的技能,都是不容易的。
考大學容易嗎?寫代碼容易嗎?搬磚容易嗎?追女神男神容易嗎?
樣樣都不容易的。
隻是有些不容易,寫在教科書裡,有些不容易,能做不宜說。于是漸漸變成了少數人掌握的技能。
晚清曆史上有一位重臣叫那桐,曆任戶部尚書,外務部尚書,總理衙門大臣,軍機大臣,内閣協理大臣等要職。
這個人呢,日常主要工作是宴飲應酬,唱戲聽曲,搭台子攢局。他自己寫日記,光緒22年三月,19天去赴宴或者在家宴請别人。他每年春節登門拜年的數字相當驚人,光緒十六年,34歲的那桐,身為中級京官,初一到十五,登門拜年260家,光緒十七年,拜年人數330家。
他的立足之根就是性格開朗外向,處世精明周到,出身世家,善于構建維系關系網。
所以說,送禮也是很有用的呢,是維護人際關系的好的方式。
喜歡的可以點贊關注和收藏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