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論的技巧和方法?博弈策略博弈策略的成功運用須依賴一定的環境、條件,在一定的博弈框架中進行,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博弈論的技巧和方法?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博弈策略
博弈策略的成功運用須依賴一定的環境、條件,在一定的博弈框架中進行。
談到博弈策略問題,可以說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包含有許多精妙的博弈策略。許多成語及成語典故,就是對博弈策略的令人叫絕的運用和歸納。如圍魏救趙、背水一戰、暗渡陳倉、釜底抽薪、狡兔三窟、先發制人、借雞生蛋等等。當然,博弈策略的成功運用須依賴一定的環境、條件,在一定的博弈框架中進行。
在博弈中,人們經常采用威脅策略,但其他博弈方也會采取對威脅的辨别和反威脅策略。經濟學家澤爾騰就将不可置信的威脅剔除出去,解決了一個博弈中可能存在多個“納什均衡”的問題,從而使人們能方便地預測博弈的結果。舉一個通俗的例子來說,父母不同意女兒所交的男友,威脅女兒說:“如果你再同他交往,我們就與你斷絕關系。”但這樣的威脅往往是不可信的。對愛情執着的聰明女兒會置父母的不可置信的威脅于不顧,繼續與男友交往甚至最終與之結婚,父母最後也會承認那個當初他們并不喜歡的女婿。這個結果便是剔除了不可置信的威脅後的“納什均衡”,“博弈論”中稱其為“子博弈精煉納什均衡”。
“博弈論”研究還發現,在重複博弈中,如果博弈的次數是無限的,博弈方會選擇相互合作的策略。因為如果一家企業采取不合作的低價傾銷策略,其他企業也會采取相同的策略進行報複性競争,長期下去,這些企業都将完蛋。企業深谙此理後,便會在相互默契中将價格維持在一個合适水平,盡量避免長期性、大規模的低價殺傷戰。美國水表生産的四大巨頭企業(班琪表業等)在長達幾十年的時期内都維持了這種定價方面的良好合作關系,成為“博弈論”中經常被提及的案例。
但如果重複博弈的次數較少,則合作就不可能實現。如生産彩電的某企業已決定轉産而不再生産彩電,它就不會與其他彩電企業繼續價格方面的合作,而可能對庫存品低價甩賣,因為别的彩電企業對它沒有報複的機會了。一些人在快調離原單位或快退休時的拙劣表現,也屬此列(包括所謂的“59歲現象”)。
再舉一個生活中的例子:如果你去菜場買菜,當你對某種菜的質量、口味等有疑慮時,賣菜的阿姨常會講:“你放心,我一直在這兒賣呢!”這句樸實的話中其實包含了華麗的“博弈論”思想:我賣與你們買是一個次數無限的重複博弈,我今天騙了你,你們今後就不會再來我這兒買了,所以我不會騙你的,菜的質量、口味肯定沒問題。而你在聽了阿姨的上述一句話後,常常也會打消疑慮,買菜回家。
在博弈中,人們掌握的信息經常是不完全的,這就需要在博弈進行過程(即動态博弈)中不斷地收集信息、積累知識、修正判斷。成語故事“黔驢技窮”實際上就包含了一個不完全信息動态博弈。毛驢剛到貴州時,老虎摸不準這個大動物究竟有多大本領,因而躲在樹林裡偷偷觀察,這在老虎當時擁有的信息條件下是一種最優策略選擇。過了一陣子,老虎走出樹林,逐漸接近毛驢,就是想獲得有關毛驢的進一步信息。一天,毛驢大叫一聲,老虎吓了一跳,急忙逃走,這也是最優策略選擇。又過了一些天,老虎又來觀察,并對毛驢挨得很近,往毛驢身上擠碰,故意挑釁它。毛驢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就用蹄子踢老虎,除此之外,别無它法。老虎最終了解到毛驢的真實本領後,就撲過去将它吃了。在這個故事裡,老虎通過觀察毛驢的行為逐漸修正對毛驢的看法,直到看清它的真面目。事實上,毛驢的策略也是正确的,它知道自己的技能有限,總想掩藏自己的真實技能。老虎吃掉毛驢的策略,在“博弈論”中就是所謂的“精煉貝葉斯均衡”。
人們常提到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其實是對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動态博弈的一種描述,面對上邊的政策,下邊尋求對策是正常的、必然的。從“博弈論”的角度講,上邊的政策制定必須在考慮到下邊可能會有的對策的基礎上進行,否則,政策就不會是科學、合理的。
從以上對“博弈論”簡要、通俗的介紹中可以發現,我們身邊充滿了博弈,或者說,我們身邊的許多行為、現象都可用博弈來概括。“博弈論”不僅屬于經濟學,也理應屬于社會學、政治學、心理學、曆史學等,這些學科也有理由分享“博弈論”那旖旎的學術風光和精細的分析技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