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
一部《延禧攻略》掀起了全民追劇的熱潮
跌宕起伏的劇情讓人大呼過瘾
表情包也是出了一波又一波
劇裡出現的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産
也一并走紅
從昆曲到刺繡,從缂絲到絨花
再到“鐵樹銀花落,萬點星辰開”的
傳統非遺—打鐵花
俨然一部非遺文化長卷
中國是一個曆史悠久的文明古國
不僅有大量的物質文化遺産
而且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産
我國各族人民在長期生活實踐中
創造出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産
它們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明的結晶
西安有着“十三朝古都”之美譽
千百年來,西安人譜寫着永不停歇的生活故事
留下了許多古老珍貴的文化瑰寶
今天,城牆寶寶就來盤點一下
西安地區及周邊有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産
秦腔
是山的突起
是情感的凝聚
是千年秦韻秦風的結晶
是一群秦川漢子
為自己譜就的歌曲
秦腔悠長又悲涼,秦人用心吼秦腔。
遊子一聽鑼鼓響,如回秦川淚兩行。
秦腔作為陝西省的傳統戲劇
在2006年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目錄
它是西北黃土高原人民共同擁有的精神财富
也是三秦文化的典型代表樣式
有着廣泛的群衆基礎
曆史上,秦腔曾流傳至中原和沿海一帶
影響和孕育了數十個地方劇種
辛亥革命後,西安成立了易俗社
專演秦腔,銳意改革
吸收京劇等劇種的營養
使原有的高亢激昂唱腔中多了一絲柔和清麗
既保存原有風格,又融入新的格調
在西安環城公園裡
随處可見熱愛秦腔的古城人民的“戲班子”
熟悉的人和不熟悉的人
因為喜歡聽戲而經常聚在一起
小南門外有個自樂班子
一年四季從不散場
老人們每天蕩氣回腸地唱上一段
在城市裡尋找屬于自己的那份快樂
嘹亮的嗓音與護城河畔綠樹青草相映成趣
華陰老腔
秦腔是戲劇,是舞台藝術
華陰老腔則是曲藝,是說唱藝術
華陰老腔系明末清初
陝西省華陰市泉店村張家戶族的家族戲
(隻傳本姓本族,不傳外人)
其聲腔具有剛直高亢、磅礴豪邁的氣魄
非常追求自在、随興的痛快感
聽起來頗有關西大漢詠唱大江東去之慨
此類表演方式也被譽為
黃土高坡上“最早的搖滾”
2006年,華陰老腔已入選
首要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2016年,譚維維因電影《白鹿原》
和華陰老腔藝術結緣
并與華陰老腔的老藝人們
在央視春晚為觀衆帶來一首
《華陰老腔一聲喊》
維維 華陰老腔 古城牆的結合
是傳統與現代的融合
為我們帶來一場别開生面的視聽盛宴
寨竹篾子燈籠編織技藝
竹篾編織是一種富有關中特色的民間工藝
此項編織工藝傳承久遠,影響廣闊
其工藝精細,造型圓潤,色彩感強,寓意豐富
曾經西安白鹿原上紅火一時的“竹篾街”
到現在隻剩少數老人在從事竹篾編織
“燈籠會,燈籠會,燈籠滅咧回家睡!”
關中的小孩都會念這幾句童謠
隻有滿街挂滿了燈籠,年味才算得上濃
西安城牆一年一度的新春燈會
用五光十色、華彩流溢形容都不夠
它承載了數輩西安人對春節的美好祈願
為了傳承文化,保護非遺
每年的城牆燈會
都會挂上數以千計的狄寨竹篾子燈籠
也會邀請這門手藝的傳承人
來城牆現場編燈籠
為的是守護古城這片大地上傳統的文化遺産
中華老字号德發長餃子制作技藝
有人說:“不看兵馬俑,不算到過西安”
老餮們會說:“不吃餃子宴,也不算到過西安”
要說西安最有名、最傳統的餃子宴
則非中華老字号德發長餃子宴莫屬
德發長創建于1936年
是曆史悠久的中華老字号
以經營“神州一絕”餃子宴而名揚海内外
它坐落于古城西安的中心
東依鐘樓,西傍鼓樓
逛完城牆去美美地吃頓餃子宴
讓那一顆顆小精靈在嘴裡跳舞
感受陝西美食的獨特
西安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産數量繁多,
城牆寶寶也隻是挑了其中一些給大家講解
一定還沒過夠瘾吧?告訴你個好消息
城牆根下就有座
“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博物館”
在這裡能見到很多
在現代生活中難尋蹤迹的老物件
如紡車、手推獨輪車、風箱、草鞋
糧倉、指南車、打鐵及古法造紙工具等
館内展示的大型關中泥塑組群《關中記憶》更是令人震撼
小夥伴們想要了解更多的非遺文化
不妨來這裡看看!
哦,對了!
小東門裡還有一個彙聚了
陝西不同地方特色非遺美食的美食街區
吃貨朋友可不要錯過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