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劉可欣
提到荼蘼,人人都知道“開到荼蘼花事了”,可是仔細想想,我們并不清楚荼蘼到底是什麼樣的花。
“開到荼蘼花事了”并不是一句俗語,而是來自宋代詩人王淇的《春暮遊小園》:“一從梅粉褪殘妝,塗抹新紅上海棠。開到荼蘼花事了,絲絲天棘出莓牆。”在詩中,王淇寫了三種花,一是梅花,二是海棠,三是荼蘼,從初春寫到仲春,再到暮春。荼蘼盛開時,就快到春日百花謝幕的時候。作為二十四花信“壓軸”出場的花,荼蘼得到的關注,遠遠超過作為二十四花信之尾的楝花。“肌膚冰雪熏沉水,百草千花莫比芳”,黃庭堅詩中的荼蘼,其香氣和姿态勝過百草千花。而詩人晁補之的“夭紅瑣碎競春嬌,後出何妨便奪标”,則實實在在地稱贊荼蘼花為萬花之冠。
大花白木香(圖源網絡)
可就是這樣一種被盛贊的植物,卻遺失在了曆史中:人們并不能百分之百地确定,荼蘼究竟是哪一種植物。翻看《中國植物志》,在上面能找到兩種關于荼蘼的解釋。一是指的重瓣空心泡,二是指香水月季。而關于普遍認為荼蘼是懸鈎子薔薇的說法,《中國植物志》則引用了成書于清朝、由陳淏子所著園藝學專著《花鏡》中的記載,予以了否認。
《花鏡》中提到,荼蘼,有着佛見笑、獨步青、百宜枝、雪梅墩等多個名字。蔓生,灌生,青莖多刺,綠葉青條,須承之以架則繁。花有三種:大朵幹瓣,色白而香,每一穎著三葉如品字。青跗紅萼及大放,則純白。有密色者,不及黃薔薇,枝梗多刺而香。又有紅者,俗呼番荼蘼,亦不香。樹木分類學家陳嵘在《中國樹木分類學》中指出,這種記載在《花鏡》中的植物并不像是懸鈎子薔薇,更像是香水月季。《中國植物志》則沿用該種觀點,在懸鈎子薔薇的介紹中,不采用“荼蘼”的名字。
香水月季的花期為6月至9月,重瓣空心泡的開放時間為6月至7月,顯然與暮春開放的荼蘼并不那麼相符。況且在歐陽修的筆下,荼蘼在清明時節,就已經是“散天香”的狀态了,哪能拖到已是初夏的6月呢?
關于荼蘼究竟是何種植物,封面新聞記者請教了植物科普作家阿蒙。他告訴記者,現在我們說荼蘼,應該指的是大花白木香這種植物。因為大花白木香現在很少見到,因此重瓣空心泡才被人們誤認為是荼蘼。
依據記者的查證,大花白木香倒是很符合古籍中記載的荼蘼的模樣。大花白木香是攀援灌木,花梗有着稀疏的皮刺。它的小葉片有3片,像極了古籍中記載的“三葉如品字”。最重要的是大花白木香的花在4至5月開放,白色重瓣,清香,與古人描述中的暮春開放、“不用忙摧銀燭上,酴醾如雪照黃昏”“微風過處有清香,知是荼蘼隔短牆”等特征均相符。
但不論荼蘼究竟是哪一種植物,它作為即将奏響春季終曲的植物,承載的是花期終了的悲哀與無奈。因此,荼蘼也常用來比喻易逝的韶華。“開到荼蘼花事了”,終究還是為這種植物蒙上了一層遺憾與悲傷。
在《紅樓夢》第63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的情節中,與寶玉要好的丫鬟們湊了錢,要給寶玉慶生。結果慶生宴不到一半,衆人又請來了黛玉、寶钗、寶琴等人占花名兒。席間,寶钗、探春、李纨、湘雲、麝月、香菱、黛玉、襲人八人各掣一花,都與各自的性格與命運相關。寶玉房裡的丫鬟麝月,掣得的便是“荼蘼花”一簽,上頭題着“韶華盛極”,還寫着“開到荼蘼花事了”,注雲“在席各飲三杯送春”。麝月不懂,向寶玉發問這是什麼。寶玉作何反應呢?寶玉愁眉忙将簽藏了說:“咱們且喝酒。”
87版電視劇《紅樓夢》劇照(圖源網絡)
寶玉必定是看懂了這荼蘼花開後,百花凋殘的悲涼,這才以喝酒岔開話題。無論是“花事了”還是“送春”,都預示着悲劇的收尾。“韶華盛極”的背後,是盛極必衰,是千紅一窟(諧音“哭”),萬豔同杯(諧音“悲”)。脂硯齋的批注透露,荼蘼花作為“花事了”前最後開放的花朵,也寓意着賈家落敗後,麝月是留在寶玉身邊唯一的丫鬟。
“荼蘼不争春,寂寞開最晚。”沒有誰能忽略荼蘼的美,連蘇轼也對荼蘼寄予特别的情感,以表露崇尚淡泊的志向。或許就像“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荼蘼”。如果不能确定荼蘼到底是哪種植物,不如留給自己一些遐想的空間,畢竟對于荼蘼這種植物來說,它在文化含義上的獨特,沒有哪種花能夠替代。審美與想象,才是人們從荼蘼身上得到的,最珍貴的體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