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辭世和逝世的區别

辭世和逝世的區别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06 16:19:40

辭世和逝世的區别(享年和終年)1

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

儒家思想所看中的“禮樂文化”,對封建社會影響深遠,從社交待客,到婚嫁喪葬,處處都可見“禮”的影子。

儒學将生活中所需的禮儀,一共分為五種,即“即吉禮、兇禮、軍禮、賓禮、嘉禮”。

其中兇禮有個分支,名曰“喪禮”,即是在舉辦葬禮時,有一套嚴格的規章制度,如若不奉行此制度,則是對死者的大不敬。

辭世和逝世的區别(享年和終年)2

喪禮制度中,包含發誓,設靈,祭奠等幾個流程,其中發簪這一環節,在措辭方面,要求極為嚴苛。

發息,即是指死者離世後,公開對外界發布死亡消息,譬如在電視劇中,我們經常會看到皇帝在去世後,太監會宣旨皇帝駕崩。

駕崩,是針對皇帝離世的措辭,而太後皇後在離世後是不可以用駕崩來發揮的。

至于普通的百姓,他們與皇親貴胄不是一個階級的人,所以報告自然也是不相同的。

辭世和逝世的區别(享年和終年)3

雖然現如今,我們對于這些喪禮制度并不像封建社會那般看重了,但畢竟受儒學“教育”多年,禮的影響依然在。

譬如一個社會名人在去世後,我們通常會用“享年”和“終年”來發訃告。

這兩個詞語雖然表達的都是一個意思,即人去世時的年紀,但實際上卻有很大的差别,用錯了恐怕會贻笑大方。

那麼“享年”和“終年”究竟有何區别呢?

對社會的貢獻

“終年”和“享年”的區别,總體來看分為三個方面,第一在于對社會的貢獻。

辭世和逝世的區别(享年和終年)4

當有某個公衆人物去世時,媒體會發布新聞對這個人的生平做個詳細的總結,并在文章的末尾處表達深切的惋惜。

而這個公衆人物若是個對社會有巨大貢獻之人,媒體往往會在文章中用“享年”二字以示尊敬。

金庸老先生在去世之時,各大新聞媒體的報道多是寫到老先生享年94歲。

辭世和逝世的區别(享年和終年)5

2021年,TVB的老戲骨廖啟智去世,媒體在發布新聞時,用的也是享年二字。

金庸與廖啟智都是各自領域的優秀人才,一個是武俠小說名作家,一個是影視劇領域的演技派,2人都在社會上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這類有影響力,且在社會上十分活躍的人物,在公衆心中的地位非比一般,用“享年”二字是為了表達大家對他們的尊重。

辭世和逝世的區别(享年和終年)6

如果是對社會沒有太大貢獻的,或者說名氣不是很高的人,他們在去世後,媒體在報道時則通常會用“終年”二字。

不過,用“終年”并不是表示不夠尊敬這個人,隻能說用“享年”表達的尊敬意味更濃,惋惜意味也更重一些。

現如今的媒體在對我們所熟知的大人物進行報道時,多半會用“享年”,因為“享年”的尊敬意味更濃,如此措辭是不會出差錯的。

辭世和逝世的區别(享年和終年)7

第一個方面是對于社會的貢獻,這第二方面則是在年齡上。

而且說到年齡,就不僅僅隻有“享年”和“終年”之分了,從二十歲到一百歲,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的用詞。

年齡大小

若是在五十歲到五十九歲這個區間去世,那在發禱告時就用終年。

若是在六十歲到六十九歲這個區間去世,那在發訃告時則用享年。

辭世和逝世的區别(享年和終年)8

除此外,二十歲到二十九歲去世是存年,三十歲到三十九歲則是得年,而四十歲到四十九歲是酉年,七十歲到七十九歲則是壽年。

八十歲到九十九歲為高年,一百歲則為期頤,而死于意外地叫做殁年。

不過,這都是封建社會的用法了,随着時代的發展,這種制度已經被簡化了,除了“終年”與“享年”,其他的用詞,大多人是不知道的。

辭世和逝世的區别(享年和終年)9

在二十歲到四十歲左右去世的人,我們往往會用英年早逝來表達惋惜之意。

除此之外,無論是五十歲還是七八十歲,我們都隻用“終年”與“享年”二詞,而年紀在六七十歲往上的老者,基本上都會用“享年”來以示敬意。

譬如金庸老先生在離世後,之所以用享年,除了有他在文學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原因,還有他離世時年事已高的原因。

辭世和逝世的區别(享年和終年)10

除了對社會的貢獻以及年齡上的區别外,“終年”與“享年”所蘊含的情感也是不同的。

簡單來說就是,終年是不包含任何情感的,隻是簡單地叙述一件事,告知大家這個人離世時的年紀。

譬如國外有某個不知名的小明星去世了,國内媒體在轉發新聞做一個簡單的通告時通常會用中年二字。

辭世和逝世的區别(享年和終年)11

這主要是因為外國明星我們不熟悉,對其并無太深感情,同時也不知他對社會有何貢獻,用終年比享年要更得當。

感情親疏

但如果是某個和我們有非比尋常的感情的人去世時,我們則通常會用“享年”二字。

譬如袁隆平爺爺在離世時,媒體在報道時便用的是享年。

雖然大部分人并沒有面對面的見過他,可是正因為有了袁隆平,中國人才能吃得飽飯,這份情與恩深深的印刻在中國人的心中。

用享年則是表達了國人對他的不舍與惋惜,同理,我們對金庸老先生的感情也是如此。

辭世和逝世的區别(享年和終年)12

除社會公衆人物外,在普通家庭中,“終年”與“享年”該如何用詞,也是要看感情的親疏遠近的。

如果逝者是與我們有血緣關系的近親,那自然是要用享年的,如果是感情不深,甚至沒見過幾面的遠親,在對他的離世進行描述時,則可用終年。

辭世和逝世的區别(享年和終年)13

總之,是用享年還是用中年,一要看對社會的貢獻度,在社會上的影響力,二要看年紀,三要看情感。

除此外,還要看發報告的人是何身份,如果是我們普通人,在用詞上是沒有嚴格的要求的,但如果是記者或媒體就要稍加謹慎一些。

媒體在對不了解的人做報道時,尤其是政治方面的人物,為避嫌,不亂表敬意,最好用終年。

辭世和逝世的區别(享年和終年)14

而在對那些于社會有大貢獻的人,用帶有敬意的享年是不會出錯的。

記者和媒體,是人民的口舌,一旦用錯詞,難免會讓人笑話不夠專業。

結語

從訃告的用詞,可以看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終年”與“享年”,僅兩個詞四個字,卻蘊含了傳承千年之久的喪葬文化,同時也體現了漢字的魅力所在。

辭世和逝世的區别(享年和終年)15

雖然随着時代的發展,有一部分老祖宗傳下來的文化,在現如今的社會上已經不适用了,但不用并不代表着遺忘。

我們可以選擇更高科技更現代化的生活,卻也要時刻将中華文化記在心中,因為那些都是老祖宗的智慧,也是如今我們可以發展的如此繁榮的根本。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