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天橋魔術師吳明益

天橋魔術師吳明益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18 11:34:36

天橋魔術師吳明益(對吳明益天橋上的魔術師的一個疑惑)1

之所以看吳明益的短篇小說集《天橋上的魔術師》,完全是因為一個讀書會某一期的主題是讨論這本書。隻不過最終由于有事情沒有去現場。

對于這本書所要表達的主題内容,網上已經有太多的評價,我也不敢附和,也不便反對,因為總有問題存在于心中:這個魔術師到底是現實存在的,還是為了短篇的串聯而捏造的,哦,不,想象的?

這是一個理工男的痛苦,哈哈。

後來有書友給了我一些解釋。

比如Sabrina轉達了讀書會書友讨論的一些觀點:

“自然書寫者吳明益,以魔幻現實的筆法,書寫台北中華商場的舊日風貌,懷念過去的那個時代,重現童年生活中的溫情與痛楚,天橋上真的有魔術師嗎?

一種觀點是認為沒有,因為全書隻在第一篇正面描述了魔術師的身份,其他篇章都是側寫,魔術師更像串線,保證了所有故事的延續性和整篇小說結構的嚴謹性。另一種觀點認為有,因為太真實了,這魔術師或許就是作者童年裡真實的回憶。

台灣小說家吳明益,書寫這部短篇小說,結構背景是:60年代,城市發展速度快,天橋上的小商販來于各處,共同在天橋這個小小的空間生活;時間背景是:從現代回憶過去;文本背景是:作者受日本和西方文化的影響較深。

作者非常善于将生活中平凡的事物與情感提煉成詩意,小說重視現實的重述,但現實與虛幻在其中完全交叉,毫不突兀,可見吳明益對其中的情感把握非常到位,現實與虛構聯結得很好。”

此刻我的直覺覺得“魔術師”現實存在的可能性比較大,但對于魔術師的寫法,就是他的魔術或者發生在他關聯的事情上就不是魔術了,更像是魔幻,但如果是魔幻,我覺得又和魔術師身份不符合,更像是相師。因為魔術其實是障眼法,但魔幻是超越現實的,所以我始終無法串聯起來魔幻的手法和魔術師的身份之間的關系,不匹配,不對等。讀完我個人總覺得小說在設計上存在一些問題,别扭得很。

而佳晶的解釋是“魔術師在英文裡是illusionist,詞根就是‘錯覺’的意思。所以,這麼一想,可能整個書就很順一些。還有貓咪那一篇,沒有出現魔術師,我覺得貓咪本身就神出鬼沒,連唐先生都不确定是不是在房頂上,隻是猜測貓咪住在房頂上。所以,貓咪可能就相當于illusionist。”

我還是認為如果要贊賞作者寫作過程中對魔術師角色的應用,串聯各個情節,并對小孩有強烈吸引力這個設定,那就無法贊賞後邊的魔幻在成人世界發揮的作用。反之亦然。

小強認為:

“作者寫的是七八十年代台北的中華商場裡生活的那群人以及他們後來所發生的故事。

在那個年代,台灣人已經逐漸擺脫了貧困和饑餓。但是人們的精神世界卻依然是相當的貧乏。吳明義的小說描寫了大量的死亡失蹤,體現的更是城市的環境中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以及城市人的那種孤獨!(我想我們這一代的獨生子女可能感受更深)

文章把現實和虛幻結合的非常自然,使我們讀起來感覺非常的自然,不突兀。作者把魔術師提升到了一個超出凡人的高度,以此來關照在中華商場周邊生活的普通人。

讀這本小說,感覺有一種看宮崎駿的電影一樣夢幻。我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童年也有這麼神奇的魔術師,能夠變出各種各樣奇怪的東西,幫助我們解決各種困難與煩惱。然而現實卻是殘酷的,魔術師變化的隻是一些把戲,無法改變命運。”

青女如此看法:

“在《強尼·河流們》這一篇中,這個篇目的名字就很有意思,土味洋氣。再看這一篇故事,寫的是一個愛而不得,最後與所愛共同毀滅的故事。其一,從人物上面來說,這個情殺故事相當常見,某些人可能很難接受愛情上的失落與背叛,并最終選擇極端的做法;其二,從文化背景上來說,這個故事是幾篇中最典型的能夠反映台灣受到西方文化影響的一篇,阿猴對流行音樂,以及《了不起的蓋茨比》(選的這句話也很有意思)的出現,說明西方文化的強勢影響力,并且,在叙述者“我”眼中,彈吉他的阿猴,是閃閃發光的,點出了面對外來文化藝術時,人們的态度,同時也間接寫出精神生活上的巨大空虛;其三,作者的語言風格,吳明益時特别擅長把普通現實提煉出詩意的作家,這個也是他的一個鮮明的特色。在這個短篇中,描寫小蘭的一節:當她坐在店裡的椅子上的時候,可以看到她圓潤的,一點傷疤都沒有的完美膝蓋,像月亮一樣露出來。這句話将少年對少女的美那種細膩珍貴的美捕捉的相當準确,類似的例子在文章中還有很多。”

曹淵如此觀點:

“今天提前走了,最喜歡的一篇還是《九十九樓》。主角是約翰和馬克,馬克為躲避父母,通過廁所進入神秘電梯,出來以後就不會被人看見,進入如鬼鬼書生開頭所說“旁觀”的狀态,這種體驗非常神秘非常有趣。

後來中年的馬克娶了巴西部落如雌豹一樣的姑娘,這大概是為數不多的“自然情節”?如《石獅子》那篇中的我娶了波斯做地毯的姑娘,是不是一種流露作者的婚姻态度,不得而知。

最後中年馬克的太太神秘消失,馬克也“消失”了,吊死在電梯底部。“旁觀者”變成了約翰。每個人都活在别人的眼光裡,約翰和馬克都被束縛在自己的生活和别人的眼光裡,同時又是孤獨的,能變成“旁觀者”是這個故事最不得了的魔法,但沒有拯救馬克的孤獨。一個理解不一定對。

整本故事集,每一篇都或輕或重的提及了死亡。《天橋》那篇的小黑人死了又生,《金魚》那篇特蕾莎的姐姐死了,魔術師創造的魚也死了,都是一筆帶過的。作者回憶他們:在我無聊的、混亂的人生裡頭,總算還留下了這樣一件,即使像冰塊融化了,還以水的形式存在的東西。

這大概是作者對死亡的一種理解吧。也是一個猜測,不一定對。”

而青女反過來解釋着“邏輯”的問題:“小說本來就是不能完全用邏輯解釋的東西。就像人的感覺,情感,本來很多事情就沒法用邏輯解釋。”

但我認為一般基于定義與常識及邏輯,比如莫言小說裡轉世托生變成牛,我們定義為魔幻,我們覺得是合理的,有共同可以交流的語言,但魔術師的現象找不到這種“語言”,個人也就不能理解他所要表達的,或者說隻能附會大家的意思,想象——哦,是這樣,我也這樣想的——但實際上存在巨大的理解鴻溝。或者他開創了一種新的暫時我還不能理解的語言。

另一個書友建議“如果你有這樣的困擾,那麼可以提供一個建議,用“yes and”的心态來閱讀,合理與不合理或許在這書中的語境下并不重要。現實生活中也有許多不合理不是嗎?”

但我還是堅持着現實生活的不合理都能找到原因,即使是偶然,也是現有語境下的,能夠理解——我理解不了了,堵得慌。

那麼所謂魔術師就是一個想象,但後邊幾篇的現實又是鍊接在一起,要麼隻能說作者的信息鍊斷裂地太厲害,隻能靠這想象和臆測進行縫合。

那麼他離他筆下的那些人其實很遠。

類似于耽美。

我認為這不嚴肅也不認真。

當然最後書友勸解着:“感覺可以拿來解釋魔術師的原理,你所見的現實并不是真實的現實,隻是你注意到的現實,所以他能通過手法控制注意力,來塑造魔術師手下的真實世界。彼之蜜糖,我之砒霜,講真的,幹嘛死較這勁呢,換本喜歡的書看不就得了。”

“憤怒的葡萄”解釋着:“三個世界,想象界,真實界,符号界,三者是互通的。犯人或者證人在被詢問的時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們所人為的真實,其實都有很多想象的因素,這才能構成邏輯合理的世界,罪犯往往會編造邏輯非常合理的借口,其實反而是不真實的,真實的世界往往是破碎的和不合理的,拉美文學和超現實主義藝術就經常把現實和想象融合在一起,英語中魔術是magic,magic也是巫術的意思……”

最後,我仍然不能認同,終究我的觀點是這書沒大家想象的那麼好,設計有問題!哈哈哈哈哈!

(文中引用了書友的一些觀點和言論,如有冒犯,還請海涵!)

天橋魔術師吳明益(對吳明益天橋上的魔術師的一個疑惑)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