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江出老河口一路向南,在沙洋縣新沙村拐頭向東。天門的北邊是山,西邊是丘陵,漢江從西到南把天門圍在左岸。這裡地勢低窪,湖泊衆多,土地肥沃。天門的大河、幹渠都發源于西邊的漢江和北邊的山脈泉水,這裡是江漢平原腹地的魚米之鄉之一。漢江滋潤這片土地的同時,也因多次決堤給天門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特别是天西,解放前漢江長年失修,河床高于地面,漢江如懸在天西人民頭上的河,一旦決堤,幾米高的水頭首先沖擊天西,給天西人民的生命财産帶來了巨大損失,以緻老人們談決堤色變。
1935年農曆乙亥年五月,天像漏了一樣久雨不晴。天西地界的大河、幹渠和河溝都裝滿了水,稍微低一點的農田都有積水,人們下不了地。雨還在下,閃電過後是雷聲,接着瓢潑桶倒地雨水激起一尺多高的水花,傾刻農田一片汪洋,白花花的望不到邊。一個多月後的六月初八,天放晴了,人們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全村的男将們都不約而同地扛着鐵鍬到自己的地裡去開溝放水,婦女們搬出衣物,放在竹杆上晾曬。剛到中午,西邊傳來隆隆的聲音,樹上的老鴉飛起又落下,不停地發出哇呀哇呀的叫聲,村裡的狗都狂吠不停。地裡開溝的男将們扛着鐵鍬瘋了似的向家跑,一邊一喊:“大水來了,趕快上台基”。
為了避水,人們都在嶺上住,台基一般1.5~2米高,有的甚至高達3米。房子一般都是木制的,房間分上下兩層,房頂有的是瓦,有的是草。
在台基下勞作的人們聽到喊聲,急忙抱起自家的孩子往台基上跑。一會兒,洪水在與北村之間的低窪處,沿着東西向的河溝滾滾而來。時間不大一會兒,洪水淹沒了農田,上了嶺子,淹了各家台基下的菜地和打麥場。黃昏時分,洪水與中村的台基齊平,東村的台基低一點,水已進屋。西村和中村隔一條小河,洪水也上了他們的台基。水還在往上漲,人們趕緊把米壇子和衣物搬上樓。到了夜裡,屋裡的水已經1.5米以上了。台基低的人家,水已上二樓,一家老小幹脆爬上房頂。
在我村與北村之間,洪水滾滾向東,有的人騎在木屋頂上,有的人抱着一根木頭,由西往東流過村頭,不斷地喊救命。
第二天,水勢略有減弱,有的木頭流到西村和中村之間,水性好的人就劃着自家的小船收集木頭,據說還發了點小财。
洪水三天才退,我們村也有幾家的房子倒了。可能是喝了不幹淨的洪水,或是吃了不幹淨的東西,洪水過後許多人得了腸胃病,有的甚至拉脫了水。
莊稼都沖走了,不少人拖兒帶女到受災輕的京山去逃荒,有的人家帶着三棒鼓乞讨他鄉,有的甚至飄洋過海闖南洋。
解放後,人民政府關心人民疾苦,大力興修水利,雖有1954年和1964年的大洪水,天西人民安然無恙。特别是舟江口水庫建成後,漢江再沒有發生決堤事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