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
一個人冒犯得罪了别人,他自己心裡就會開始不安,他已經受到了懲罰,你又何必還去報複他呢?這才厲害。
「曾仕強每日箴言」
|全文共1800字,深度閱讀需6分鐘,受益終生|
想必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不會一派祥和,難免會發生一些沖突,以及各式各樣的摩擦。
有些人非要分個是非對錯,或者得理不饒人,整得對方惱羞成怒,鬧得不歡而散。
中國人常說得饒人處且饒人,與人發生沖突,應當妥善處理,才能收到圓滿的結果。
那麼,具體應該怎麼處理呢?
1
有人做了錯事冒犯了你,或者對你造成了傷害,很多人想到的第一個解決辦法往往就是報複。
對于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明白古聖先賢所講的以德報怨與以直報怨。
老子講過以德報怨,孔子講過以直報怨,很多人就一直困惑不已:中國人到底是以德報怨還是以直報怨?
其實,二者隻是兩個時段不一樣而已。
大家一定要搞清楚,老子主張事先防範。為了不引起任何的怨恨,于是就先通過施德來把怨恨消弭掉。
也就是說,老子的方法适用于怨恨産生之前。
尤其是,在與人打交道的時候,就要時時提醒自己謹言慎行,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沖突和麻煩。
那麼,如果實在怨結了,怎麼辦呢?那就不能再以德報怨了。這時候就要用孔子說的以直報怨。
但是,以直報怨并不是以牙還牙,中國人從來不主張以牙還牙,原因非常簡單。
因為《易經》告訴我們,一切一切都是四個字,叫做自作自受。
一個人冒犯得罪了别人,他自己心裡就會開始不安,他已經受到了懲罰,你又何必還去報複他呢?這才厲害。
一個真正肚量大的人知道,報就是不報,不報就是報,因為每個人都會自作自受。
如果一個人做錯了事情,還會心安理得,這種人更不用去理會,因為他不值得。
如果一個人做錯事情,他心裡很抱歉,并開始想辦法彌補,這個時候你罵他,那他會想:你罵也罵過了,我幹脆也不彌補了。
2
我們了解了這個道理,在很多事情的處理上就會比較有方向性。
比如,看到小孩做錯了,就不要馬上教訓他,他自己會知道,會改變,會修正自己。
但我們還是要講出來,不過不是當時就講,而是過後心平氣和告訴他,你今天表現不錯,事情做錯了,馬上能夠知錯就改,并予以彌補,做得非常好。
我們通過這樣的表現告訴孩子,你的進步和懂事,我是知道的,孩子就會越來越好。
再者,我們中國人常常會這樣,很多事情明明知道卻假裝不知道,看到了而假裝沒有看到,聽說了也說沒有聽說過。
這并不是欺騙,而是照顧到每一個人的立場和面子,然後把事情很圓滿地處理掉。
比如,兩個中國人吵架,旁邊的人不太當面有意見。
但他會私下告訴其中的一個,是另一個人不對,但是你也做得不是很好,還是算了,和解吧。然後再去告訴另一個人同樣的話。
勸解的人一定要先說是不在場的那個人的不對,如果你當面說“是你不對”,那個人就會心想:你想教訓我?我什麼都不聽!
可見,中國人有些話是不能公開講的,而且要對這個人這樣講,對那個人要那樣講,内容與方式都要因人而異。
像西方人那樣,認為既然可以講就可以公開講的做法,是不适合我們的。
3
今天我們主張一切透明化,實際上一切透明化以後,什麼事情都辦不成。
比如說,政府要立一部法律,還沒有立就已經傳遍了,有人贊成,有人反對。
于是立法的過程就異常曲折,反複來回地讨論,最終還是沒有定論,怎麼立得起來呢?
西方人立法就是這樣,大家吵吵鬧鬧,剛出來說要立一部什麼法,就有人抗議,讨論過程中,有時候覺得這個不對,有時候覺得那個不對,然後表決。
他們向來就是走這種路的,因為他們本來就是分的。
我們是合的民族,但表決就會有分派。我們可以看到,現在很多人喜歡說,我們舉手表決,這種人是外國人,不是中國人。
舉手表決的結果就分兩派,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最終的決定是聽從多數人的意見。
那麼,那些少數就會心有不平,表現在行動上就是不配合,專門搗蛋。那誰倒黴?
這些我們都搞清楚了以後,就知道為什麼中國人外面一定要圓,隻有裡面才可以方,不可以有話直說,而且這個方還不能讓人家知道。
老實講,一個人的原則如果被所有人都知道了,那他就完了,大家就會投他所好,把他控制得死死的,然後他整個人就昏庸掉了。
你的原則,隻能你自己知道,别人通過你的為人處世去體會,你不能明白地告訴大家。
現在我們在這上面經常犯錯誤,非要弄得大家都清楚我們的原則,其實根本沒有那個必要。
因為每個人的立場不一樣,每個人的領悟能力不一樣,閱曆經驗也不一樣,你怎麼去講呢?
當然,有很多人據此判斷中國人都是和事佬,糊裡糊塗,不分是非黑白。其實不是。
我們絕對不是沒有是非,而是中國人的是非是不能随便表現出來的。
一表現出來,不是惹得這個人不高興,就是得罪了那個人。
所以,我們才會走一條自己心裡清清楚楚,但是嘴巴含含糊糊的路,對方聽多少是他的福分,明白多少是我們的緣分。
本文内容:曾教授著述彙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