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重陽節最有趣的祝福

重陽節最有趣的祝福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9 06:00:33

重陽節最有趣的祝福?10月25日,農曆九月初九,是重陽節,又稱老年節,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重陽節最有趣的祝福?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重陽節最有趣的祝福(重陽節的理想過法)1

重陽節最有趣的祝福

10月25日,農曆九月初九,是重陽節,又稱老年節。

《易經》裡說,“九”乃陽數。九月初九,陽數重合,故名“重陽”。九九歸一,生生不息,寓意長久長壽。

古時重陽節,有登高祈福、宴飲祈壽、秋遊賞菊、佩插茱萸等習俗。

如今的重陽節,更強調敬老、養老、助老的時代風尚。孝敬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過節别忘去探望爸媽,若出門玩耍,别忘了帶爸媽一起去。

01 歲往月來,重陽又至

重陽節起源甚早。據古籍記載,早在兩千多年前,每逢農曆九月糧食豐收,古人便會祭天、祭祖。

漢代,重陽節有了約定俗成的節日内容。《西京雜記》裡說,當時的京城,人們很重視重陽節,每逢九月初九,紛紛佩戴茱萸,飲菊花酒,賀節祈壽。

魏文帝曹丕曾在寫給鐘繇的信裡說:“歲往月來,忽複九月九。九為陽數,而日月并應,俗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唐代,重陽節正式被定為節日。每逢此節,東都洛陽等地皆舉辦盛大的慶祝活動,普天同慶,歡度佳節。

宋代人也愛過重陽節。北宋東京汴梁(今開封)和西京洛陽,每年重陽節都要舉辦各種活動,人們秋遊賞花、飲酒聚會、登高吟誦……各有風雅,各得其樂。

明清時期,重陽節風俗依舊盛行,祭祖、登高、飲酒、賞菊是過節“标配”。此外,有些地方還流行插茱萸、吃花糕等習俗。

02 登高望遠,深秋“辭青”

洛陽多山。秋意正濃,不少人趁雙休日拖家帶口爬山賞紅葉、摘果子。今年重陽節恰逢周日,登高望遠自然少不了。

相傳,重陽節登高的習俗與東漢人桓景有關。

南朝神話志怪小說《續齊諧記》裡說,咱河南老鄉桓景跟随方士費長房修仙多年,一日,費長房忽然讓他趕緊回家:“九月九日,你家裡有災!趕緊回去,讓家人做紅色布囊,囊中盛放茱萸,系在手臂上,盡可能到高處去,飲菊花酒,方可保平安。”

桓景依言而行,九月九日一早帶着全家人登山避禍,天黑回家,見雞犬牛羊離奇暴死——這些可憐的動物替人擋災了。

有學者認為,重陽節登高源于古人對山嶽的敬畏和崇拜。東周時期已流行登山祈福。

此外,古人認為重陽當日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地勢越高空氣越清新,重陽節登高,可以暢享清氣。

再者,既然春日要“踏青”,秋日理當要“辭青”,有始有終,有迎有送,把儀式感做足。重陽節為秋節,天氣寒涼,草木凋零,适宜登高“辭青”。

03 此中真意,不言而喻

簪菊、賞菊、喝菊花酒,是古人過重陽節的重頭戲。

菊花淩霜不屈,生命力頑強,乃長壽象征。

如今,菊花一般是獻給逝者的,若是給活人送菊花,估計會挨罵。然而在古代,菊花是吉祥花、長壽花,每逢重陽節,親朋好友之間互贈菊花,表達的是真摯的祝福。

古人不但喜歡頭上簪着菊花賞菊花,還要喝上幾杯菊花酒助興。

菊花酒又名“吉祥酒”。據說,重陽節喝菊花酒,可以明目醒腦、祛災祈福。

晉代文人陶淵明遠離喧嚣,隐居田園,過着“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适生活,眼見“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内心滿足,“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唐代文人孟浩然路過老朋友的田莊,好友宰雞煮飯,張羅了一桌豐盛的飯菜招待他。兩人推杯換盞,“把酒話桑麻”,相約“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開元年間,唐玄宗不時到東都洛陽生活、辦公。孟浩然曾在洛陽奮鬥數年,尋找發展機會,可惜他運氣不好,情商似乎也不太高,一無所獲。

據說,他曾寫詩抱怨“不才明主棄”,唐玄宗覺得這家夥不積極不努力,隻會發牢騷,沒搭理他。

後來,老孟認識了小兄弟王維,兩人越聊越投機,寄情于山水之間,一起談詩論佛。

王維年輕時漂泊在外,重陽節思念親人,寫過一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可見在他心中,重陽節最理想的過法,是親友團聚,登高望遠,頭插茱萸賞秋色,手捧美酒話古今。

時易情同,這個重陽節,願你和最親愛的人在一起。

來源: 洛陽晚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