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道德經永恒的哲學法則

道德經永恒的哲學法則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1 07:36:31

本内容是個人綜合了多個版本的核心觀點加以闡述,本着尊重原文為基礎去解讀。

以簡明清晰的邏輯分析,系統性地概括書中的知識關聯,不過度推理及過度神化書中内容的态度去闡述書中知識。

如有不當之處,還請讀者們多多指正。

道德經永恒的哲學法則(道德經緻虛極守靜笃)1

上文品讀了“《道德經》: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文中老子形容了有道之士的自身行為作風。

老子認為,有道之人微妙玄通,深不可識,深藏不露,個性豐富,形象多面,難以用言語來形容。

而老子也詳細、具體地描述了有道之人的優秀品格和高尚的情操。

還指出要以他說的這些這樣的方式為修行目标,保持這樣的修行便能長保于世。

繼續品讀第十六章“萬物并作”。

緻虛極;守靜笃。

萬物并作,吾以觀複。

夫物芸芸,各複歸其根。

歸根曰靜,靜曰複命。

複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兇。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歿身不殆。


緻虛極;守靜笃。

笃:這裡表示極緻,極點的意思。

使心靈虛空到極點,讓内心清淨到極點。

意思是要以極度清淨的心靈去感悟生活中的萬事萬物。

萬物并作,吾以觀複。

作:生長,指生命的生長。複:循環往複。

世間萬物共同蓬勃生長,我能從這萬物的發展中觀察到萬物循環往複的運動規律。

當以一顆虛靜清淨的心去看待世間萬物,便能感受到他們循環往複的變化。

夫物芸芸,各複歸其根。

萬物他們紛紛纭纭,最終都将各自返回到本根。

世間萬物不斷變化出各種形态,從生長到死亡,再從死亡到生長;從強變弱,再從弱變強等等,以此生生不息也好,最終也會回歸到他們的本來形态。

歸根曰靜,靜曰複命。

返回到它們的本根就叫做“靜”,“靜”就叫做複歸本性。

意思是說,萬物的本根就是寂靜的狀态,仿佛不再運動,而這種寂靜就是回歸到了本根的狀态。

複命曰常,知常曰明。

回歸到本根的狀态就是以一種變态出現,這是一種永恒的規律,能夠了解這種永恒的規律才能稱得上明智。

不知常,妄作兇。

不知道這種永恒規律,就會帶來災難。

如果不能夠了解到這種循環往複到本源的永恒規律,而妄想胡作非為盲目行動,就會帶來重大的災難。

知常容,容乃公;

如果明白這種規律,就能變得大度,可以包容一切。

公乃全,全乃天;

包容一切就能大公無私,能夠大公無私,就符合自然之道。

有廣闊心胸的人才能做到大公無私,這樣才能有顧全大局的能力,進而君臨天下。這是自然的規律。

天乃道,道乃久,歿身不殆。

遵循自然規律,則必然符合天道,符合天道就能長久,終身沒有危險。

能夠有廣闊的心胸,便是符合自然之道,能夠合乎自然之道的人,才算得上得道。

真正得到“道”的人,便能終身不受危險所侵害。

這章内容中,老子明确提出,隻有緻虛守靜,才能體悟到“道”。隻有内心空明虛靜,才能在靜中回歸本真狀态,在本真中産生高超智慧,進而體認萬物的發展規律,從而指導自己做出正确的行動。

天下衆生,各有所屬,這是天命所在,也是自然之道,是天道所在。

而且,萬物的發展曆程,無論如何變化多端,最終都要返回到其本真狀态,即天命所歸之處。

懂得此道的人,能做到以物觀人,自覺進行緻虛守靜的心靈淨化活動。

修道者通過不斷地去私欲除妄念的自我改造,就能真正懂得人生的真谛,感悟萬物的規律。

于是他們做到公正無私,處事周到,從而達到與道合真,至善至美的真人境界。

有了這樣的境界的人,就能與道共長久,這樣自然是終其一生也不會有什麼兇險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