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身體較差可做子宮肌瘤手術

身體較差可做子宮肌瘤手術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19 01:21:04

身體較差可做子宮肌瘤手術?特别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台“新華号”賬号作者上傳并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号的立場及觀點新華号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身體較差可做子宮肌瘤手術?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身體較差可做子宮肌瘤手術(子宮肌瘤手術會影響生育)1

身體較差可做子宮肌瘤手術

特别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台“新華号”賬号作者上傳并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号的立場及觀點。新華号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

(健康時報記者 楊月)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見的良性腫瘤,根據統計,中國人群每3個女性會有一個長子宮肌瘤。多數人聽到肌瘤首先想到就是能不能把它切掉,原北京協和醫院副教授、北京協和醫學院醫學博士龔曉明教授指出,現在除了傳統的腹腔鏡、宮腔鏡手術之外,目前還有一些不開刀的消融治療,微波就是其中一種,它是通過一根直徑1毫米的細針将病竈“燒死”,不開刀也同樣可以達到緩解症狀的治療效果。

月經過多、尿頻警惕子宮長肌瘤

“子宮肌瘤在小的時候通常是沒有症狀,往往是在體檢的時候發現,逐漸增大後有可能會導緻月經過多、紊亂、尿頻、腰酸、大便困難等症狀,也可能對生育造成影響,導緻不孕或者孕期疼痛、流産等問題。”龔曉明教授介紹。

子宮肌瘤有兩個明顯的特點,首先它是激素依賴性的疾病,如果絕經,子宮肌瘤也會随着激素水平的下降而萎縮。其次宮肌瘤雖然發病率高,但是惡性機率非常低,數據統計平均6000個子宮肌瘤中才會有一個惡性子宮肉瘤。

治療别過度,良性腫瘤消融可解決

“這兩種特性也決定了大部分病人其實沒必要着急去做切除手術,若是症狀不明顯,盡可能拖它到絕經就好,這個和其它部位的腫瘤處理上是不太一樣的,國内現在不少醫院是将125px作為手術指征,隻要一長到125px了就讓病人手術,這個觀念是不正确的。隻要沒有症狀,沒有生育的影響,就可以等待,到絕經之後肌瘤會萎縮,就不必再需要手術了。”

“當然,即便是有症狀了,現在也不是說就馬上要手術,是否要手術主要是取決于症狀對你生活影響的嚴重程度,隻是輕度的尿頻,完全可以等待。當然若是症狀嚴重了,譬如導緻貧血了,影響到生活了,那就需要考慮處理。現如今,子宮肌瘤的治療已經有了很多不開刀的治療方法。”北京協和醫學院醫學博士龔曉明指出,對于這種良性疾病多數患者可使用超聲引導下微波消融治療子宮肌瘤技術治療,不再是以前的‘一刀切’的處理方式。

超聲引導下微波消融治療子宮肌瘤技術,簡單理解就是在超聲精确引導及監視下,将一根外徑僅有1毫米的微波針,經腹部或陰道穿刺直接紮到肌瘤内部,借助微波讓針頭發熱使肌瘤細胞脫水、凝固、壞死後被機體逐漸吸收。數據顯示,半年時間内肌瘤體積能夠萎縮60~80%。

“70%以上的子宮肌瘤患者都可以接受微波消融手術,核磁共振的信号、超聲圖像的清晰度、超聲路徑的安全性是決定是否可以實施微波消融治療的關鍵。”龔曉明教授解釋,子宮肌瘤微波消融術前需要進行核磁共振的檢查,輔助判斷肌瘤的性質是否适合做消融,子宮肌瘤均徑超過2公分可以進行手術,如果肌瘤過大,超過10公分可進行預處理,再進行消融手術。”

“第三次的消融手術簡直是享受”

龔曉明教授曾經接診過一個做了三次手術的子宮肌瘤患者,第一次是開腹手術,第二次做的腹腔鏡,第三次做消融治療,第三手術做完之後,患者告訴龔教授跟前兩次手術比,微波消融簡直就是享受。

“與傳統治療方法相比,通過微波消融治療的最大優勢在于,創傷極其微小幾乎不出血,疼痛極其輕微,有基礎性疾病患者也能夠耐受治療,恢複快。”

在子宮内進行手術,多數女性擔憂會不會給自己的生育帶來一定影響。“消融治療最關鍵是保持正常的子宮肌層不受影響,因為如果肌層受影響、子宮内膜受影響,女性懷孕時就會有子宮破裂的危險。微波消融治療的原則是甯可做的不夠,也不做過度。”龔曉明教授指出,從經驗性角度上來說,隻要确保子宮肌層不受傷害、内膜不受傷害,術後複查三個月正常就可以生育,相比腹腔鏡術或者開腹手術,醫生往往建議在一年、兩年後再懷孕。

預防肌瘤少吃紅肉

“病患中流行的一個說法是不能喝豆漿,不能吃豆腐,因為這些食品裡面富含植物雌激素,但是植物雌激素不是雌激素,目前尚未有證據提示經常食用豆腐,喝豆漿和子宮肌瘤的生長有相關性。”

龔曉明教授指出,目前證實和子宮肌瘤有相關的食物是紅肉和酒精,過多攝入可能會有子宮肌瘤的過長相關,但是這并不等于紅肉和酒精就一點都不能沾。

來源:新華号 健康時報客戶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