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來問脈姐”欄目等你來!健康醫療類的問題,你想弄明白的,都能問! 所以别猶豫,趕快關注我們,掃文後二維碼留言,“脈姐:我有個問題……”
FORM HERY
脈姐好!
我在網上看到,說一年做CT最好不要超過2次,可家裡3歲孩子骨折,能做多次X線或CT嗎,我怕孩子健康出問題。輻射多了會緻癌嗎?
TO HERY,你好!
孩子骨折後,一般根據骨折的類型和嚴重程度來決定是否需要做檢查。上海交通大學附屬新華醫院兒骨科副主任醫師李海說,一般兒童骨折需要做三至四次X線或CT檢查,第一次檢查是為了判斷兒童是否有骨折;兒童進行手術或石膏固定後,會做第二次檢查,判斷骨折的固定情況,第三次則是了解骨折的恢複情況,決定是否拆石膏。另外,休養時如果骨折部位有磕碰,醫生可能會根據病情考慮是否再做一次CT檢查。
下面展開說下。
01
它們擅長什麼?[3-5]
X線、CT、MRI和PET-CT,是醫生懷疑外傷、疾病時常用的武器。
如果你隻知道X線、CT有輻射而MRI沒有這一點,沒關系,你不孤單,大多數人和你一樣分不清。
所以,這裡簡單說下,哪種檢查既有效,還對人傷害小?
這麼說吧,X線片是把人壓扁了看,MRI是把人搖一搖再看,而CT,厲害了,把人切成一片一片看。而且這個切片厚度<1mm3。
到底怎麼回事呢?
X線(數字X線成像,DR)[2,3]——像把面包(人體)壓扁了看
利用X射線穿透身體,給身體内部拍了一張平面影像照片。因為是二維平面影像,衣物、過厚軟組織會遮擋成像,洗片後顯示為白色(醫生就沒法知道是病變還是衣物)。
輻射大小
四肢X線檢查的輻射劑量,約為0.01毫西弗(mSv),和坐一次單程20小時的飛機接受的太空輻射差不多。
主要應用
X 線胸片:可檢查心髒和肺部疾病。
觀察骨骼的重要檢查手段之一,能粗看一下骨折、骨質增生、畸形等骨骼健康情況。懷疑傷到骨頭,急性外傷或慢性疼痛,可以先拍X線片。
費用價格低廉,一般在100-200元之間。
CT (計算機X線斷層掃描)[1-4]
——像把面包(人體)切片看
CT檢查可以說是,X線片的加強版,比X線片更清晰準确,也更貴。
X線片隻是拍1張人體照片,CT也是X射線穿透人體,把人體當作一個面包切成片來看,從上到下、一層層拍下多張照片,電腦重組成像,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多平面觀察組織結構,人體骨骼顯現三維形态。
多排螺旋CT,把檢查部位(比如胸部),切成無數個體積不到1立方毫米(mm3)的微塊,很細微的病變也能捕捉。
輻射大小
一次頭部CT的輻射量為2 mSv
一次普通胸部CT的輻射量是2-5 mSv
胸部低劑量螺旋CT的輻射量是0.2-0.5mSv,差不多是X線(0.01mSv)的10倍。掃描時間短,輻射更小,分辨率更高。
一次腹盆增強CT受到的輻射量可達20mSv。
注:1毫西弗(mSv)=1000微西弗(μSv)
主要應用
比如,腦萎縮、腦發育不全或遲緩、腦腫瘤、腦血管畸形等,還有骨頭、鈣化的問題。有些四肢和骨骼問題,用X線檢查看不清楚時,也可以選擇做CT。
可以從任意方向二維圖像重建和三維立體重建,避免骨頭前後重疊影響,顯示骨折線的走行、累及關節面情況。對于某些特殊部位的細微骨折,要進一步用CT觀察骨折線累及關節面情況、評估骨折嚴重程度。
費用一般多排螺旋CT平掃為300元-500元,多排螺旋增強CT的價格在1000元-1600元左右。
MRI (磁共振成像) [5-8]
——像把礦泉水(人體)搖一搖再看
就是利用磁場和計算機生成的無線電波,來創建人體器官和組織的詳細圖像。
常見的疑惑是:MR、MRI、MRA,還有核磁、核磁共振、磁共振成像,一大堆的稱呼,都是指一個檢查嗎?
磁共振 (MR) 是核磁共振的總稱,MR檢查分為磁共振血管造影 ( MRA )和磁共振成像 (MRI) 。MRA檢查腦血管,MRI則檢查骨骼、神經系統。
MRI的專業叫法應該是磁共振成像,不過叫核磁共振(早先這麼叫,後來因很多人“聞核色變”就改名了)、磁共振、核磁,指的都是它。
名字裡有核,讓人聯系到核輻射,感覺有點可怕,其實這個核指的是氫原子核(沒有輻射)。講講它的原理,磁共振就是水質子成像,因為人體大約70%是由水組成的,MRI就是依賴水中氫原子成像。人為制造一個管狀磁場,讓人躺在裡面,在磁場中,人體中的氫原子核振動起來(把人搖一搖),不同組織裡水分的震動差異經計算機處理,形成任何角度的體層圖像,可區分正常組織和患病組織。
輻射大小
對人體組織無放射性損害,也無生物學損害。
主要應用
MRI主要看軟組織病變,看腦質、肝髒的問題。是腦和脊髓部位最常用的影像學檢查。
比如:
優點和不足
沒有CT圖像中射線硬化等僞影,不受骨像幹擾;
疾病的病理過程顯示比CT更廣泛,結構更清楚。
費用常規的MRI檢查,一般費用在600-800元左右;增強MRI檢查在1000-1200元左右。
注意事項
體内留有金屬物品者、裝有心髒起搏器或人工心髒瓣膜、鋼闆的患者、病危患者和妊娠3個月之内女性不宜接受MRI,檢查前要先告知醫生。
PET/CT (正電子電腦斷層掃瞄)
——像追着糖(人體糖代謝)看
PET-CT是跟蹤葡萄糖代謝的影像工具,最早的PET上,沒有CT,後來在一台主機中集成了CT,可以更精确地描述病竈位置。
由于癌細胞分裂迅速,能耗大,要吸收及代謝很多葡萄糖,而FDG(顯影劑)在人體内的代謝途徑與葡萄糖相似,注入人體後就聚集在代謝異常處(即腫瘤病竈),所以“順糖摸瓜”,也就找到了腫瘤病竈。
左邊是 CT 圖像,中間圖像是 PET 掃描,右側的圖像是PET-CT 聯合掃描。胸部的亮點表示存在肺癌,在 PET 和 PET-CT 掃描圖像中最為清晰。來源[8]
主要應用
輻射大小
較大,常規檢查劑量約7-15 mSV。
一次PET-CT全身檢查約20 mSv
(做一次放療約2000 mSv)費用
一般在6000元-1萬元左右,價格最高。
02
小結[5]
總體來說,對于這幾種檢查的選擇,可以大緻了解這些知識:
附上一張表:
表1 輻射對人體的影響以及相應标準[1]
不用做CT,生活中,輻射幾乎無處不在,就問你慌了沒?
坐飛機20小時的劑量0.1毫西弗(mSv)
每天吸20支煙每年0.5-2.0 mSv
地鐵安檢乘客每年可能接受劑量<0.01 mSv
地球每個人每年所接受到的天然輻射劑量為 2.4 mSV 左右。以上講的這些檢查除了MRI,都有輻射,但隻要累積的輻射劑量在安全數值内(以放射性職業工作為參照系,一年上限20mSV),就沒問題。當然,兒童、孕婦、近期做過影像檢查等特殊人群,在就診時一定要告訴醫生。醫生會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選擇合适的檢查方案。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祝你們健康的脈姐
喜歡本文?别忘記關注、點贊、收藏、轉發!
更多好文盡在醫脈通健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