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秦漢時期非世襲爵位

秦漢時期非世襲爵位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10 21:06:20

秦漢時期非世襲爵位(糞土當年萬戶侯)1

前言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這是偉大領袖所作的《沁園春·長沙》中的經典片段。

今天咱們并不是詩詞鑒賞,之所以引用,是想借其中的一些内容來引發一些思考。

被偉大領袖視為“糞土”的萬戶侯到底是一種什麼地位呢?達到什麼樣的條件才能成為“侯”呢?“侯”在古代又能享受什麼特殊待遇呢?為什麼會出現“候”這種爵位制度呢?

今天咱們就跟大家來聊聊秦漢時期的爵位制度。

封侯

先說說這個“侯爵”。

“侯”是秦漢時期的一種爵位,那萬戶侯,顧名思義,享有萬戶農民的賦稅這麼一個“侯”,是漢代設置的最高一級侯爵。漢代的開國元勳蕭何、武帝時期北伐匈奴的衛青、霍去病都被封為萬戶侯。

這個“侯爵”在漢代是非常稀少的爵位,萬戶侯那就更是鳳毛麟角了。之所以稀少呢,是因為這個侯爵是可以毫不損耗的傳給子孫,世襲罔替的,隻要安分守己,可以說是吃穿不愁。(當然如果犯法了也是會被剝奪爵位的)

所以在漢代,想要被“封侯”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劉邦就立下了一個規矩,叫“非功不侯”,就是沒有戰功就沒有資格“封侯”。大漢開國的時候,劉邦對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們進行分封,封了多少個侯呢?143個,其中的139位都是靠軍功換來的。

秦漢時期非世襲爵位(糞土當年萬戶侯)2

劉邦劇照

提到“難封”,就不得不提到一位咱們熟悉的曆史人物了,這個人就是咱們總在唐詩裡聽過的“飛将軍”李廣。

李廣将軍戎馬一生,遭遇大大小小的戰争也不在少數,在咱們大家的眼裡他是最應該被封侯的,可是就是因為命運坎坷和一些自身的原因,李廣一生都沒有被封侯,這就為後世留下來“李廣難封”這麼一句成語。

當然李廣沒有被封侯自然是有原因,這個原因呢今天就不跟大家多說了,以後有機會咱們專門寫一篇文章跟大家聊聊李廣沒被封侯到底“冤不冤”。

從“李廣難封”我們也能看出來“封侯”曾經在漢代是多少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願望。

其實秦漢時期不僅僅隻有一種爵位,除了剛剛說的“侯爵之外”,還有公士,上造,簪袅,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長,右庶長,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或者大良造,驷車庶長,大庶長,加上關内侯和徹侯,一共是分二十等,叫做“二十等爵”,後來徹候為了避漢武帝劉徹的諱改叫列候。

這二十等還從上到下分為四個級别,其實侯爵是第一級、什麼什麼更啊上造啊庶長啊是第二級,各種大夫是第三級,然後剩下的就是第四級了。這其中還分官爵和民爵。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一個普通老百姓,最高的爵位隻能是公乘了,再往上沒戲了,除非你有機會立什麼大功。

說完這一大堆是不是各位都暈了,分這麼細太麻煩了吧。沒錯,筆者也覺得說這麼多很麻煩,但是為了講清楚也隻好委屈各位了。

到了東漢末年有一位大佬也覺得什麼亂七八糟的太麻煩了,索性廢除了二十等爵制。這下是不是大家痛快多了。這個人就是曹操曹孟德,感謝曹丞相。

秦漢時期非世襲爵位(糞土當年萬戶侯)3

曹操劇照

軍功

這個爵位制度并不是秦漢時代的原創,而是早就有之。爵位原本是諸侯獲封賜的封建等級,與封建制度密切相關的。

在西周實行分封制的時候,被分封的諸侯就有公、侯、伯、子、男五爵,諸侯的封地稱國,各諸侯國内,又有卿、大夫、士等爵位,卿、大夫也有封邑,叫家。“齊家治國”就是這麼來的。

這些爵位不僅可以世襲罔替,還對其統治範圍内具有一定的統治權。諸侯對封國有統治權,受命于天子;卿、大夫對封邑也可以行使統治權、受命于諸侯。

《孟子.萬章篇》就寫到:“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天子之制,地方千裡。公侯皆百裡,伯七十裡,子男五十裡,凡四等。不能五十裡,不達於天子,附于諸侯曰附庸。天子之卿受地視侯,大夫受地視伯,元士受地視子男。”

但是到了戰國的時候,這種情況變了。戰國的時候各個國家紛紛廢除了卿大夫的采邑制度而改實行郡縣制,于是就出現了跟以前不一樣的爵位,而且爵位不再世襲,也沒有對地方統治權。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商鞅變法,商鞅變法中有一項就是軍功爵制度,說白了就是按軍功來封賞爵位。具體方案就是,所有貴族必須通過軍功來重新定位,有軍功,不管是以前是農民還是貴族,都有資格獲得爵位;那如果沒有軍功呢?不好意思,那您以後可就不是貴族了,降為普通的地主。

新法一出,大大激發了士兵的戰鬥積極性。

秦漢時期非世襲爵位(糞土當年萬戶侯)4

秦漢時期的戰争是非常頻繁的,每個士兵在戰鬥結束之後,都要計算一下自己殺了多少敵人,然後用殺人的數量來換取相應的功勞。

那麼在殺紅了眼的戰場上怎麼計數呢?有這麼一個規矩,如果一個士兵殺死了一個敵人,就割下他的右耳,等到打完了仗,數一數每個士兵有多少個右耳,就代表殺了多少個敵人,相應的就會得到多少的獎勵。

跟咱們今天的多勞多得的道理一樣,你拼命的為國家打仗,國家就會給你豐厚的獎勵,正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上了戰場士兵們哪個不玩命?秦國的虎狼之師就是這麼組建起來的。

那麼士兵們拼死拼活換回來的這個爵位有啥用呢?您可别小看這個爵位,可不僅僅是一個好聽的名頭而已。

首先,有爵位就意味着在社會上享有一定的特權。比如,你犯了罪,可以通過降低爵位的等級或者免除爵位來抵消一定的懲罰,相當于是一個“護身符”。除了抵罪之外,還能減免一定程度的徭役,咱們知道古人是要服徭役,就是無償的為國家勞動,沒有爵位的人一直到60歲才能不參加徭役,如果你有爵位的話,那麼恭喜你,你就擁有了“提前退休”的資格。

不僅如此,在漢代,有爵位的人死後,連墳頭都有資格比普通人修的豪華一點。

秦漢時期非世襲爵位(糞土當年萬戶侯)5

另外,面對資源分配的時候,爵位越高就越有優勢了。比如在漢代,一位關内侯最多可以擁有95頃土地,而比他等級低的公乘有多少呢?隻能擁有20頃,再低一點的大夫隻能有5頃,最低的公士最多隻能擁有1.5頃。

在漢代官員的等級跟爵位也有着密切的關系,咱們經常聽一個詞“封侯拜相”,形容一個人成就功名,官至極品。

這個詞是怎麼來的呢?

按照西漢的制度,丞相之職一直選用列侯擔任,所以也有了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就是隻有先“封侯”才能“拜相”。

提到這兒,咱們還得提一個人了,為什麼呢,因為這位老哥是個例外,就是漢武帝時期的丞相公孫弘。

公孫弘這個人曾經先後兩次被國人推薦,征為博士。十年之中,他從待诏金馬門擢升為三公之首,先後被任為左内史、禦史大夫、丞相之職。但是由于公孫弘之前沒有軍功,按照高祖皇帝“非功不侯”組訓,他就沒有侯爵。

因為在他之前擔任丞相的都是有侯爵的人,所以武帝下诏封平津鄉的650戶給丞相公孫弘為平津侯,這下總算是滿足了基本條件。公孫弘是西漢建立以來第一位以丞相封侯者,也為西漢後來“拜相封侯”開創先例,“鄉侯”也是他開始的,在這之前漢朝沒有“鄉侯”。

秦漢時期非世襲爵位(糞土當年萬戶侯)6

帝國

最後想跟大家說一說,軍功爵制度是在什麼曆史背景下産生的。

在軍功爵制度之前,爵位一直是世襲罔替,正因為如此一些傳承了幾代的大貴族也慢慢的也擁兵自重,甚至長期把持一方政權,勢力大到就算是國君也要禮讓三分。

到了春秋末年,一些世家大族已經俨然淩駕于國君之上,很有名的三家分晉,田氏代齊就是貴族搶班奪權的案例。

所以為了避免大權旁落,就必須有一種新的制度來制約原有的舊貴族,軍功爵制度就剛好打破了原有的世卿世祿的局面,達到了消滅舊貴族的目的。

但是舊貴族不能馬上被消滅,所以就要用軍功爵産生的新貴族來“以新換舊”。

那麼新舊貴族,差别在哪呢?

舊貴族靠血統,新貴族靠軍功;血統是天生的,軍功是争取的;血統有利于貴族,軍功有利于君主;血統由家族決定,軍功由政府認定。

更重要的是,舊貴族是領主,新貴族是地主,二這一字之差,可以說差别是天上地下。

按照原來西周的分封制度,不管是你是諸侯還是大夫,一旦封了爵位和領地,那你就對自己的領地有統治權,領地的人民也會忠于你。

就比如大夫隻需要忠于諸侯就可以了,不需要忠于天子;大夫領地上的人也隻需要忠于大夫就可以了,沒必要忠于諸侯。

但是地主就不一樣了,隻負責收取應得的财物就完了,其他的一律無權過問。換句話說,地主隻有财政權而沒有行政權。這樣地主代替了領主,領主沒有了,領地自然也沒有了,取而代之的就是郡縣,而原先在地方上那些屬于領主的權力,土地和人口就直接隸屬于國家和國君了。

秦漢時期非世襲爵位(糞土當年萬戶侯)7

以軍功定爵,這樣的結果必然是軍民人等積極上進,國力增強,貴族失去了原有的地位,而國君的地位反而上了一個檔次。地方上沒有了世卿世祿的舊貴族,地方管理者也不再依靠出身和血緣,而是憑借能力和才幹,由中央政府任命委派。這樣一來,中央集權的目的也就達到了,這也是商鞅變法的重中之重。

結語

雖然這場改革不是由商鞅一個人完成的,也不是在某一瞬間完成的,但是在這場改革的過程中我們分明可以清晰的看到一個未來帝國的胚胎。

此時還是萌芽的秦帝國要做的就是靜靜等待,等待百年之後,那個被稱為始皇帝的人,在中原大地上,上演一出“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的大戲了。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康家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