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朗讀者第一季第二期感悟

朗讀者第一季第二期感悟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3 03:11:26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父親這一角色在家庭教育中承擔着重要責任,究竟什麼樣的爸爸才是好爸爸?潘文石是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教授、生物學專家。他堅守秦嶺13年研究秦嶺大熊貓,又轉戰廣西崇左研究白頭葉猴,後在北部灣延續中華白海豚的種族希望。為了保護和研究野生動物,他幾十年如一日地穿梭在人迹罕至的茫茫雪林、崇山峻嶺之間。

朗讀者第一季第二期感悟(朗讀者第三季讀時代風貌)1

潘文石從女兒潘嶽7歲開始就極少陪伴在她身邊。女兒在學校經常被同學問:“你是沒有爸爸嗎?”但潘嶽從來不把這種說法放在心上,她說,我有一個很好的爸爸。他每次去山裡回來,潘嶽都能在他的包裡翻找到他用桦樹皮為母親寫的信,即便在野外,他也會給家裡寄相思鳥及豪豬刺,雖然大部分時候他的背包裡都是熊貓糞便。潘嶽覺得很酷,因為這些東西其他小朋友都沒有見過。盡管缺少平日裡的陪伴,潘文石卻以身作則将理想與教育在孩子心中深種,在精神上為孩子打開了一個全新的視角。2008年,潘嶽放下自己的公司,放棄優渥的生活來到父親身邊,幫助潘文石完成研究,他們共同為人類生存的洞天福地努力。在《朗讀者》第三季節目中,她在台下對父親說:“希望他繼續這樣勇敢地、強壯地、樂觀地把他想做的事情好好地做下去,我們都跟你在一起。”台上的潘文石微笑颔首,輕輕舉起握緊的拳頭,像在為他們共同堅持的事業加油。

朗讀者第一季第二期感悟(朗讀者第三季讀時代風貌)2

節目還生動展現了在漫長而艱難的科學苦旅中,潘文石甘之如饴的精神。十多年的野外科考生活已經讓他形成了兩小時一醒的睡眠節律。秦嶺的冬季寒氣逼人,兩三個帳篷都被雪壓在底下,沒有水,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打水,還沒回到帳篷水就又凍成了冰。林業工人都已下山過冬,但對熊貓的記錄不能停止。潘文石和學生們住在四面透風的棚子裡,鑽進鴨絨睡袋,借着蠟燭微弱的光亮,用凍僵的手指記錄熊貓通過無線電頸圈發回的數據。就這樣,他和學生們在秦嶺堅守了13年。

除了寒冷、疲憊和孤獨,有時甚至還面臨生死考驗。1981年初,潘文石在卧龍山區追蹤觀察大熊貓時不慎從200多米高的山崖摔下,重重地摔在一塊石頭上。性命雖保住了,但猛烈的撞擊撕裂了他的肛門。他一邊流血一邊往帳篷爬。由于無法進食,他不敢吃東西,每天隻能靠一勺蜂蜜和一個雞蛋在山上維持生命,其間的痛苦刻骨銘心。

朗讀者第一季第二期感悟(朗讀者第三季讀時代風貌)3

功夫不負有心人,1989年,潘文石終于近距離觀察到了熊貓“嬌嬌”。跟“嬌嬌”的接觸不容易,它已經有了“虎子”,保護幼崽的天性讓它難以被靠近。潘文石在樹上搭了一個平台,在上面看嬌嬌在山洞裡面給“虎子”,以及後來給它的女兒“希望”哺乳。“嬌嬌真的有悟性,我們不傷害它的孩子,嬌嬌接受我了。” 1997年夏天,潘文石在長清林業局,一天早上,他一打開門,門口坐了隻熊貓,看着他,脖子戴着無線電頸圈,是“希望”。“它應該是懷孕了,它來找我,告訴我它懷孕了。”這是人和動物之間最和諧友好的景象,潘文石升級成了“熊貓外公”,他付出的愛得到了回應。

朗讀者第一季第二期感悟(朗讀者第三季讀時代風貌)4

“人類無法孤獨地行走于天地之間,我們必須與萬物衆生同生共存。”一直以來,潘文石都在思考人和自然,人和動物的關系,“熱愛生命是人類天性中最真實的一個部分,我們祖先來自一個荒野,保存這個荒野就是保存我們的未來,因為所有的荒野才是我們子孫後代生存下去的洞天福地。”

朗讀者第一季第二期感悟(朗讀者第三季讀時代風貌)5

在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推出的文化類綜藝節目《朗讀者》第三季中,還有很多像潘文石一樣為了事業、國家和人類奉獻一生,舍小家顧大家的人。節目邀請的嘉賓聚焦時代領軍人物以及社會各界的平凡英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中國科學院院士、北鬥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楊元喜,中國科學院院士、密碼學家王小雲,法語文學翻譯家周克希,“七一勳章”獲得者、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還有當代作家蘇童,央視主持人康輝,演員詠梅,以及剛剛在東京奧運會女子20公裡競走決賽中摘得銅牌的運動員劉虹……新一季的《朗讀者》不斷拓寬嘉賓選擇範圍,體現了開闊性與代表性,多方位呈現新時代風貌,書寫了一部群星閃耀的時代影像。

朗讀者第一季第二期感悟(朗讀者第三季讀時代風貌)6

《朗讀者》第一季帶領觀衆重拾文學之美,鼓勵大衆愛上朗讀;第二季通過提升嘉賓、文本、主題的開合度,陪伴大家打開朗讀的邊界和視阈;時隔三年回歸的第三季,則希望在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上再上一個台階,體現出時代擔當、社會關照和思想縱深。在延續往季優勢的基礎上,《朗讀者》第三季尋求在内容及制作中的新突破。節目特别設計“劄記”環節,以文化大家與制作人對談為“文眼”,開啟文學之旅。舞台設計上,節目團隊精心打造了劇場式舞台裝置,讓觀衆獲得沉浸式體驗。節目幕後制作團隊精心設計,大量嘗試,于細微處做文章。他們不僅追光,還創造了光。這檔節目像一位拓荒者,永遠在探尋更多的可能性。

《朗讀者》作為一檔盛行的優質文化節目,對“朗讀”這一具體形式深度關注,讓文學與聲音交織,實現“美美與共”。文化精品之所以稱之為“精”,是因為它彙聚了人們美好的精神向往,代表了這個時代的主流價值。《朗讀者》探究到當下人們存在着對現實生活最基本的困惑,也有對情感哲思最核心的需求,所以它提供了一個安靜的平台和空間,可以讓人在時代喧嚣中停下腳步,吐露心中潛藏的字句,傾聽自我的“回聲”和無數普通人的“群響”。當觀衆看過這些朗讀和對話後,也開始慢慢尋找自我與世界的新連接,《朗讀者》的社會意義得到進一步凸顯。

朗讀者第一季第二期感悟(朗讀者第三季讀時代風貌)7

董卿說:“朗讀者就是朗讀的人,在我看來可以分為兩部分來理解,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則是展現生命,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關注的文字完美結合,就是我們的《朗讀者》。‘朗讀’不僅僅是讀文本,也可以是讀山川湖海,讀心路曆程,讀人生四季,讀念念不忘的回響……所謂閱盡千帆,也許是把所見所聞,所讀所想,都化為了内心風景,建構起一方見天地人心的多彩世界。” 和光同塵,與時舒卷。由“一個人,一段文”到“讀天地人心”,《朗讀者》第三季懷着虔誠的心又一次上路,讓文學之光照亮每一處黯然之地,帶給大家更多的溫暖、慰藉和力量。

朗讀者第一季第二期感悟(朗讀者第三季讀時代風貌)8

本文來自【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有文化工作室】,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