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抖音年度前十名?截至5月27日,抖音熱搜話題“山東網絡文藝志願服務行”下已有5207個視頻,1387.5萬次播放量,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山東抖音年度前十名?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截至5月27日,抖音熱搜話題“山東網絡文藝志願服務行”下已有5207個視頻,1387.5萬次播放量
文藝志願服務,如何“網”前看
與600多萬名觀衆聽一場戰“疫”歌曲網絡音樂會,看青年書法家鄒方臣揮毫潑墨細解書法知識,跟舞者陳晨學習《彩雲追月》的舞蹈動作練習基本功……
常“刷”抖音和直播平台的人,最近會發現,一批山東文藝志願者通過網絡直播、短視頻等方式,進行文藝表演和展示,有些還開設了線上公益課。不僅為疫情期間“宅”在家的人送去心靈撫慰,也吸引了大量網友關注。那麼,觸網而“火”的文藝志願服務究竟有何秘訣?如何進一步拓展“文藝志願服務”新空間?
與“大咖”面對面
“大家好!我是山東省書法家協會志願者鄒方臣,在舉國上下萬衆一心共同抗疫的時刻,我響應中國志願者協會和山東省文聯的号召,将在抖音開設書法直播課……”2月23日,因為疫情“宅”在家的濟南市民楊和平,“刷”抖音時,看到了“鄒老師”的直播預告視頻,趕忙點了一顆“紅心”關注。
今年60歲的楊和平是一位“發燒級”書法愛好者,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疫情限制了書法班的線下學習,但現在可以在手機上聽課,‘篆隸楷行草’都有,非常方便!”他介紹,鄒方臣講書法知識和綜合理念,倪和軍講篆書,高岩講隸書,逄春偉講楷書。“大字小字都有講,随便挑!”
文藝志願服務,是文藝志願者利用自己的時間、文藝技能以及社會影響力等向社會提供的一種無償服務。而在“文藝志願服務”這個品牌之前加上“網絡”二字,既是疫情防控期間的應急之舉,也是一種“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創新。
記者了解到,山東省書法家協會首批共14名優秀書法家“組團”在抖音開課,包括臨摹與創作,他們發起的“上抖音 學書法”邀約,成功點燃了大家對書法的熱情,滿足書法愛好者的學習訴求。不僅是書法,在山東網絡文藝志願服務活動中,戲劇、音樂、曲藝、舞蹈、雜技、美術、攝影、電影、電視、民間文藝等藝術門類“多點開花”。5月27日,記者登錄抖音時,熱搜話題“山東網絡文藝志願服務行”下已有5207個視頻,1387.5萬次播放量,吸引了網友廣泛留言,不斷升溫。
菏澤農民孫玉成是位山東梆子戲迷。在5月23日中國文藝志願者服務日這天,因為不會“鼓搗”觀看直播,他在手機前等了一個多小時。“這段時間,我們都‘悶’壞了!有個戲迷在微信群裡轉發了山東戲曲網絡演唱會的預告鍊接,有宋其美、杜玉珍等名角,大家沸騰了,都等着看呢!”
這場演唱會中,從《樊梨花征西》《河都老店》到《木蘭出征》《老羊山》,讓孫玉成和微信群裡200多位戲迷大飽“耳”福,在線觀看人數超過10萬。孫玉成告訴記者:“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大夥都有點兒文化需求。這一台戲太有意義了!既滿足了我們想看戲的需求,又避免了人員聚集,而且演唱水平是真高啊!”
記者查閱發現,山東省舞蹈家協會推出了簡單易學的“百姓健康舞”,每期選擇不同風格的舞種,如中國舞、街舞、芭蕾舞、少兒舞等等,供群衆根據喜好選擇學跳,深受年輕人青睐,很多人在留言中“催更”。濟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産“長清剪紙”第六代傳承人王憲志在直播中,讓零基礎網友快速入門,線下很多網友自發建群,頻繁互動……持續推出的“文藝進萬家 健康你我他”——到人民中去·山東網絡文藝志願服務活動,精彩紛呈,吸睛無數。
“網”群衆中去
在“宅家不出門便是為社會作貢獻”的特殊時期,文藝志願者突破空間和時間的限制,通過“網絡”的方式“到人民中去”,讓群衆暢享高質量的文藝之旅,提升了文藝傳播的效果。從長期來看,這或許将成為一種文藝志願服務常态。
這是因為,互聯網既給文藝志願服務插上了新的翅膀,又以符合時代要求的方式彰顯了社會主義文藝的人民性。業内人士認為,相較于傳統文藝志願服務“我演你看”的模式,網絡服務更強調互動性、參與性,使百姓由被動的接受者變成主動的參與者、創造者,從文化的看客變成主角。
“舞蹈基本功特别好,我要跟你學!”“好柔美,小姐姐快直播教學吧”……随着文藝志願者、山東青年政治學院青年教師陳晨,《彩雲追月》的舞蹈動作展示,一條條網友的留言互動出現在屏幕上。陳晨認為,互動性是網絡的一大特點和優勢,“面對面”的教學雖然隔着屏幕,但網友的期盼能夠得到及時回應和滿足。
同樣,在山東省書協行書委員會副秘書長于永江的抖音短視頻中,一個“也”字的寫法,收獲了5萬點贊、1277條評論、1463次轉發,有網友評論,“看你寫字,也是一種享受”“看那個運筆,好過瘾,尤其是最後的那一筆,那個鈎子,我特喜歡”等等,擁有8.2萬抖音粉絲的于永江成為山東書法界的新晉網紅。在網絡文藝志願服務中,不僅網友們的留言能得到及時回複,文藝志願者也會根據網友的反饋内容進行課程的調整。
記者采訪發現,新技術同樣賦能文藝創作。山東畫家為張新忠、于正洲等在抗疫一線殉職的英模人物所作的畫像,一經線上推出便引發了廣大網友的強烈共鳴;5月12日直播的山東省抗“疫”歌曲網絡音樂會,為山東省抗“疫”優秀音樂作品集中展播構建起平台。青年詞作者楊萌和合作夥伴們加班加點,用兩天的時間創作了這首《隻為那一身白衣》,被收錄在這場網絡音樂會中。“我們想把這首歌曲獻給我們身邊新時代最可愛的白衣戰士。”楊萌說。
據統計,疫情發生以來,山東文藝工作者創作了13萬多件(幅)主題鮮明、内容豐富、充滿正能量的文藝作品,參加創作的藝術家近3萬人,文藝工作者超過16萬人。在省文聯的官方網站和微信公衆号上,“戰‘疫’——山東文藝界在行動”“戰‘疫’觀察”“百姓健康舞”“輕松學藝”等主題欄目閱讀量達40萬餘次。
“觸動人心”才有生命力
記者發現,在疫情防控關鍵時期,山東文藝工作者創作了大量抗疫優秀文藝作品,在網上用文藝精品傳遞精神、鼓舞人心,以文藝服務撫慰心靈、振奮精神。
山東省舞蹈家協會駐會副主席、山東青年政治學院舞蹈學院院長傅小青深受戰“疫”故事的感染,決定将真實故事搬上舞台,讴歌頌揚每一位“凡人英雄”。于是有了全國首部以舞蹈詩形式表現戰“疫”主題的作品《逆行》,24位學生以志願者的身份和老師們一道參與到演出中。
《逆行》的呈現分為兩種方式,一個是“不帶觀衆的首演”,在學習強國等網絡平台播出;一個在5月12日國際護士節當天,為部分醫護工作者特别呈現的一場小範圍演出。但無論是線下還是線上,都催熱淚、振人心,網友點贊“刷屏”,赴湖北一線醫護人員在現場看後數度哽咽。
70多分鐘的舞蹈詩講述了一家五口團聚在一起,卻被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所有安排。湖北告急,全民戰“疫”。随後,《逆行》用了10個章節,講述了一家五口中,身為“兒媳”“妻子”“母親”的醫務工作者,義無反顧地報名赴湖北一線;身為“兒子”“丈夫”“爸爸”的公安民警,在緊張忙碌的疫情防控工作中,犧牲在一線。留守在家的老兩口和孫女,帶着對親人的思念,默默地守望,自覺地遵守着各項防疫安排……
觀看中,在湖北疫情防控一線“火線入黨”的護士梁锶锶數次落淚。她說:“舞蹈詩中‘秀發’一章的場景讓我印象深刻,因為我去湖北之前就是長發及腰。剪去長發是我最美的時候,我不後悔,因為是為湖北剪發、為武漢剪發,很光榮,也很值得!我隻是做好一名普通護士的本職工作,用實際行動踐行一名醫務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檢驗文藝志願服務效果,歸根結底,要看服務過程能否潛移默化帶給人們思想改變。用好互聯網将打通文藝志願服務的“最後一公裡”,收獲的是人民群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向善向上的精神力量。
(大衆報業·大衆日報記者 張依盟 報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