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張病床,10天建成
火神山醫院
被外媒稱作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大年三十開建以來
在幾千工人夜以繼日的奮戰中
醫院正拔地而起
5000萬網友在線“監工”
關注火神山、雷神山
兩座醫院的建設進度
号稱全球最大在線聊天室,24小時直播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施工。
隻要進了直播間,你就是“監工”、“網絡包工頭”。網友們準時上線打卡、堅守崗位,跟現場工人一樣兢兢業業。
網友們還給每輛施工車和機械設備起了名字:
白色的闆房是“白居易”
高層吊車是“送高宗”
混凝土攪拌車是“送灰宗”
電焊工作組是“焊武帝”
藍色挖掘機是“藍忘機”
勤奮地跑來跑去的小叉車是“叉醬”
另外還有“小藍”“小黃”“大紅”
……
每一個機器都有自己的“粉絲團”,評論區堪比追星現場。
火神山醫院,占地3.39萬平方米,設置床位1000張。從立項、設計、開工到完工,10天時間,預計2月3日投入使用。
雷神山醫院,占地3萬平方米,設置床位1600張。一天半全部通網,三天全部通電,預計2月5日投入使用。這就是中國速度。
就連外國網友看到施工現場視頻
也紛紛贊歎
有熱心的網友,還為兩座醫院提前設計了LOGO。
雷神山、火神山兩座醫院,是在網友們的注視下建起來的。一點一滴的進度,都為5000萬在線網友,提供了精神的寄托。工地建設者們,也有了強大的後援團。
那麼,10天左右就建成一所醫院是怎麼做到的?兩所醫院能否滿足需求?醫院對臨近的湖泊會不會帶來污染?……圍繞公衆關心的一些焦點問題,記者做了采訪。
1月26日,在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工地,大型機械加緊施工。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焦點一:兩大醫院能否滿足需求?
武漢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打赢武漢阻擊戰,事關全局。
“新建的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可以解決2300張左右的床位。”武漢市市長周先旺在1月26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除了在建的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武漢市還将對遠城區6家醫院進行改造,增加床位1萬張左右,及時收治确診病例。
為應對疫情新形勢,武漢市1月29日決定将正在修建的雷神山醫院病床數由原先設計的1300張擴增至約1600張。
焦點二:10天建成醫院是怎麼做到的?
1月31日晚11時,當很多人開始進入夢鄉時,戴着口罩的中建三局項目負責人李健依然站在火神山醫院燈火輝煌的施工工地上,指揮工人熱火朝天地施工。按照規劃,火神山醫院将于2月2日建成,這意味着從1月23日進場施工到竣工,僅有10天的建設工期。
相比之下,雷神山醫院更是“神速”。自1月26日正式開工以來,僅僅5天,總體建設進度已完成60%以上。
“速度的背後,是我國建造技術的創新。”正在雷神山醫院現場指揮的中建三局一公司黨委書記吳紅濤說,兩個醫院的建設采用了行業最前沿的裝配式建築技術,最大限度地采用拼裝式工業化成品,大幅減少現場作業的工作量,節約了大量的時間。同時,在外部拼接過後進行整體吊裝,将現場施工和整體吊裝穿插進行,實現了效率最大化。
1月30日拍攝的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工地(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焦點三:短期内如何調集大量建設工人?
記者近日在火神山醫院施工現場了解到,項目有2000多名工人和近千台各類大型機械設備及運輸車,24小時輪班作業。時值春節假期,許多農民工都已返鄉過年,短時間内如何調集這麼多工人?
負責火神山施工的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技術部經理葉建介紹,1月23日進場當晚,中建三局迅速調集了武漢市正在加班的5個建設項目中的1400多名工人,場地平整等工作才可以迅速展開。
與此同時,中建三局還廣發“英雄帖”,通過勞務分包公司迅速召集工人。湖北含璋勞務公司總經理付劍平說,1月23日晚接到通知後,24日一大早就帶着一輛大巴直奔恩施,沿路到宜昌、荊門、荊州、仙桃等地接回工人;同時,又動員武漢周邊農村的工人結伴前來。
正值春節,開始,一些工人并不願意回。當聽說是來建設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的醫院,許多人就同意了。“他們也希望早點把醫院建好,早點消滅疫情。”付劍平說,24日當晚,他們帶領300多名工人進場施工。
焦點四:如何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記者從雷神山醫院隔離病區病房樣闆間看到,病房内設有一個由兩層玻璃和紫外線系統構成的傳遞艙,病人的餐食和藥品都會從這個傳遞艙傳遞進來,通過傳遞艙内的紫外線系統消毒,避免感染。每個病房安置有兩個床位,房間内有獨立的衛生間。
“既要嚴防污染周邊環境,也要嚴格控制院内交叉感染。”雷神山醫院項目的總設計師、中南建築設計院黨委副書記楊劍華介紹,醫院以“潔污分流、醫患分流、人物分流”為原則,采用嚴格的“三區兩通道”設計,醫護人員按“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的工作流程布置工作區域。每進入一級區域,醫護通道與病患通道完全分離,為醫護工作者提供安全可靠的工作環境。
1月30日拍攝的武漢火神山醫院建設工地(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焦點五:對臨近的湖泊會不會帶來污染?
“不會污染附近湖泊。”中建三局安裝公司技術負責人李永峰介紹,醫院的廢水從排出到處理合格要經過7道嚴格的工序,先在院區内經過全封閉的收集和預消毒處理,再提升到污水處理站進行生化處理,最終經系統檢測合格後,才會排入市政管網。
李永峰測算,每所醫院每天最多會産生800噸—1000噸污水,而每所醫院的污水處理能力最大能達到每小時80噸,“也就是每所醫院每天最多可處理2000噸污水,現有處理能力非常充足。”
對于雨水也不“放過”。中南建築設計院防水設計師張頌民介紹,為防止雨水滲入地下,隔離區内地面全部做了硬化處理。通過混凝土基層、防滲膜和鋼筋混凝土地面層等三層防護,确保無雨水下滲。而雨水經收集進入院内調蓄池,經消毒後排入城市污水系統。
焦點六:是否會對醫院周邊居民健康造成影響?
“這兩所醫院的選址都位于武漢市常年主導下風向。”楊劍華介紹,兩所醫院所在的後官湖和黃家湖地區都是下風向,且所有房間排風均經過消毒殺菌及高效過濾處理達到國家标準後,才高空排放。
楊劍華說,醫院絕大部分醫技用房為負壓房間,并在病房、ICU按相關規範加大新風量。這樣的話,房間内的壓力比外面低,可以有效避免病毒随着氣流傳到外面,污染室外空氣。
焦點七:交付後如何使用?是臨時建築還是長期使用?
據了解,火神山醫院建成後,将整體移交給解放軍相關單位管理,作為專科醫院,用于集中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
火神山醫院采用的是集裝箱房,而雷神山醫院為鋼架臨時建築。對于疫情過後兩所醫院是否繼續保留使用,武漢市城鄉建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這得有待疫情過後再予研究決定。
吳紅濤介紹,從功能上講,兩所醫院建成後可滿足長期使用的需要。同時,由于采用标準化、模塊化設計,所有建築均可快速拆除,部件經消毒處置後可周轉使用。
在這場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戰役中,在這個史無前例的最長春節假期裡,我們普通人能做的不多。為工地建設者們加油、為遭遇不幸的病患者祝福、向一線醫護人員緻敬,宅在家裡是最大的貢獻,口罩和樂觀的心态是抵抗病毒最好的裝備。
武漢廣播電視台出品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