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伊利集團質量檢驗控制中心主任李翠枝的一個提案,引起了一衆網友熱議。
她建議将“一生飲奶計劃”納入國家發展戰略。同時還建議将跨境電商稅率與一般貿易稅等同,“将嬰幼兒配方奶粉從跨境電商清單删除”。
品一品這個“一生飲奶”,沒毛病啊!這可是個好事兒。為了健康,完全贊同全民喝奶!
但說實話,這個提案提的意義并不太大,因為喝不喝牛奶是個人自由。
(當然,前提是這些奶制品企業為國民提供的牛奶質量都符合标準)
争議出在“将嬰幼兒配方奶粉從跨境電商清單删除”,似乎是“禁止進口奶粉”的委婉說法。
有網友就過度解讀“要是通過立案,是不是不能喝外國奶,隻能喝伊利的牛奶了?”
因為如果沒有跨境電商渠道,那麼想要買國外奶粉,要麼代購買不知道真假的奶粉,要麼就是你要找專業報關機構,把奶粉作為進出口貨物來報關——門檻大大提高。
關于奶粉問題,隻要家裡有小孩的人,聽到這個都會關心起來。
畢竟現在有些國産奶粉比進口的都貴,而且出了那麼多回事以後,人們對其信任度也變低了。
其實,自從三聚氰胺事件之後,國産奶粉逐漸失去消費者的支持,幾乎淡出了一二線城市,市場占有率,由原來的65%一路暴跌到30%甚至更低。
家長沒辦法,隻能另求出路,購買進口奶粉。
而根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08年-2017年,我國進口嬰幼兒奶粉數量從4萬噸增長到29.6萬噸,漲幅超過7倍。
難道是進口奶粉口感更好嗎?其實也并非如此。
有網友質疑“不讓喝進口,伊利家的奶粉是不是就更好賣了,還有可能擡價?”
有媒體甚至為伊利粗略地算了一筆賬:“一生飲奶計劃”若通過了,第一批實踐“一生飲奶”的就是我們約1.68億祖國花朵。
按每人一天一袋奶,一學年200天計算,一年的牛奶需求量為336億袋。若每袋均價5元,合計1680億元。比伊利2019年全年營收,多出近800個億。
不可否認的是,多年來,伊利的營收的确都保持在國内上市乳企總營收的三分之一。
而今年4月28日,伊利公布2019年年報報和今年一季報顯示,其營業收入、淨利潤連年上升,“稱霸”亞洲乳業榜首上6年。
《中國奶業質量報告 2017 》數據披露,2017年,伊利和蒙牛的占比,分别達到 22% 和 21.8%,幾乎占了全部銷售額的一半。
随後,伊利又通過資産重組、兼并收購等一系列方式,擴張地盤,加強對奶源、銷售渠道等方面的控制,市場份額逐年攀升。
但是這個建議其實并不是為了企業着想,想要提高銷量,甚至壟斷。
針對網友的質疑,伊利近日向媒體解釋了該建議的市場背景。
首先,取消跨境電商奶粉交易,并不等于取消“外國奶交易”。
伊利在接受采訪時指出:“跨境電商奶粉不接受嚴格的配方注冊、海關入境檢驗、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月度抽檢,不但存在産品質量風險,而且有損中國配方奶粉市場的公平機制。
近年來,海關系統數次破獲涉案金額巨大的跨境電商走私嬰幼兒配方奶粉大案。缺乏監管的國外嬰幼兒奶粉通過跨境電商的渠道進入國内,已成為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的一大安全隐患。
2018年5月15日,廣州海關緝私局破獲了一個利用跨境電商方式走私奶粉進境的走私案件,涉嫌走私奶粉62萬罐,涉案案值達1.38億元。
與此同時,跨境電商奶粉背後所涉及的質量、稅率等問題仍需進一步解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