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葉公子】第192篇
期待每一位讀者的關注和點贊,感恩。
自80年代末起,鄧麗君的一首首情歌就偷偷紅進了内地,精神生活匮乏的老百姓也有了“追星”的概念。
90年代初,随着國内形勢的放松,老百姓也漸漸看上了電視,VCD這種先進的家用電器也成了大衆的最愛。
于是,港台圈的大小明星也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挂到了各家的牆上,年輕的男女們晚上都得對着這些挂曆“臆想”一番才會安心睡去。
在這樣的大好形勢下,國内有眼光的資本大佬紛紛将目光投向了影視圈。
拍電視劇、拍電影成了賺錢最快的渠道之一。
要想拍戲得先有人,于是,早期混迹于話劇圈的演員們紛紛走到了台前,成了影視演員。
——葉公子叨叨叨
01
國内早期的電影市場還處于摸索階段,多數電影也都是在“公家的管控”之下才拍出來的,對影視演員的打造和資源維護還沒有一套完整的體系。
所以,最早一批的影視演員并沒有得到影視圈最大的資本加持,也就漸漸落沒了。
要說唯一一個從那時候留存至今的知名藝人也就劉曉慶了。
劉曉慶早年是八一電影制片廠的演員,拍了幾部電影之後又被調入了北京電影制片廠,一直在體制内讨飯吃。
體制内的電影資源不少,但是待遇卻非常的差,早期的劉曉慶還毫無所覺,直到和梁家輝一起主演李翰祥的《垂簾聽政》她才察覺到這巨大的區别。
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劉曉慶一直想離開體制内,到80年代底,她正式出去單幹,她才能一直紅到了今天。
這就不得不佩服劉曉慶的眼光了,香港演員帶給她的影響巨大,直接影響了她對自己未來事業之路的規劃。
到了90年代,劉曉慶跳出體制内後,國内的娛樂文化産業也開始朝着“産業化”的趨勢發展。
而在這場文化大躍進的過程中,劉曉慶的前男友姜文就是受益者之一。
姜文早年受英達影響頗深,開始對表演産生了興趣,也是在英達的鼓勵下,他才考入了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展開了自己影視之路。
1987年,姜文進入張藝謀導演的《紅高粱》劇組拍攝,和還是新人的鞏俐合作,兩人在戲裡愛的難分難舍。
當時的張藝謀還是個小萌新,他的咖位甚至還不如姜文,兩人在角色塑造上産生了很大的分歧,基本是從開拍吵到殺青。
這部吵來吵去的戲,不經意間就成了拿獎拿到手軟的電影。
姜文一看,哎呦喂,拍個這麼簡單的電影就能拿獎?我也能拍啊。
打這之後,姜文一直對做導演蠢蠢欲動。
當時的姜文還和劉曉慶在濃情蜜意中,就和對方表示想去國外學導演。
劉曉慶頗為霸氣的說:“導演不是學出來的,是幹出來的,甭學直接幹!趁着年輕還能出點有新鮮感的作品,等老了這股勁兒就沒了。”
姜文又說:“想拍電影但是我沒錢啊。”
劉曉慶又大手一揮:“你去找合适的劇本,錢的事兒你甭操心,有我呢。”
簡單幾句話,劉曉慶就成就了姜大導演。
02
打這之後,姜文就開始找劇本,找來找去他看中了蘇童的《紅粉》,結果被李少紅搶先買下了版權。随後他又看中了池莉的《你是一條河》,也被人搶了版權。
為這事兒,姜文每天長籲短歎,抓心撓肺的難受。
那時,姜文住在北京内務部街,周圍一水兒都是大院兒子弟,個頂個的蔫壞,關系連着關系。
往小了說,大家都是一起從小被人嫌棄到大的臭小子;往大了說,這以後就是他們成名的奠基石。
住在姜文家馬路對面的王朔知道了姜文的苦惱之後,就将自己壓箱底的《動物兇猛》交給了他。
這本書在王朔心裡是“白月光”一般的存在,意義重大,不會那麼輕易許人。
這次敢交給姜文,恰恰是因為姜文和他有一樣的成長背景,肯定能拍出這片子不一樣的感覺。
姜文把這書拿回家,就如普希金所說“打開這本書,就像打開了姑娘的雙腿”,他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姜文一宿沒睡,一氣兒看完了這本《動物兇猛》,身體裡被強烈的荷爾蒙沖擊着,馬上有了改劇本的沖動。
随後,他将《動物兇猛》改編成了《陽光燦爛的日子》,招來了夏雨、甯靜、陶虹等一大批年輕人,說幹就幹。
電影拍完之後,不但獲獎無數,還捧紅了甯靜、夏雨和陶虹。
與此同時,同時姜文還和甯靜因為朝夕相處而“有了一腿”,随後和劉曉慶分了手。
看過《陽光燦爛的日子》的同學們,應該可以感受到甯靜豐乳肥臀的魅力,天天拍這樣一個大美女,怎麼可能不動心嘛。
這完全不能怪姜文“色”,隻能說明王朔的小說太“牛X”,硬生生讓人的荷爾蒙得到了空前的激增,擋都擋不住。
而這部劇的另一個主角夏雨,後來也考上了中戲,還成了袁泉的學長,兩人在校園裡就談起了戀愛,成了全校聞名的金童玉女。
膽子再大也怕菜刀,感情再深也怕小三。
幾年後,成名的夏雨和娛樂圈玉女高圓圓拍話劇,兩人暗生情愫,勾搭到了一起。
不久後,袁泉在采訪時失聲痛哭,高圓圓可能是于心不忍,遂和夏雨分手。
高圓圓則和于小偉談起了戀愛,再後來又和著名制作人張亞東走到了一起。
風水輪流轉,當小三者必被小三插刀,高圓圓和張亞東難分難舍之時,卻被王朔“朔爺”一手捧紅的徐靜蕾截了胡,把張亞東搶到了手。
看看,這部電影,如一棵樹一般,延伸出多少錯綜複雜的枝丫,說都說不清。
03
再說“朔爺”王朔,早年混迹在胡同大院兒,結交了一大批“狐朋狗友”。
知名的如米家山、葉京、趙寶剛、馬未都、鄭曉龍、葉大鷹等等,無一不是未來影視産業鍊背後的中堅力量。
在這些人中,最早期有兩個人成就了王朔,一個是馬未都,一個是米家山。
馬未都是第一個敢背着編輯部領導刊登王朔的人,米家山則是第一個将王朔的小說拍成電影的人。
1981年,馬未都和王朔都還是年輕小夥,一個在《青年文學》當編輯,一個在家碼字。
王朔家就住北京,當時他拿着自己的文稿直接去《青年文學》投稿,兩人因此相識。
那個年代,你的作品能不能發布完全是看編輯的一句話,被封為“神靈一般的存在”,各個都想巴結他們,這段關系就被很好的維護了下來。
後來,王朔的多部小說,都是在馬未都的幫助下才得以成功發表。
而米家山則是第一次将王朔的《頑主》搬上了大熒幕,不但将王朔帶成了“最适宜改成劇本的作家”,還捧紅了《頑主》的主演葛優、梁天和張國立。
梁天雖然已經慢慢隐退,但梁天的哥哥梁左和妹妹梁歡,在後來都成了《我愛我家》的編劇,梁歡更是在做《我愛我家》編劇期間插足了宋丹丹和英達的婚姻,成了下一個英夫人。
張國立則成了圈内知名的男演員,後來更是轉型做導演,至今仍在屏幕上活躍。
最近,他更是因為上《幸福三重奏》而頻上熱搜,和鄧婕之間的婚姻也成為大衆讨論的熱門話題。
而張國立和原配離婚搭上鄧婕的時間也恰好在此時,《頑主》拍攝期間他和前妻辦了離婚,拍完後為了掙錢又去拍了個南極的紀錄片,還立了個二等功。(這個我前期的文章中有寫到:張國立:哄得了鄧婕,做得了演員,最厲害的是還炸過南極的冰山,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葛優更不用說,更是成了一代人的記憶,後期聯手馮小剛打造了“賀歲電影”的先河,成就了一方霸業。(這個我也寫過:葛優的成名史告訴我們:喂豬的也能做影帝,感興趣的進去自己找。)
包括後來馮小剛做《大撒把》的編劇期間認識了演員徐帆,都是由葛優牽線搭橋的。
當然,葛優可能是這些人中唯一的一股清流了。
04
在早期,王朔還隻是個小小的作家,還沒有那麼知名,他身邊圍繞的都是一些他需要結交的人。
馬未都是他的編輯;米家山的父親是某省的最高領導;葉京雖然是王朔一個大院長大的發小,但葉京老爸的官職比較大;葉大鷹的老爸更是在某航天研究所工作;鄭曉龍的父親也是某某部的領導,更是王朔比不了的。
縱觀他身邊的那些大佬,個個都背景比他強,在這樣的圈子裡,他隻能是當小弟的那一個。
恰在這時,有一個叫馮小剛的美工走進了王朔的交際圈。
而這時的還馮小剛隻是鄭曉龍劇組的美工,一直對王朔仰慕已久,通過鄭曉龍就搭上了王朔這條線。
馮小剛的嘴皮子那在圈兒内絕對是“能把死人說活了”,“能把無賴誇成大佬”的那種人。
第一次見到王朔時,直把王朔這麼貧嘴的人都誇到了“臉一陣白一陣紅”的地步,就可見馮小剛的“拍馬屁功力”有多深厚。
80年代末,王朔已經成了圈内知名的編劇,幾部作品也先後搬上了熒幕,身邊卻連個小迷弟都沒有,這實在說不過去。
随後,馮小剛就成了王朔身邊的小跟班,孟不離焦焦不離孟,天天陪伴身側。
再後來,在王朔的引薦下,馮小剛成了《編輯部的故事》編劇之一,走進了京圈兒大佬們的視線,成了後來影視圈的中堅力量。
1993年,國内的影視行業開始以火箭般的速度發展,張藝謀不但和鞏俐成了情侶,還已經拍了《紅高粱》、《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挂》和《秋菊打官司》等知名影片;
陳凱歌則撇下了洪晃,找到了真愛倪萍,又憑借《霸王别姬》拿到了無數獎項,愛情事業齊頭并進;
而馮小剛卻剛剛有資格在王朔的人脈圈内開疆擴土。
這一年,王朔和馮小剛成了“好夢電影公司”,兩人開始獨自承攬電影資源。
要拍電影就得需要籠絡資本大佬,隻有這些人才是一部電影的基石。
這時,王中軍和王中磊就走入了馮小剛和王朔的視線,慢慢搭上關系。
公司一開,以王朔的名氣,隻要吆喝一聲“我要拍電影”就會有人送上大把的鈔票,還不需要為投資發愁。
錢一到手,王朔反而對後期的電影拍攝和制作不太上心了,全權交給了馮小剛負責。
1994年,馮小剛正式開始從編劇轉型為導演,拿着“好夢電影公司”的《永失我愛》、《情殇》和《一地雞毛》做了自己的練手作品。
這幾部電影并沒有引起很大的反響,票房也一般般,僅僅算是勉強沒有賠錢。
随後,以王朔作品《我是你爸爸》改編的電影被封殺,王朔也被封殺,不準出書,不準用他的書拍電影,總之,杜絕一切和王朔有關的東西。
王朔被電影局扣上了“宣揚灰色人生觀”的帽子,用他作品改編的電影和電視劇紛紛審核不過,“好夢電影公司”未來堪憂。
要不圈内說朔爺仗義呢,為了不連累“好夢電影公司”,不連累馮小剛,王朔收拾一下行囊就遠走美國,一去多年。
王朔雖然去了美國,漸漸在影視圈“隐退”,但他走後,他的作品對影視圈的影響卻一直未曾間斷。
05
以王朔本人和王朔作品延伸出去的線,捧紅了大半個早期娛樂圈的人,也承載了半個娛樂圈的風流史。
在王朔出走美國之前,他就已經有了自己的“小蜜”:徐靜蕾。
此時,“四小花旦”之一的徐靜蕾還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兒,等待大咖們來采摘。
那一天,剛剛19歲的徐靜蕾帶着清新的文藝氣息走進了王朔的視線,從此打開了他新世界的大門。
王朔将徐靜蕾帶進自己的圈子,趙寶剛一手打造了作品,将徐靜蕾捧紅了。
走紅後的徐靜蕾出書、做導演、不斷的換男友,将自己一步步推到了“四小花旦”的位置。
而徐靜蕾離開王朔之後,先是和李亞鵬走到了一起,又和黃覺、張亞東、韓寒等人相親相愛,直到遇到現在的黃立行。
情史之豐富,内心之風流,三言兩語不足以表達。
王朔臨去美國之前,還拜托了自己周圍的一圈兒好友要照顧一下徐靜蕾,她才能在京圈兒混的風生水起。
等王朔從美國回來之後,徐靜蕾一句“我想當導演”,王朔更是拉上了自己的好友葉大鷹、姜文、趙寶剛、張元都等等來幫她的忙,盡心盡力。
而馮小剛看到王朔勾搭了那麼漂亮的徐靜蕾,也忍不住心動,但是因為他本人實在是太難看,隻好勾搭個不是很年輕的,就瞄準了徐帆。
徐帆當時已經27了,在那個年代完全是老姑娘的代表了,那時她還是王志文的女友。兩人吵架分居期間,馮小剛就鑽了空子,成功挖了王志文的牆角,勾搭上了徐帆。
這事兒讓王志文和馮小剛一生交惡,兩人曾有多次機會合作,但是均被王志文拒絕。(王志文也是風流才子啊,女友各個都是大美女,過幾天扒。)
王朔去美國之後,馮小剛該何去何從呢?
這就要再次提到華誼兄弟的王中磊和王中軍了。
早年間,這兄弟倆以經營廣告公司起家,拿下了很多大型國營企業的訂單,撈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正躍躍欲試想要進軍影視圈。
王朔走後,馮小剛和王氏兄弟一拍即合,将王朔的《你不是一個俗人》改編成了《甲方乙方》,為了不被封殺,隻好挂上了馮小剛的名字,根本沒敢提王朔。
不得不說,這部電影是真好看,王朔作品中那種夾槍帶棒的調侃,自嗨似的口腔快感看得人根本停不下來。
一部《甲方乙方》成就了馮小剛和葛優,也成就了華誼兄弟的王中磊和王中軍。
緊接着,馮小剛又發揮了語言中的說、學、逗三大技能,推出了《沒完沒了》和《一聲歎息》。
幾部電影下來,馮小剛成了“馮氏喜劇”的代表人物,成了賀歲檔電影的先河導演。
與此同時,華誼兄弟賺了個盆滿缽滿,開始慢慢建立自己的完整影視體系。
賺到錢的華誼兄弟和早期騎自行車簽藝人的王京花合作,簽下了圈内最早的一批明星。
而這這些明星中包括李冰冰、任泉、範冰冰、胡可、胡軍、蘇瑾、陳道明、袁立、夏雨等等,占據了内地娛樂圈的三分之二江山。
華誼兄弟的勢頭之迅猛,業務擴張之廣泛,都是現在這個時代所無法比拟的。
他們成為那個時代的代表,開辟了一個時代的先河。
而這些藝人背後的“風流韻事”,更是多到數也數不清。
王朔,以一己之力帶動了半個影視圈的發展,多位導演因為拍他的作品而走紅,而導演們則又捧紅了無數的藝人。
那些走紅的導演和藝人,從困境中掙紮出來,面對活色生香的花花世界,各個不再甘于現狀,紛紛和原配離婚找到了更年輕的肉體。
娛樂圈的發展,不止帶給觀衆更好的影視體驗,也讓娛樂圈最早起家的這一批人有了風流的資本,給吃瓜群衆提供了一個又一個“飽滿多汁”的無限遐想。
PS:就寫這麼多吧,越寫越多,越寫越長,你們該看煩了,以後再寫。
—END—
原創作者:葉公子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