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的真實境界?晨間,取茶入杯,懸壺高注,無異往常忽見茶青上下紛飛,陽明之行之心之道閃過,遂起心動念,何不仿效古人,格一格,緻一知聖賢嘔血格竹,非所能及,格茶若有所悟,甚好,若無,亦可飲之解渴,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禅茶的真實境界?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晨間,取茶入杯,懸壺高注,無異往常。忽見茶青上下紛飛,陽明之行之心之道閃過,遂起心動念,何不仿效古人,格一格,緻一知。聖賢嘔血格竹,非所能及,格茶若有所悟,甚好,若無,亦可飲之解渴。
茶雖植物,但有異于植物,常與道與法相關,甚至與境界、品味、養生等等相關,其所以不同,與其使命或内涵相關,人亦如是。
茶生之,則需定性破土,未破則衰。若破土之時,不勤勉正心,則難逃疏剪之嫌,終毀其身,落入敗壞之流。
茶長之,則需剛毅向上,風雨雷電蟲鼠蟻害侵之,傷而不改其志,豐身律己,内柔外剛,内聖外王,則佳型漸成,歸于正勢。
茶采之,則需向陽而生,衆起之地,秀而不老,挫而不敗,精華凝聚,方能采而用之,以為茶胚,步入正道。
茶制之,則需因材而用,有陰之,有炙之,有酵之,炙之因,陰之用,皆為材屬,是謂白綠紅普磚等等,無不可用。
茶選之,則需去粗取精,篩之選之,虛實之間,忠奸立辯,虛實皆有其用,忠奸自有人評,存即理,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方能辨之。
茶備之,則需水火既濟,溫度、器皿、方法、水質、水溫、氣氛等,皆合不易,十之八九已算精良,若隻占一二,則失其型其味,暫不得其本。
茶沖之,則需乾坤相合,懸壺高沖,法器具準,方能展其雄秀之姿,透浸心脾之味,白綠紅普磚,則各顯出其長,妙趣百般。
茶飲之,則需心意相通,觀之聞之品之,有先苦而後甜,有先甜而後苦,有香色皆宜而乏味,有形色不佳而醇厚,聞之人、觀之人、品之人同而不同,欲者同之,合者鮮之,皆無準繩。
茶棄之,則需抱樸守一,飲畢,功已成而弗居,觀茶底者,有言之妙、有觀之惡、有不觀者,遂棄之,入土,皆化作塵,空無一物。
茶一字,人在草木中,是草是木還是茶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世界上存在且需要草、木、茶,并皆有其所、皆有其用,多少、高低、大小、快慢、順逆、貴賤等等,在天,在時,在人,不失其所,死而不亡。
一杯香茗悟自然,
半知半解度清歡。
聖道門庭掃落葉,
不進不退守真言。
一杯茶,一點悟,胡言亂語,不上大雅,若君有感,半點寬慰,足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