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在國内乃至全球一直居高不下。數據顯示,肺癌的死亡率位列男性及女性惡性腫瘤的第一位及第二位,而且近年來女性肺癌患者的發病率正在攀升。
比如近期科室接診的一位患者,50歲的張女士,近期由于出現咳血前來醫院就診,在進行了簡單問詢及結合影像學檢查結果初步判斷為肺部的惡性腫瘤,又經過了多次活檢最終确定為肺癌T3N3M1Ⅳ期,也就是晚期。
張女士在這期間幾度情緒失控,她自認為沒有吸煙史,而且也沒有出現什麼嚴重症狀,怎麼可能一查就是晚期癌症呢?
醫生遺憾表示,其實肺癌在早期症狀極為多變且不典型,比如咳嗽、胸痛等。
說至此張女士回憶,自己确實在很多年前就落下了咳嗽的病根,因為老公是個煙民,家裡常常煙霧缭繞,所以從沒把咳嗽當回事。現在一想,真是悔不當初。
一、肺癌來臨總是“不聲不響”!
肺癌,顧名思義就是肺部組織器官受癌細胞的侵蝕逐漸形成原發性腫瘤腫塊,後又随着其生長逐步壓迫、浸潤到周圍組織,導緻機體無法進行正常生命系統運轉的惡性腫瘤。
根據人體肺部解剖圖可将肺癌分為中央型及周圍型兩類,其中中央型一般是指肺部中央的部位(即肺門附近,發生于支氣管或葉支氣管中)所生長的惡性腫瘤;而周圍性一般指的是肺部的邊緣部位(如肺泡、肺尖等),此類多為肺腺癌,主要以單個結節存在。
目前在國際上對于肺癌的緻病因并沒有固定的答案,可能與物理方面因素相關,也可能是生物、化學及遺傳等方面造成的,具體的危險誘因大緻包括以下幾方面:
1、物理性、化學性誘因
①長期受慢性煙霧環境刺激,包括長期“吸煙”人群及長期接觸燃料、工業廢氣、汽車尾氣等有害環境人群。其中,長期“吸煙”中的煙既包括了煙草也包括了油煙。在諸多
誘因中,吸煙是被國際醫學界公認的首要外因,已有研究相繼證明:沒有吸煙習慣的人群與長期具有該習慣人群相比罹患肺癌的風險可降低約20倍,并且吸煙史的長短與患病風險呈正比。
同時,在全球男性肺癌群體中約有70%的患者長期曾具有煙草、煙霧暴露史,長期置身于二手煙環境所對人體造成的傷害與長期吸煙具有相同的危害性。
此外,近年來在我國女性群體中肺癌患者數目不斷攀升,諸多學者認為這與廚房的油煙關系十分密切。數據顯示長期處于密閉空間的油煙環境中,可使罹患肺癌的風險增加4倍以上,這是因為試驗顯示密閉廚房在高溫烹饪的過程中所産生的有害物質與1支煙帶來的有害物質,對人體造成的污染水平是相當的。
其次,在罹患肺癌患者的人群分析中學者發現其身居大城市的患病率遠高于村落,其中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村落中的人群不常接觸工業廢氣、汽車尾氣等有害環境,相比城市,村落的空氣質量更佳。
②電離輻射
近年來,随着科技高速發展,人們對于電離輻射的認識越來越清晰,它可以分為外在的輻射,也就是通過X射線、α射線等從外部對人體照射,而内在的就是通過吸入帶有放射性物質的粉塵、氣體而引起體内的組織變化。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能夠很好阻止體外輻射的裝備(如防輻射服等),除特殊職業外(如放射性礦物開采冶煉、核電站、相關放射科醫療人員等以及長期接觸砷、鉻、石棉、芥子氣、煤焦油等有害物質人員),普通人群基本不會長期處于帶有輻射的環境中,短暫的接觸通常輻射較弱皮膚就可以阻擋,因此體外照射更像是明面上的誘因,而值得大家警惕的是一些長期接觸卻透露着未知風險的内在電離輻射。
其中,IAEA(國際原子能機構)明确提出大量接觸電離輻射可增加肺癌風險,特别是氡氣。因為其作為放射性氣體一旦進入人體後就會發生衰變産生α離子,而這個帶電的過程通常會與人體物質産生化學反應,對呼吸系統造成輻射損傷,繼而誘發肺部的癌變。
研究發現,中低濃度的氡氣反而更加容易造成肺癌的發生,在許多國家都将其列為除吸煙外的第二大誘因,全球約有10%的肺癌患者與長期吸入該類氣體有關。究其原因在于氡氣的主要來源就是室内的建築材料,如石膏、水泥、花崗岩等,天然石材往往更加容易釋放一些放射性元素。
2、生物性、遺傳學誘因
首先,肺癌的發生一方面與長期的肺部感染存在很大的關系,因此慢性肺部疾病(如肺結節、肺結核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如支氣管擴張症、慢性的肺部疾病等)都會增加肺癌發生的風險。另一方面,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毒性彌漫性甲狀腺腫等)、病毒感染(如人類疱疹病毒、HIV、HPV等)同樣會破壞人體免疫能力,誘發癌症的産生。
其次肺癌的發生在具有家族病史的家庭中通常患病率更高,大概是由于其所攜帶的易感基因是相同的。雖然它的遺傳性與其他一些癌症相比并不是很明顯,但仍然建議具有癌症家族史的成員要做好每年的定期體檢。
因此,想要預防肺癌的發生,首先就需要規避掉上面這些可能導緻疾病發生的原因,其實與所有疾病一樣,癌變的出現都是需要經曆很長的一個過程的,縱使肺癌發現即晚期,早期的症狀并不是很明顯,但當我們身體出現一些蛛絲馬迹時,隻要高度警惕,依然可以防患于未然。
二、醫生忠告:身體有這3個表現,早檢查
一方面,肺癌患者早期的身體表現與腫瘤的類型、大小、位置、發生階段、轉移與否等都有密切的聯系,出現比較早的症狀如咳嗽等,一般人都不會将之與癌症挂鈎;另一方面,胸腔空間很大,肺部兩片肺葉所在位置又比較特别,一般肺部腫瘤進展到一定階段才可能壓迫到其他器官,繼而誘發相關疼痛等症狀,而一般人不到疼到不得已也很少進行檢查,故而發現即為晚期的患者居多。
臨床數據顯示,肺癌Ⅰ期肺癌患者如果經過系統的治療,其治愈率可以達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就算是Ⅱ期肺癌患者,其治愈率也可達到百分之五十以上;但随着病情的進展到了Ⅲ期、Ⅳ期,患者的治愈難度就變得很高,而治愈率就越來越低。因此,早期發現對于後續的治愈率十分關鍵。
表現一:咳嗽、咳血
肺癌的早期症狀中以咳嗽最為明顯,特别是中心型肺癌患者,約有一半的患者在早期會出現此症狀。但又由于咳嗽多由于呼吸系統出現問題的時候,機體往往會通過這一症狀來排出體内異物确保呼吸管道通暢所引起,而呼吸系統疾病又十分多見,因此往往容易被患者當成小感冒而忽視掉。
其實肺癌所引起的咳嗽與普通的感冒感染所引起的還是有些不一樣的。其之所以會誘發咳嗽主要是由于随着腫瘤的大小、位置改變,侵犯到其他組織,如支氣管組織中,此時就會導緻支氣管粘膜由于刺激而産生應激反應。
因此在早期肺癌患者多以刺激性幹咳、陣發性咳嗽為主;随着腫瘤的增大,當氣管被堵住的時候就會出現聲音富有磁性的持續性咳嗽,或是嚴重的嗆咳;而随着病程的進展,起初的陣發性咳嗽也會變成久治不愈的慢性咳嗽,該類症狀一般通過感冒止咳藥無法緩解。
而當腫瘤壓迫到周圍神經,則會增加支氣管平滑肌亢奮性,促使夜間迷走神經副交感神經功能增強,導緻出現咳嗽在夜間加重的現象。
頻繁的咳嗽得不到有效緩解就會反過來作用與支氣管組織,增加其周圍毛細血管緊張性,這一就有可能出現血管的多點破裂,從而在咳嗽同時會伴随點滴血絲出現,這在早期肺癌患者中有約35%的患者會出現該類症狀。
同樣随着病程的進展咯血量也會逐漸加大,嚴重的可能出現大咳血。因此,生活中一旦出現以上症狀的咳嗽或咳中帶血,一定要及時就醫,由專業醫生來判斷病情的嚴重性。
表現二:胸悶、胸痛
除了咳嗽之外,肺癌的标志性早期症狀就是胸部疼痛、憋悶了。
數據顯示,在早期約有25%的患者會出現該類症狀,這是因為随着腫瘤的增大會壓迫支氣管或是阻塞大氣通道,就會出現呼吸困難、喘息(偶爾會出現喘鳴)、氣短、胸悶等症狀,生活中這些症狀往往會被誤以為是體重增加或是年齡上漲等原因所緻,因此極易被忽視。
而當腫瘤侵犯到壁層胸膜或是胸腔内其他臨近器官組織時,就會出現胸部疼痛。而區别于普通的胸口疼,肺癌所引起的疼痛在病情初期多表現為不規則、彌漫性的隐痛,一般集中在胸部;随着病情的進展,腫瘤開始侵犯縱隔組織等區域,疼痛範圍也會由胸部開始向肩部、腰背部等四周輻射,多以持續性鈍痛為主,往往疼痛難忍。
表現三:杵狀指
相較于以上兩種較為熟知的異常表現,還有一個是大家很難想到的肺癌信号,那就是反映在腳趾和手指上的杵狀指。
通常杵狀指患者皮膚與健康人群皮膚色澤上無任何差異,活動功能正常,手指關節無任何畸形,不痛不癢但手指的末端會比較粗大圓潤,因此很難讓人将其與癌症挂上鈎。但事實上杵狀指常見于鱗狀細胞癌中,是肺癌患者一個非常重要的肺外症狀,數據顯示約有80%杵狀指的出現可能伴随肺部疾病。
專業醫學上來講,指甲近端與指甲根部所連接的軟組織基底角大于180度或是手指、腳趾末端變粗膨大如同鼓槌一樣的症狀稱之為杵狀指,其在手指中出現的概率一般高于腳趾。研究發現,肺癌患者随着病情的進展體内會分泌出一種可以引發肢體末端組織的局部微循環産生故障的激素,它能夠使動靜脈末端肢體毛細血管擴張,從而造成遠端的肢末端軟組織出現無痛性增生,最終形成指(趾)端肥大,末端關節變粗腫大。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杵狀指的出現可能還與其他病因有關。在臨床上最常引起關注的包括以下幾種情況:如伴有長期咳嗽、反複咳血的情況,需要警惕肺部感染,如肺膿腫等;如伴有長時間的間斷性發熱、皮膚出現多處出血點、四肢出現栓塞情況等,需要警惕為嚴重性的心内膜感染;如伴有腹水、周身皮膚變黃、腹部出現靜脈曲張等情況,需要警惕重度肝硬化;如杵狀指出現在嬰幼兒期,并且在幼兒行走時出現雙腿屈曲伴有嘴唇紫绀,需要警惕先天性心髒病等。因此,一旦出現該類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
而在日常我們也可以通過簡單的方法來判斷自己是否出現了杵狀指,如将兩個手掌背向相貼,觀察中指的末端手指關節和第二關節處中間是否有菱形空隙,如果空隙不大或是并沒有,則要警惕杵狀指。
除了以上三個表現之外,還有少部分患者會出現以下伴随症狀,同樣值得警惕。
①出現大量胸腔積液
數據顯示,約有10%的患者胸膜腔内出現的不該有的液體,一旦腫瘤侵犯周邊淋巴系統造成阻塞,會出現惡性的胸腔積液,多呈血紅色,此時基本可以确定患者已進展為晚期肺癌。
②相同部位多次出現肺部反複感染
③聲音粗噶、嘶啞;手臂内側、單側肩部刺痛并向小拇指方向輻射;單側瞳孔縮小、眼睑下垂,同側胸部少汗感覺異常。這是由于腫瘤侵犯周圍神經,如壓迫頸部交感神經、喉返神經等所引起的,多見于肺尖癌。
④頸面部、上肢浮腫。當腫瘤侵犯縱隔壓迫上腔靜脈就會造成靜脈回流受阻,嚴重的還可導緻腦水腫,出現視物模糊、嗜睡等異常表現。
當肺癌腫瘤發生了轉移還會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如顱内壓增高、失語、偏癱等共濟失調表現)、骨症狀(如骨痛、病理性骨折等)、血液系統症狀(如紅細胞增高、紫癜、出血點增加等)、消化系統症狀(腹痛、黑便等)、代謝系統症狀(如黃疸、黑棘皮症等)……當患者出現這些症狀時,應盡早去醫院就診。
醫生會在詢問患者疾病史、吸煙史、電離輻射接觸史、家族遺傳史等後,依據患者體征、症狀等結合影像學檢查結果來确定是否需要進行細胞、組織活檢等病理學檢查,确定患者的病情進展程度,再根據結果來制定可行性治療方案。切記不要像案例中張女士一樣,明明已經出現症狀卻不以為意,最終将自己的身體拖垮了。
總而言之,肺癌具有極強的隐秘性,其早期症狀多不典型,而患者普遍偏好根據自我感受用藥,往往錯失早期發現的絕佳時機,造成發現即為晚期的結局。
因此,醫生提醒大家在生活中如出現無誘因的陣發性幹咳、刺激性嗆咳、咳血、胸痛并向腰背部輻射、杵狀指等異常表現要及時就醫,通過客觀的檢查數據來判斷自身疾病的嚴重性。
而且對于早期肺癌發現最直接的方法便是體檢,所以對于健康人群建議每年進行一次全身體檢,而對于肺癌高危人群(吸煙史>20年、年齡>40周歲吸煙人群、有家族患癌史、長期暴露輻射環境下、有慢性肺部疾病感染史等)則建議在每年體檢中增加一項低劑量螺旋CT早期篩查項目,并做到定期複查。
最後,萬一确診了,一定要擺正心态,不要盲目輕信一些偏方,要到正規醫院在專業醫生的建議下積極配合治療,随着醫學發展,目前針對肺癌的各項治療手段已經非常成熟,因此,大家要相信醫生,積極治療。
參考文獻:[1]陳萬青, 張思維, and 鄒小農. "中國肺癌發病死亡的估計和流行趨勢研究." 中國肺癌雜志 5(2010):6.
[2]鄒厚東. "肺癌誘因與預防對策." 康複 (2012).
[3]邊巍, and 任濤. "肺癌症狀旱知道." 家庭用藥 10(2017):1.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