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
“成渝地區加速成為西部地區制造業增長極。”9月2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司長王偉在工信部舉行的“新時代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十場上表示。
當日新聞發布會主題是“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 促進制造業區域協調發展”。王偉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工信部統籌推動全系統落實國家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紮實推進制造業重大生産力布局調整優化,推動我國制造業區域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工信部規劃司司長王偉(圖片來源:工信部)
一是制造業區域發展更加協調。東部地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引領帶動作用不斷增強。2021年,東部地區制造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産總值比重為30.5%,比全國平均水平高3.1個百分點,是我國智能制造發展高地,58%的智能制造示範工廠揭榜單位、53%的數字化車間或智能工廠位于東部地區。中部地區先進制造業基地作用更加凸顯。通過承接東部地區産業轉移和加快培育新興産業,中部地區特色優勢産業實現跨越式發展,中部六省聚焦工程機械、智能語音、光電子信息、新材料等領域,加快培育形成一批國内領先水平的先進制造業集群。西部地區工業保持較快增長态勢。2012-2021年,西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到6.7%,是四大闆塊中增速最快的,占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由17.84%上升為19.21%,發展差距逐步縮小。東北地區産業升級取得新進展。2021年東北地區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較2016年增加了近萬家,遼甯工業戰略性新興企業數量比2017年增長一倍。大型電站成套機組、大型壓力容器、跨音速風洞主壓縮機等大國重器不斷湧現。
二是重點區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京津冀三地産業轉型升級和轉移對接取得重要進展。截至2021年底,北京疏解一般制造業企業近3000家,高精尖産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産總值達到30.1%。河北累計從北京、天津轉入産業活動單位達1.1萬個。雄安新區建設大踏步推進,今年實施重大項目100多個,施工現場塔吊林立、熱火朝天,預計全年投資超2000億元。新一批高質量跨區域産業合作載體正在加快形成。長三角制造業一體化發展不斷向縱深推進。長三角三省一市圍繞重點産業成立産業鍊聯盟,深化區域間産業鍊合作對接,一體化水平不斷提升。長三角地區貢獻了全國1/4的工業增加值,集成電路産業規模占全國60%、生物醫藥和人工智能産業規模均占全國1/3、新能源汽車産量占全國38%,制造業帶動作用更加突顯。粵港澳大灣區加快建設全球先進制造業發展高地。2021年,粵港澳大灣區内地9市的規上工業增加值平均增速達到11.1%,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速為16.17%;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3.7%,高于全國平均2.37個百分點。擁有3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5.7萬家高新技術企業。成渝地區加速成為西部地區制造業增長極。2021年,四川工業增加值增長到1.54萬億元,是2012年的1.6倍,年均增速達到8%;重慶工業發展量質齊升,規上工業利潤由2012年的608億元增加至2021年的1887.5億元,全員勞動生産率由25.5萬元/人提高至41.9萬元/人。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制造業綠色發展水平明顯提升。沿長江11省市已建設1134家綠色工廠,沿黃河9省區工業用水效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
三是産業集聚集群發展水平加速提升。一批高水平的産業載體支撐區域經濟發展。依托優勢開發區、産業園區建設了445個國家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這些産業示範基地涵蓋裝備制造、原材料、電子信息、軟件和信息服務等重點行業和領域,創造了全國近三成工業增加值、三成以上進出口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占全國比重近45%,成為引領帶動區域産業差異化、特色化發展的優質載體。一批有競争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正在形成。重點培育的25個先進制造業集群主導産業産值近10萬億元,集聚了規上企業2.5萬家。2021年有17個集群産值同比增速超過兩位數;今年上半年25個集群完成産值6.2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1%,已成為引領帶動區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升産業競争力的重要力量。
“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我國制造業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突出,需要下更大力氣推動解決。”王偉強調,将進一步将落實國家區域發展戰略與推進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緊密結合,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制造業區域協調發展格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