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園林衆多,其中最著名的園林有這麼四大園林:江蘇南京的瞻園、蘇州的留園、拙政園、無錫的寄暢園 。這四處古典園林建築,不僅代表着江南園林建築藝術的精華,也是中國優秀的文化遺産,蘇州園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産。
園林善于把有限空間巧妙地組成變幻多端的景緻,結構上以小巧玲珑取勝。體現出了古代生活在江南地區文人士大夫的審美情趣和追求,散發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
江南氣候溫和,水量充沛,物産豐盛,自然景色優美。晉室南遷後,渡江中原人士促進了江南地區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為園林的營建創造了條件。
東晉士大夫崇尚清高,景慕自然,或在城市建造宅園,或在鄉野經營園圃。前者如士族顧辟疆營園于吳郡(今蘇州),後者如詩人陶淵明辟三徑于柴桑(今九江附近)。皇家苑囿則追求豪華富麗。
建康(今南京)為六朝都城,宋有樂遊苑,齊有新林苑。唐詩人白居易任蘇州刺史時,首次發現太湖石的抽象美,用于裝點園池,導後世假山洞壑之漸。南宋偏安江左,在江南地區營造了不少園林,臨安、吳興是當時園林的集聚點,蔚為江南巨觀。
明清時代,江南園林續有發展,尤以蘇州、揚州兩地為盛。盡管江南園林極盛時期早已過去,剩餘名迹數量仍居全國之冠,其中頗多為太平天國戰争之後以迄清末所建。
第一,疊石理水。江南水鄉,以水景擅長,水石相映,構成園林主景。太湖産奇石,玲珑多姿,植立庭中,可供賞玩。
第二,花木種類衆多,布局有法。江南氣候土壤适合花木生長。園林堪稱集植物之大成,且多奇花珍木,如拙政園中的山茶和明畫家文徵明手植藤。
第三,建築風格淡雅、樸素。江南園林沿文人園軌轍,以淡雅相尚。布局自由,建築樸素,廳堂随宜安排,結構不拘定式,亭榭廊檻,宛轉其間,一反宮殿、廟堂、住宅之拘泥對稱,而以清新灑脫見稱。
1,瞻園
夫子廟瞻園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是乾隆皇帝以歐陽修詩“南京瞻園瞻望玉堂,如在天上”而命名。位于南京城南瞻園路。坐北朝南,縱深127米,東西寬123米,總面積15621平方米。
至今已有六百餘年的曆史。瞻園也是南京僅存的一組保存完好的明代古典園林建築群,與無錫寄暢園、蘇州拙政園和留園并稱為"江南四大名園"。
2,寄暢園
寄暢園坐落在無錫市西郊東側的惠山東麓,惠山橫街的錫惠公園内,毗鄰惠山寺。此園元朝時曾為僧舍,名“風谷行窩”,明朝時擴建。
1952年秦氏後人秦亮工将園獻給國家,無錫市人民政府進行整修保護,逐漸恢複古園風貌。寄暢園是中國江南著名的古典園林,1988年1月13日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9至2000年間,經國家文物局批準,由錫惠名勝區對在太平天國戰争期間毀壞的寄暢園東南部進行了修複,先後修複了淩虛閣、先月榭、卧雲堂等建築,恢複了其全盛時期的園林景觀,使整個古園氣機貫通,充滿雅緻。
3,留園
留園在蘇州阊門外留園路338号,是中國四大名園之一,園始建于明代萬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為太仆寺少卿徐泰時的私家園林,時人稱東園,其時東園“宏麗軒舉,前樓後廳,皆可醉客”。
瑞雲峰“妍巧甲于江南”,由疊山大師周時臣所堆之石屏,玲珑峭削“如一幅山水橫披畫”。今中部池、池西假山下部的黃石疊石,似為當年遺物。
後來吳縣東山劉恕得園後,在“東園”故址改建,經修建于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始成,因多植白皮松、梧竹,竹色清寒,波光澄碧,因園内竹色清寒,故更名“寒碧山莊”, 俗稱“劉園”劉恕喜好法書名畫,他将自己撰寫的文章和古人法帖勒石嵌砌在園中廊壁。
4,拙政園
拙政園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紀初),拙政園距今已有500多年曆史,是江南古典園林的代表作品。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同時公布的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一起被譽為中國四大名園。
四大園林各有千秋,但是風格鮮明,頗具曆史價值,是如今需要大力保護的園林。不知道各位去旅遊過幾座呢?歡迎留言交流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