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端午真實由來

端午真實由來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5-19 18:39:43

端午從字面上還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稱。“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風土記》裡說:“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月有三個五日,頭一個五日就是“端五”。古人習慣把五月的前幾天分别以端來稱呼,元代陳元靓《歲時廣記》雲:“京師市塵人,以五月初一為端一,初二為端二,數以至五謂之端五。”

端午真實由來(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曆)1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叫法達二十多個,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當五汛、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卻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

端午真實由來(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曆)2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丢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但據專家考證,粽子隻不過是民間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為了紀念春秋時晉國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間節俗的"寒食節"(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許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與清明食粽的民間風俗。

端午真實由來(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曆)3

不過今天的人們大都還是以紀念屈原為傳統,大家過節就是為了繼承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而這個文化 中的人物,當然應該以像屈原這樣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詩人為代表。即傳丞了中華文明和傳統文化又宣傳了愛國主義教育,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此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

東漢末年:草木灰水浸黍米,因水中含堿,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就成廣東堿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還添加中藥材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端午真實由來(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曆)4

南北朝:出現雜粽。品種增多,米中摻雜禽獸肉、 闆栗、紅棗、赤豆,裹成的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唐代:粽子用米已“白瑩如玉”,粽的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

宋代:有“以艾葉浸米裹之”的“艾香粽”,還有“蜜餞粽”,見蘇東坡“時于粽裡見楊梅”的詩名。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台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

端午真實由來(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曆)5

元代:粽子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突破菰葉的季節局限。

明代: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清代:出現“火腿粽子”。

如今粽子更是千品百種,璀璨紛呈。現今各地的粽子,一般 都用箬殼包糯米,但内涵花色則根據各地特産和風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圓粽、肉粽、水晶粽、蓮蓉粽、蜜餞粽、闆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鹹蛋粽等等。

端午真實由來(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曆)6

大江南北品名粽

廣東粽子:廣東粽子個頭大,外形别緻,除鮮肉粽、豆沙粽外,還有用雞肉丁、鴨肉丁、叉燒肉、蛋黃、冬菇、綠豆蓉等調配為餡料的什錦粽。

閩南粽子:廈門、泉州的燒肉粽、堿水粽皆馳名海内外。燒肉粽的粽米必選上乘,豬肉擇五花肉并先鹵得又香又爛,再加上香菇、蝦米、蓮子及鹵肉湯、白糖等,吃時蘸調蒜泥、芥辣、紅辣醬、蘿蔔酸等多樣佐料,香甜嫩滑,油潤而不膩。

端午真實由來(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曆)7

甯波粽子:浙江甯波粽子為四角形,有堿水粽、赤豆粽、紅棗粽等品種。其代表品種堿水粽,是在糯米中加入适量的堿水,用老黃箬葉裹紮。煮熟後糯米變成淺黃色,可蘸白糖吃,清香可口。

嘉興粽子:嘉興粽子為長方形,有鮮肉、豆沙、八寶等品種。如鮮肉粽,常在瘦肉内夾進一塊肥肉,粽子煮熟後,肥肉的油滲入米内,入口肥而不膩。

端午真實由來(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曆)8

北京粽子:北京粽子是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其個頭較小, 為斜四角形。北郊農村,習慣吃大黃米粽,粘韌而清香,多以紅棗、豆沙為餡。

其他較為著名的粽子還有四川、兩湖的辣粽、貴州的酸菜粽、蘇北的鹹蛋粽。

端午真實由來(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曆)9

上海地區粽子種類多

以杏花樓、新雅為代表的廣式粽子吃口松軟而味道濃烈,外形為底平,呈正方形、五角形,一角向上,其餘伸向四方。廣式粽子品種很多,有栗子、鮮肉 、蛋黃、香菇;裹枕粽有烤鴨、香菇、栗子、鮮肉、蛋黃、米仁,其他還有堿水粽、豆沙粽、鮮肉粽、鮮肉蛋黃粽、赤豆粽等。

以老半齋、揚州飯店為代表的淮揚特色粽子為"八味八式",正宗"小腳"白米粽、四角形紅棗赤豆粽、秤砣形蛋黃栗子粽、元寶形火腿肉粽、三角形豆闆鹹肉粽、枕式鮮肉粽、長枕風雞粽、菱形豆沙粽,特色鮮明。

功德林供應的香菇粽、豆闆粽、豆沙粽、赤豆紅棗粽、松仁白米粽和羅漢粽,均以素食為特色。

清真洪長興的粽子很具穆斯林風範,粽殼略青,棱角分明,外觀清秀,品味純正,特别是"牛肉粽",是其他地方所沒有的。

端午真實由來(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曆)10

以沈大成、上海嘉興粽子店、五芳齋等傳統特色店所供應的粽子則是"五花八門",豆沙、鮮肉、白米、紅棗赤豆、鮮肉蛋黃等。沈大成首創咖喱雞粽,缤紛多彩。各類粽子從品種到外形,從口味到色澤都各不相同,大的廣式裹枕粽450克一隻,而迷你粽每隻僅25克。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時人周處《嶽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闆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端午真實由來(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曆)11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于粽裡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台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 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端午真實由來(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曆)12

日本:稱粽子為茅卷,在陰曆五月五日吃,是用箬葉或菰葉包米粉,成長圓柱形。

越南:陰曆端午節吃粽子。鹹粽用糯米加蝦米、瘦豬肉、紅豆,再加半隻鹹蛋包成;堿粽,是用糯米粉加椰絲、蝦米、綠豆包成菱形,蘸糖吃;肥肉粽,用糯米、肋條肉、蝦米、綠豆和五香調料包成,煮熟剝殼切片而食。

端午真實由來(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曆)13

泰國:潑水節和雨季吃粽子,以甜粽為主。是用椰汁浸的糯米加椰子肉、黑豆、芋頭、地瓜,用芭蕉葉包成蒸熟後再吃。

墨西哥:有“粽子節” 以歡慶玉米豐收,在節日中,家家戶戶用芭蕉葉包玉米和牛肉、雞肉、胡蘿蔔、土豆、辣椒等煮熟後食用。

哥斯達黎加、洪都拉斯、秘魯等國家也有吃粽子的習俗。

端午真實由來(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曆)14

明天就農曆初五,是今年的端午節,大家應該都準備好了過端午節的粽子了,發揚傳播傳統民族文化,從你我做起,最後祝大家節日快了,身體健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