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夏至天氣是怎麼回事

夏至天氣是怎麼回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2 16:59:53

#三農高熱選題創作營#

【導語】天氣預報:夏至這天氣晴朗,有什麼預兆呢?看看老祖宗留下的諺語怎麼說。

馬上到夏至時節了,俗話說:芒種夏至是水節,到了這個時候,雨水越來越多。而且天氣也越來越熱,溫度也越來越高。可是你知道嗎?過去勞動人民根據夏至這天的天氣變化,預測下一階段的天氣變化,到底是怎麼預測的呢?我是暢談生活點滴,今天一起探讨交流。

夏至天氣是怎麼回事(夏至這天天氣晴朗)1

一、夏至這天晴天,預示天氣幹旱少雨。

那夏至節氣這天天氣晴朗,會是什麼預兆呢?過去,人們積累了豐富的勞動經驗,形成了脍炙人口諺語,來看看諺語到底怎麼說。

諺語說:夏至不雨天要旱。

不雨”:顧名思義,就是不下雨的意思。意思也就是說,夏至節氣這天,如果天氣不下雨,沒有雨,天氣晴空萬裡。那麼預示着下一階段天氣将出現幹旱少雨的情況。這是用于預測下一階段天氣的諺語,過去,人們通過夏至這天的天氣情況,判斷是否陰天下雨或者炎熱幹旱,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正如農諺所說:芒種夏至是水節,如若無雨是旱天。因為到了夏至時節,也就到了雨水充足的時節,這時候正是雨季,陰雨綿綿之時。如果連雨季這個時候都缺少雨水,尤其是到了夏至節氣這天如若無雨,那麼預示着三伏天裡天氣幹旱,炎熱高溫,旱天将要出現。

夏至天氣是怎麼回事(夏至這天天氣晴朗)2

二、夏至節氣這天晴天,預示天氣炎熱酷暑。

剛才我們分析看到,夏至不下雨,預示将是個幹旱少雨的天氣,而且還預示是個高溫酷熱的季節。不信,我們接着看看是不是這樣!

老話說:“夏至無雨三伏熱,處暑難得十日陰”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時候,通常包括初伏、中伏和末伏,這就是三伏。那怎麼計算呢?

計算方法:從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或20天),而末伏是從立秋後的第1個庚日算起,時間是10天,是一年最熱的時候。

還有農諺所說:“夏至無雲三伏熱,重陽無雨一冬晴”。到了夏至時節,這一天如果不下雨,将預示着三伏天裡炎熱酷暑,溫度非常高,酷熱難當。因為三伏天裡雨水少,天氣幹旱,因此,溫度越來越高,炎熱酷暑。同樣的道理,如果到了重陽節,天氣炎熱不下雨,預示一個冬天比較晴朗。

夏至天氣是怎麼回事(夏至這天天氣晴朗)3

三、夏至這天晴天,預示天氣幹旱時間長。

我們分析看到,夏至晴天,則預示着天氣幹旱少雨,而且酷熱難當。那幹旱的時間長不長?什麼時候能結束?看看農諺怎麼說。

農諺說得好!說:“夏至無雨六月旱”

看到了嗎?夏至時節大約在農曆五月份,如果夏至這天無雨,那麼到了農曆六月份,将出現幹旱天氣,而農曆六月份,是夏季的第三個月份,也就是未月,過完六月就進入七月了,在季節裡屬于秋天了,可見,夏季六月是非常炎熱的時候。這就說明這個夏季幹旱少雨,而且時間跨度比較長。

正如農諺所說,“夏至大晴天,無雨到秋邊”。這正是對上面農諺的解釋,寓意基本相似,說明這個夏季晴朗無雨的天氣,将會慢慢延伸到秋天,才可能盼來雨水天氣,才能不再幹旱。

夏至天氣是怎麼回事(夏至這天天氣晴朗)4

小結

我們通過夏至這天天氣變化,可以看出:如果夏至這天天氣晴朗無雨,預示會出現天氣幹旱少雨和酷熱難當的天氣,而且這樣的天氣會持續時間比較長,能延續到秋季

這是古人經過長期勞動實踐所得,在農耕生産年代,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對老百姓的勞動生産有一定的參考意義。當然,農諺俗語有一定的地域性和時效性,大家要辯證的分析和看待,也歡迎朋友們暢談交流這個問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