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法學習中,有許多死的規律,被初學的朋友忽視了。刻苦學習很久了,也堅持不斷努力了,但因為收獲不大,進步不快而灰心喪氣。
比如無數的朋友學習《蘭亭序》,因為沒有理解王羲之老師寫字的一些死規律,而是在臨帖的時候,還是按平常自然手寫的習慣寫《蘭亭序》的字。
比如寫《蘭亭序》裡面的“豎畫”,往往就寫直了,寫在字的正中間了,或者寫的雖然不直,不在字的正中間,但表現不明顯,寫出來看看,總覺得似乎那裡有毛病,但自己怎麼也看不出來。
其實《蘭亭序》的豎畫,很少有寫直的。不但《蘭亭序》的豎畫許多寫的不直,王羲之老師所有的行草書都和《蘭亭序》一樣寫的不直。古代名家的行草書,也無不如此,這就是規律。隻有抓住規律,學習書法就會事半功倍。
我總結了兩句順口溜,以說明這一規律。
豎不居中,居中多斜
在《蘭亭序》中出現的豎畫,豎勾(無非是在豎畫加了個鈎),無論其大小長短,在字中的位置的主次,大多數不居于字的中心位置;如果在字的中間,其方向,角度必然是斜的。豎畫寫斜了,也是不直的一種表現。
王羲之老師《蘭亭序》的豎畫,為什麼不寫直,也不寫在字的正中間,有兩種目的。
一,使橫畫不被從中間平均分割,而豎畫能調整字左右搖擺的姿态,加強字的動勢;
二,豎畫不同程度的左斜右斜,左弧右弧,可以使章法上不會出現字的豎畫從頭至尾縱貫在一條直線上,避免全篇的豎畫在字的同方向,同位置,同形态反複出現的單調刻闆。即頭條“快樂書法營”往期文章《寫行草書為什麼不能“通豎連橫”?》裡面說的“通豎”。“通豎”是行草書的大忌。
《蘭亭序》裡,一些雖然短小或處于字的次要位置的豎畫也取斜勢,因漢字的橫畫多豎畫少看起來顯得十分顯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