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講過,攝影藝術審美的最低層次“豔俗美”是以追求強烈感官刺激為手段,來展現世俗化的美好,服務大衆化的攝影審美偏好。攝影藝術審美的第二層次“含蓄美”是一種委婉的、舒緩的、深刻的、隐晦的表達方式,無論是攝影主體(作者)還是受體(讀者),都需要一定的審美門檻,這就把一部分人排除在圈外。
攝影藝術審美的第三層次是“矯情美”。搜索“矯情”詞條的解釋:除了指強詞奪理,蠻橫外,還有違反常情,表示迥異的風格,及掩飾真情。在現實生活中矯情的人挺招人煩,但在藝術審美維度上,“矯情”可以理解為打破常規,把事情做到極緻,以“非正常”的方式抒發自己強烈的情感,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
例如以梵高、莫奈、畢加索為代表的印象畫派,強調主觀與感性,以抽象的藝術表達形式來寓意現實。所以畫得像不像無關緊要,反正是為了表達自我,我畫什麼就是什麼。
1、攝影藝術的“矯情美”有很多流派,如超現實主義攝影、“達達派”攝影、主觀主義攝影、抽象攝影、觀念攝影等等,這些流派共同之處都是對傳統攝影在拍攝對象、表現手法、審美觀念上的徹底颠覆與反叛。
例如,羅伯特·弗蘭克的《美國人》和威廉·克萊因的《紐約》,徹底颠覆了以卡蒂埃-布列松《決定性瞬間》為代表的傳統攝影審美标準,失焦、模糊、晃動、粗大的顆粒、黑白分明的反差、劈頭蓋臉的構圖,讓習慣了傳統攝影審美的觀者看得目瞪口呆。一些人直接将之斥為“狗屎”;另一些人,如日本著名攝影師森山大道等,則将他們奉若神明,并在他們的基礎上尋求建立自己的風格。這些“粗暴肮髒”的照片促使人們重新審視之前的“好照片”的标準,顆粒粗糙、反差巨大的影像最終作為攝影藝術領域中重要的一種審美風格而崛起,被攝影界和大衆所接受。并由此拉開了現代攝影的序幕。
《布魯克林之舞,紐約》威廉·克萊因攝
2、攝影藝術的“矯情美”還表現在拍攝對象不再是客觀現實,而是作者的自我情感,強調主觀與感性,畫面依靠作者豐富的藝術想象力來構成的。以剪刀、漿糊、暗房的“集錦”技術創作手段、多次曝光或連續閃光的曝光手段,将景象加以堆砌、拼湊、改組,把具體的細部表現和任意的誇張、變形、省略和象征的手法結合在一起,創造一種現實和臆想、具象和抽象之間的超現實的“藝術境界”,效果奇特、荒誕而又神秘。
3、攝影藝術的“矯情美”主題隐晦,甚至沒有主題。隐晦如羅伯特·弗蘭克的《美國人》和威廉·克萊因的《紐約》;無主題如抽象攝影,隻要自我的感覺好就行,就如同鳥的叫聲雖然好聽,但卻不表達任何意思。
4、攝影藝術的“矯情美”還表現在對傳統攝影崇美抑醜的反叛。他們認為醜是千變萬化的,而且醜比漂亮的美有着更豐富的内涵。傳統的藝術攝影作品是完美的整體,每個細節都被安排在最佳位置上,與主題無關的内容都被删除。現代攝影藝術認為這是僵化的創作形式,而随意性的遊離狀态才是最好的選擇。毫無規範性的表現手法,才能給藝術表現上帶來最大的自由。
“矯情美”是攝影藝術的較高層次的藝術審美形式,它注重的是作者自我的激情、精神和心靈的享受,也就是說其創作目的是“悅己”,而不是“悅人”。因為“看不懂”,所以其受衆群體就很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